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热带太平洋SSTA与太平洋北美区500 hPa高度场的非线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NOAA的逐月平均SST资料和NCEP/NCAR的逐月平均500 hPa高度场资料,采用非线性典型相关分析(NLCCA)分析了冬季热带太平洋SSTA场和太平洋北美地区500 hPa高度距平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论得出:NLCCA有能力表示出更一般的低维结构,可以提取资料集中传统CCA所不能提取的特征.NLCCA第一模态的典型相关变量μ从最大值变化到最小值,重建的SSTA场从强El Nino位相变换到强La Nina位相.La Nina位相的负距平中心(100 °W左右)比El Nino位相的正距平中心(150 °W左右)偏西约50个经度.对于500 hPa高度场,其非线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定常波列(Rossby波)的位置偏差.El Nino时,PNA正位相的四个距平中心比La Nina时PNA负位相距平中心位置向东偏离约20个经度.NLCCA所得结论与合成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2.
张志刚  王建  张梦媛  梅静 《地质论评》2017,63(6):1576-1584
原地生宇宙成因核素(宇生核素)~(10)Be和~(26)Al暴露测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地貌年代测定,尤其是在冰川地貌年代测定中备受青睐。多数学者通常选择冰碛垄表面散布的冰川漂砾作为测年对象。然而,冰川漂砾在暴露测年研究中存在暴露后期翻转、不等时暴露等问题,不仅影响冰川地貌测年的精度,而且难以获得较老的冰川地貌年代。冰碛垄表面碎屑物质,一直附着于冰碛垄"表面",可以规避冰川漂砾测年存在的不等时暴露问题,而且可以减少测试样本量、降低测试费用。因此,本文尝试探讨利用冰碛垄表面碎屑物质进行暴露测年研究的可行性,可望为较老冰川地貌暴露测年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3.
对流风暴内中气旋特征与强烈天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吴芳芳  俞小鼎  张志刚  周小刚  韦莹莹 《气象》2012,38(11):1330-1338
利用江苏盐城CINRAD-SA新一代天气雷达2005-2008年的资料分析盐城及周边地区对流风暴内中气旋和各种强对流天气的关系。对SA雷达中气旋探测算法识别的中气旋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带有中气旋的高顶高底的对流风暴易产生大冰雹;低底和带有较小直径的中气旋的对流风暴有利于龙卷的产生;后侧人流急流进入风暴有时会导致中气旋切变剧增、中气旋的底和顶降低而产生雷雨大风;低底和含有较低旋转速度的前侧中气旋容易导致短时暴雨。含有中气旋的对流风暴通常产生在对流有效位能较高和垂直风切变较大的环境条件下。  相似文献   
64.
沂沭断裂带是一条至今仍在活动的大型活动断层,也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地震活动带。潍坊北部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于家山下及田庄一带新发现了2条全新世断层,对其分布、产状、运动性质、活动时间及其与浅层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断层多为拉张作用下形成的正断层,具有与基岩区断裂相一致的特征,认为其与沂沭断裂带主干断裂安丘-莒县断裂和鄌郚-葛沟断裂有明显的继承性或派生性关系。同时,依据断层切割了晚更新世大站组、全新世黑土湖组及白云湖组,又被人工堆积物所覆盖,判断断层形成时间距今2.1 Ka,并且与地震活动有很好的相关性。沂沭断裂带北段全新世断层的发现,对莱州湾南岸的新构造运动研究和地震危险性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隧道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所应具有的特点 ,结合新时代隧道建设的发展趋向 ,设计并编写了隧道息化设计与施工的可视化程序 ,在几处公路隧道施工中进行了现场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6.
云南保山师专滑坡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保山师专2001年7月发生中型滑坡,上千名师生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斜坡变形量逐渐加剧,1个月后总位移量近60cm,且前缘平台出现鼓丘,隆起高度1.20m。经采用袋装土反压前缘应急措施后,滑坡暂时得以控制。勘察发现滑坡的形成在于不合理的开挖边坡,其上软弱土体夹层经近期地震作用,经受超常强降雨持续渗入坡体,使之重度增加,强度降低,以及坡体上建筑物之荷载,增加了下滑力。滑坡防治采用抗滑桩加重力式抗滑挡墙,辅以地表、地下排水工程等综合治理方案。2002年9月治理工程全部完工,经监测证实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7.
江苏盐城8.17雷雨大风天气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2005年8月17日江苏盐城地区的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简作8.17雷雨大风)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表明:贝湖东侧有较强的冷涡,高空槽前有西南急流存在,低层有冷锋锋区南压,本地受减弱缓慢南撤的副热带高压控制,850 hPa为暖湿气流控制;K指数、SI指数和θse都表明有较强的不稳定天气产生;在雷达回波特征上,具有强冷锋带状回波特征;风场上有明显的辐合;液态含水量值和一小时累积降水量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切变线和辐合区的存在是强回波得以维持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冷空气的入侵,冷暖空气交汇,是强对流天气爆发的直接原因。及时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进行预警信号的发布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并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68.
2005年8月8日台风“麦莎”入驻波海,北京、赤峰等华北地区预报大到暴雨,赤峰地区实况只降了小到中雨,本文对天气实况和预报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总结台风预报失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69.
第四系科学钻探及地层对比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部分环境、资源问题的基础——第四纪地质变得日益重要,第四系钻探作为第四系覆盖区填图的重要工作手段,钻探质量及编录资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第四系区域填图成果的表达。该文结合1∶5万辛安庄等五幅区调项目实践经验,对第四系科学钻探的工作流程进行了总结,并对第四纪钻孔多重地层划分与区域对比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0.
针对当前暴雨预报检验采用二分类事件检验方法存在较严重的“空报”“漏报”双重惩罚,没有考虑暴雨时空分布不均和预报评分可比性不够等问题,在分析预报员对暴雨预报评分期望值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可预报性的暴雨预报检验评分新方法和计算模型,分析了理想评分,并对2015-2016年4-10月中国中央气象台5 km×5 km定量降水格点预报和降水落区等级暴雨预报进行评分试验,获得了以下结果和结论:(1)预报员对暴雨预报评分期望值呈现梯级下降特征,与传统的T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2)设计了一种基于可预报性的暴雨预报检验新方法,通过引入e指数函数构建暴雨预报评分基函数,进而构建暴雨评分模型,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预报员对暴雨预报评分的期望值,同时改善了评分在不同量级阈值处的断崖式突变情况;(3)提出了预报与观测的邻域匹配方法,即一个预报点与所定义邻域中的一组观测相匹配,并利用距离加权最大值法确定暴雨评分值权重系数,预报与观测距离越近,距离权重系数越大,评分值权重越大,提高了评分的合理性,避免了距离较远的匹配站点得高分不利于鼓励预报员提高预报精度的问题;(4)对中国中央气象台逐日5 km×5 km水平分辨率的定量降水格点预报产品和中央气象台定量降水落区等级预报产品进行了评分试验,暴雨预报准确率全国平均值大于60分。基于可预报性的暴雨预报检验新评分与传统暴雨预报TS评分逐日演变特征相似,但可以较好地解析TS为0的预报评分,解析后的新评分与预报员和公众的心理预期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