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1篇
地质学   138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51.
试论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液态分离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石英脉型黑钨矿床形成过程中,液态分离作用很普遍,并具有重要的成矿意义。岩浆侵位后分离为干岩浆和过渡性成矿流体。后者贯人裂隙后又分离出热液和成矿熔浆;成矿熔浆再经分离形成黑钨矿等矿物集合体。讨论了液态分离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2.
江西银山铜铅锌金银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银山铜铅锌金银矿床住于江西省德兴市乐德成矿带中段,是我国南方规模巨大的铜铅锌金银矿化集中区。区内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具有独特的成矿环境和有利的区域成矿背景。本文主要研究了银山矿床成矿流体种类、成矿温度、流体盐度、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理。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成分和氢氧同位素等资料,推断本区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与铜金矿化关系密切。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与富含有机质的大气降水不断混合,由于有机质的作用,带来了从围岩中活化、萃取的有用元素,晚期铅锌银矿化与富含有机质的热液流体关系密切。研究表明流体的沸腾对矿质沉淀意义有限.而多种流体的混合在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有机流体在成矿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3.
与花岗岩类有关的矿床主要是与其具有时—空及成因联系的岩浆—热液矿床,岩浆能否出溶热液且出溶相当数量热液是花岗岩类成矿的必要前提,直接制约岩浆岩的成矿潜力。基于前人和作者的研究成果得出,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中发育的单向固结结构(UST结构)、石英眼、晶洞以及雪球结构等是岩浆挥发分相饱和出溶的标志,岩浆岩组成对于成矿潜力判别的贡献基于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物理化学条件,挥发组分中卤化物含量的高低和岩石中主量元素的丰度不能作为成矿潜力的判别标志,而微量元素是识别花岗岩类成矿潜力的地球化学指纹。高场强元素以及现出系统地球化学行为变化的稀土元素特征有望成为成矿潜力的最佳判别标志。花岗岩类含矿潜力的评价研究为岩浆热液多金属矿床的成矿预测和勘查评价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也指出在研究花岗岩含矿潜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4.
黑龙江金厂金矿是一大型金矿床,近年来又在矿区的岩浆穹隆内发现了层状金矿体。文章主要对其中ZK04钻孔石英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文象花岗岩、石英晶洞以及伟晶结构,石英中富气、富液、熔流和熔体包裹体,包裹体中黄铜矿和黄铁矿等子矿物等证据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曾发生了流体出溶,这将有利于Au、Cu等成矿元素的迁移、富集和成矿。表明岩体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成矿流体呈现高盐度和高温和具有沸腾的特征。推断岩浆穹隆构造内的金矿可能具有斑岩Au、Cu矿床的特征。  相似文献   
55.
周利敏  张德会 《矿床地质》2006,25(Z3):391-394
王安镇-大河南岩体是太行山—大兴安岭中生代构造岩浆带中的代表性岩体。它们由早期、中(主)期和晚期岩石组成。文章通过研究,发现中(主)期岩石具有类似埃达克质岩的特征,是被地幔岩浆加厚的下地壳底部部分熔融的结果。而早期和晚期岩石不具埃达克质岩特征。早期岩石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晚期岩浆为减薄的中、下地壳物质发生不同程度熔融形成的。中(主)期岩石发生了以斜长石和角闪石分离结晶的演化。王安镇岩体岩浆源区更多角闪石发生分解,王安镇岩体的岩浆比大河南岩体的岩浆富含挥发份,成矿潜力更大。埃达克岩形成过程中挥发分的产生可能是其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6.
席斌斌  张德会  王汪根 《矿床地质》2006,25(Z3):383-386
南岭地区是中国著名的有色、稀有金属地球化学省,其W、Sn矿床尤其引人注目。该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其中燕山期花岗岩与W、Sn矿床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4个与W、Sn矿床有密切关系燕山期岩体进行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比较岩体花岗岩源区地幔物质相对含量推断--较多的地幔物质加入源区有利于形成Sn矿床,反之有利于形成W矿床;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强度对矿化程度亦有重要影响,与大型、超大型 W(Sn)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往往经历过强烈地热液活动。  相似文献   
57.
张涛  赵博  张德会  王斌  刘源 《世界地质》2015,34(3):639-645
基于"大多数矿石形成过程源于壳幔分异作用扩大"之认识,探讨了从地幔到地壳、从(上)地壳再到矿石堆积过程中的元素比值变化,发现元素在这两个过程中的分异趋势并不同步。壳幔分异使(上)地壳成为大部分矿石和矿胎的储库,即大多数不相容元素强烈分配进入地壳,相应的元素比值(相容性)与巨型矿床堆积吨位指数(TAI)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线性相关程度。岩浆-热液矿床在地壳中的形成则依赖于浓集系数(矿石品位与克拉克值之比),后者与元素相容性之间的差异显著,反映成矿作用较之于成岩作用(即壳幔分异)更为复杂,浓集系数与TAI之间亦为线性相关。总之,元素形成巨型矿床的能力不仅与其克拉克值有关,还会受到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尤其是其在地球演化各个阶段的分异行为的制约。  相似文献   
58.
报道了浙西开化地区桐村含Cu、Mo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2个样品加权平均年龄介于167.6~155.6Ma之间,反映花岗斑岩形成于中、晚侏罗世。该时期同时又是燕山运动活跃的时期,区域构造以北西—南东向挤压为特征,形成走向北东的压性断裂和配套的南东向张性断裂。2组断裂交会产生的应力薄弱区为燕山期发生的规模性岩浆活动提供了侵位通道。因此,浙西地区拥有良好的构造和岩浆成矿条件,成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9.
流体包裹体是赋存在矿物中的流体样品,均一实验是以其研究成岩成矿流体演化的重要步骤和内容。但某些深成岩或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如我国川西甲基卡伟晶岩型锂矿中的富CO2包裹体,因具有较大的内压,当利用传统的热台在1个大气压下加热时,容易发生爆裂而无法观测到均一行为和均一温度。因此,本文利用热液金刚石压腔(HDAC),以H2O为压力介质对流体包裹体施加外压,完成了甲基卡矿床No.134号脉石英中富CO2包裹体的均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外压的增大,均一温度呈降低的趋势,说明流体包裹体在被捕获后并非严格的等容,从而警示我们以后再对深成矿床中具有高内压的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时应选用HDAC以获得更为可靠准确的数据。补充富CO2包裹体的均一实验数据后,石英中的H2O-CO2-NaCl包裹体表现出良好分异现象,随着均一状态自液态CO2→CO2与H2O临界相→液态H2O相变化,均一温度和盐度也随之降低,且比锂辉石中的包裹体具有更低的盐度和更大的温度变化范围。这些热力学特征说明,在锂辉石型伟晶岩形成过程中,锂辉石和石英先后结晶,分别主要捕获富子晶包裹体和H2O-CO2-NaCl包裹体,同时Li+不断向锂辉石结晶前锋聚集,使参与流体的Li+含量降低,致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盐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0.
熔体包裹体均一实验是利用熔体包裹体研究原始岩浆演化和挥发分组成的基础。目前,开展包裹体均一温度实验的设备主要为Linkam系列的高温热台,而热液金刚石压腔(HDAC)是近年来才被应用到熔体包裹体均一实验中的。文章以义兴寨金矿床石英斑岩为例,对比研究了Linkam TS1500高温热台和HDAC在熔体包裹体均一实验应用中的优劣。利用Linkam TS1500高温热台得出熔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943~1190℃,而HDAC的测试结果为780~890℃。实验研究表明:HDAC能够在加热的同时提供接近熔体捕获条件的外压,更适于开展富挥发分的高内压熔体包裹体的均一实验。实验过程中得到的熔体包裹体固相初熔温度范围,可为估算义兴寨金矿床石英斑岩原始岩浆晚期结晶的压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