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8篇
  免费   1771篇
  国内免费   1916篇
测绘学   1212篇
大气科学   1258篇
地球物理   1485篇
地质学   5370篇
海洋学   1223篇
天文学   143篇
综合类   680篇
自然地理   1204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38篇
  2022年   342篇
  2021年   359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365篇
  2017年   242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484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435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383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354篇
  1998年   324篇
  1997年   379篇
  1996年   357篇
  1995年   328篇
  1994年   317篇
  1993年   282篇
  1992年   281篇
  1991年   280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200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93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83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48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42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18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22篇
  1957年   10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832.
833.
834.
张永丰  曹东生 《高原气象》1990,9(2):177-182
本文介绍利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建立局地网络的微气象观测系统,实现气象数据的自动采集、无线传输和集中实时处理。整个系统由一个中心站和五个(或更多)观测子站组成,是一个点到点的通讯网络。该系统为研究不同下垫面地气相互作用的观测实验提供了手段和方便。整个系统分两部份介绍,本文作一总体概述,第二部份说明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835.
836.
837.
浙江江山地区震旦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38.
榴辉岩是由石榴石一单斜辉石组成、具玄武质成分的、在下地壳或上地幔高压条件下结晶(或重结晶)的一种岩石.其研究意义表现在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多方面. 在70年代,高温高压实验就已证明玄武岩一榴辉岩的相转变面并不是Moho不连续面.近几年来,在榴辉岩的研究中又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 其中包括1)榴辉岩的产状与成因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对立关系,其产状也不仅仅三种;榴辉岩可以在很高的水压条件下形成,水压远小于总压可以存在,但并不总是必须的;3)由洋壳变质的榴辉岩是古板块边界的标志,而且记录了汇聚型造山作用的历史,以及地热梯度随时间的变化;4)有些榴辉岩的形成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不能用简单的成因模式加以注释;5)金伯利岩中的榴辉岩包体既可以在地幔内形成,也可以在地壳内形成.  相似文献   
839.
谢原定  张生源 《地震研究》1990,13(4):370-376
本文重点讨论了断裂规模、断裂相交网络和断裂力学的性质对地下水力扩散的影响,及其与诱发地震的关系。指出断裂密集成带的地方,水力扩散大。根据流体流动规律,水力扩散沿断裂方向流体流速大,断裂越长越深,沿断裂方向水力扩散距离就越大。而水力扩散随深度的变化,由于不同深度上岩性变化和应力状态的不同,有的深度上的岩类可能出现扩容而增大水力扩散。因此它并不是随围压的增大而单值地减少。 文章指出断裂的末端和断裂的交汇处是地下水富集的地方,在水富集地方的四周,水力扩散比其它地方要大。另外现代活动的张性和张扭性断裂比压性和压扭性断裂的水力扩散大。文章还提出水沿断裂扩散是水库诱发地震的直接原因。水力扩散大的断裂,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大,规模大而活的断裂诱发地震的震级可能大。  相似文献   
840.
对太原台长周期与中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79个地震、180张典型震例进行了对比。发现同一地区地震的体波与面波震相(包括长、短周期面波)不同仪器的记录形态有很大差异,长周期仪对各类长、短周期震相均不明显记录。而中长周期仪有时记录不清极远震的初至波Pdif,而对可以明显反映地球分层特征的地核穿透波PKHKP,长周期面波G,两种仪器均有不同记录。实践表明,对有不同频率特征的仪器所记录的地震波形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测震分析的质量及提高测定震源时空参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