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46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区域古地震复发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闵伟  张培震  邓起东 《地震学报》2000,22(2):163-170
在对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和华北构造区西缘过渡区主要断裂活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探槽资料,剖析了研究区一万年以来古地震活动在时、空、强分布上的特征.研究区区域古地震复发模式表现为两种密集程度不同的丛集形式:一种是历时300年左右;另一种是历时1000年左右.古地震复发行为表现为显著的阶段性和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12.
逆冲-褶皱造山过程中生长地层的识别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广良  张培震  闵伟  陈杰 《地震地质》2006,28(2):299-311
生长地层记录了大量的构造变形和沉积历史信息,主要形成于逆冲-褶皱造山带前陆盆地边缘,在前陆盆地生长构造(如生长逆断裂-褶皱带)翼部或顶部与褶皱构造变形同期沉积的地层,是构造运动与沉积作用同时进行的产物,在构造横剖面上,整个生长地层序列在褶皱翼部具有楔形几何状态。根据其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断层转折褶皱作用和断层传播褶皱及滑脱褶皱作用等。生长地层的最终形态受各种地质作用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是构造变形、沉积速率和侵蚀作用,三者之间在生长地层形成过程中通常具有“复合”作用。通过生长地层的详细研究,可以建立同构造生长地层模式,而广泛应用于确定前陆逆冲-褶皱带与相应地层的时代、变形速率,分析与逆冲推覆断层相关的褶皱几何形态,以及建立动力学模式等。生长地层的野外识别一般可从褶皱翼部和枢纽变化、翼部同沉积楔体、地层产状和厚度变化以及区域资料收集对比等几方面来综合分析,同时采用多模式、多手段的室内分析将是研究生长地层最为有效的方法,也是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通过对生长地层的识别标志和模式的进一步认识,初步分析了六盘山山前宁夏固原寺口子剖面,认为寺口子盆地为逆冲-褶皱造山带前陆磨拉石盆地,其内可能存在有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但需  相似文献   
113.
祁连山山间盆地内的新生代沉积物是研究新生代以来祁连山构造演化的重要材料.本文以位于祁连山中部祁连盆地内的新生代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磁性地层学方法结合碎屑颗粒裂变径迹定年方法获取其沉积时代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岩性变化与沉积环境变迁分析祁连山构造演化历史.野外实测剖面显示该盆地内的第三系可划分为下部砾岩组和上部砂岩组两大岩性单元.古地磁结果显示砾岩组的沉积时代约为10—14.3Ma.砾岩组沉积大约在14.3 Ma开始形成,指示祁连山14.3 Ma以来构造活动变强烈.磁组构结果显示砾石组顶部沉积形成时的受力方向与现今祁连盆地周缘断层分布所指示的应力方向一致,表明这些断层大约在10 Ma附近开始活动.我们的结果揭示祁连山中部山脉14.3 Ma以来尤其在10 Ma附近构造活动较强烈.这与过去低温热年代学所获得的祁连山山体的快速冷却年龄及祁连山两端大型盆地内的第三系所记录的构造事件发生的时间基本吻合.而砂岩组的古地磁结果并未通过褶皱检验,其古地磁记录发生了后期重磁化,无法获得地层的准确沉积年龄.  相似文献   
114.
华北地区主要断裂带的现今运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中国地壳网络观测中心提供的华北地区最新GPS观测数据, 研究了华北地区主要断裂带的现今运动特征, 得到NE走向断裂带由北至南存在由挤压转变为拉张、右旋走滑速率增大的特征, NW走向断裂带以左旋挤压变形为主, 走滑速率NW向断裂带大于NE走向断裂带, 据此认为华北地区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块位于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5.
正著名地质学家邓起东院士是中国活动构造学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学、活动构造学、地震地质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区划和工程地震研究。对中国活动构造和地震构造有深入的研究,对走滑、挤压和拉张等不同类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形成机制有创造性发展,建立和发展了活动构造大比例尺填图技术,发展了古地震学研究,领导了全国活动构造地质填  相似文献   
116.
冲积扇河流阶地演化对走滑断裂断错位移的限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动速率是活动断裂定量研究的重要参数,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断裂两盘相对运动的平均速度,是断裂带上应变能累积速率的重要表现,常被用于评价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区域河流地貌特征及水系演化会受到构造活动的显著影响,因此分析河流地貌演化是研究构造变化特征的重要方法,也是限定断裂滑动速率较为可靠的方法。在总结河流地貌演化过程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河流阶地位错模式和位错量的测量方法,并以阿尔金断裂东端断裂近垂直穿过的高岩沟为例,建立了其河流阶地的演化过程及其与断裂位错的关系,得到了不同阶地因断裂活动形成的位错量。结合前人的阶地测年结果,估算得到了阿尔金断裂在该段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 80±0. 51) mm/a。  相似文献   
117.
青藏高原东北缘临夏盆地晚新生代构造变形及过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临夏盆地是一个挤压挠曲型的前陆盆地,褶皱和逆冲断裂带自7.8Ma开始由西向东向盆地内部扩展,形成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代表高原东北部持续的构造变形过程。这种同沉积的构造变形一直持续到大约1.8Ma左右东山组沉积结束,临夏盆地内部强烈褶皱变形,致使东山组及其以下的新生代地层均被卷入褶皱之中(与其上的最老黄河阶地——井沟砾石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拉脊山断裂继续向北东方向扩展,银川背斜最终形成。随后黄河、大夏河出现,开始了发育河流阶地和堆积风成黄土的新阶段。由平衡地质剖面法得到临夏盆地西缘7.8Ma以来总的地壳缩短量为3.2~3.6km,缩短率为0.41~0.46mm/a。如果取从7.8到1.8Ma之间的大约6.0Ma作为临夏盆地的构造变形时段,其缩短速率则为0.5~0.6mm/a。从临夏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来看,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变形以沿北西西向断裂的逆冲和地壳缩短为主要特征,导致挤压挠曲型前陆盆地的逐渐隆升和消亡,最终使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大部分并入青藏高原东北缘,成为青藏高原的最新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8.
119.
黄土斜坡最危险滑裂面的遗传算法确定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土滑坡尤其是地震作用下的黄土滑坡历来是我国西部广大地区一种突出而严重的地质灾害。本文研究了一种采用遗传算法基本思想和原理确定黄土斜坡最危险滑裂面、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实例的验证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准确、更高效,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0.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特征,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在地理信息系统下的实现方法。以东亚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为例,在GIS平台下,利用GIS的图层叠加和拼接,空间数据查询和综合分析功能,编制了东亚地区地震构造图,划分了该区的震源区,并得到了各潜在震源区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