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大瑶山地区是广西著名的金成矿带之一 ,金矿化常伴随围岩退色蚀变 ,两者具有共同的成因机制 ,在空间上关系密切 ,退色蚀变是金矿化最后阶段的产物 ,其规模可能与矿化强度有关 ;并具有独特的宏观外貌 ,对找矿有指导意义 ,正确认识退色蚀变的成因机制 ,有助于提高金矿的找矿效率  相似文献   
12.
位于广西扶绥地区的铝土矿资源主要存在二叠系合山组原生岩溶型铝土矿层与第四系萨伦托型(岩溶堆积型)铝土矿床两种赋存形式,前者覆盖在中二叠统茅口组与上二叠统合山组的不整合面上,后者属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是原生铝土矿层被改造的产物。本文通过对广西扶绥铝土矿区内不同类型矿石样品的矿物学与地球化学分析,力图恢复从二叠系原生铝土矿的形成到最终成为萨伦托型铝土矿的矿石演化过程。不同采样点所代表的矿石可能经历的环境类型如下:ZK15108代表未受现代地下水改造的深埋状态;ZK4353代表受到现代地下水改造的浅埋状态;剖面MY代表暴露地表的原生矿层;剖面KL代表典型的萨伦托型矿床剖面。在该过程中,矿石内以高岭石与绿泥石为代表的黏土矿物有向一水软铝石及一水硬铝石等铝矿物转化的趋势。所有矿床均显示易迁移元素如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等几乎全部流失,而Ti与Al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是红土化及铝土矿化过程中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导致的结果。质量变化计算结果显示,在原始的铝土矿层剖面中,所有元素均呈现亏损,但Al因亏损程度较小因此呈现相对富集。当矿层接受现代地下水系统改造时,矿层内元素的迁移特征出现分异。而当进入到地表淋滤状态时,杂质元素被带走而Al出现富集。在广西原生铝土矿向萨伦托型铝土矿转变的过程中,淋滤作用的强度及地下水排泄通畅程度是控制矿石质量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大瑶山地区金矿围岩退色蚀变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启连 《广西地质》2002,15(3):33-36
大瑶山地区是广西著名的金成矿带之一。金矿化常伴随围岩退色蚀变,两者具有共同的成因机制,在空间上关系密切,退色蚀变是金矿化最后阶段的产物,其规模可能与矿化强度有关,并具有独特的宏观外貌,对找矿有指导意义,正确认识退色蚀变的成因机制,有助于提高金矿的找矿效率。  相似文献   
14.
张启连  陈有斌  刘希军  黄文芳  韦访  黄光琼  黎家龙  徐海棚  梁国科  叶宝月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20012-2022020012
岩溶型铝土矿中火山物质参与成矿的直接证据需要进一步明确。通过线路调查和剖面研究,在桂西大范围内的铝土矿及其早期的铝土质岩中观察到大量的火山灰,含量大于30%;火山灰种类有岩屑、晶屑、玻屑和火山尘,塑性—半塑性变形及刚性爆裂显著,自由降落为主,属原地—准原地沉积;火山灰易于分解为水铝石、高岭石、赤铁矿等微细矿物,屑状火山灰相对尘状火山灰更易于矿化,大量火山灰主要以直接铝土矿化作用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铝土矿和铝土质岩具有亲岩浆性,不活动元素图解判别及铝土矿测年数据显示火山灰原岩浆以碱性玄武岩为主,与岛弧火山岩一致,主要来自于哀牢山—松马造山带的二叠纪岛弧,铝土矿层具有穿时性,部分火山灰可来源于峨眉山火成岩。铝土矿层中的火山灰丰富,跨度长,可能是瓜德鲁普统末生物灭绝的肇凶。  相似文献   
15.
岩溶型铝土矿中火山物质参与成矿的直接证据需要进一步明确。通过线路调查和剖面研究,在桂西大范围内的铝土矿及其早期的铝土质岩中观察到大量的火山灰,含量大于30%;火山灰种类有岩屑、晶屑、玻屑和火山尘,塑性—半塑性变形及刚性爆裂显著,自由降落为主,属原地—准原地沉积;火山灰易于分解为水铝石、高岭石、赤铁矿等微细矿物,屑状火山灰相对尘状火山灰更易于矿化,大量火山灰主要以直接铝土矿化作用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铝土矿和铝土质岩具有亲岩浆性,不活动元素图解判别及铝土矿测年数据显示火山灰原岩浆以碱性玄武岩为主,与岛弧火山岩一致,主要来自于哀牢山—松马造山带的二叠纪岛弧,铝土矿层具有穿时性,部分火山灰可来源于峨眉山火成岩。铝土矿层中的火山灰丰富,跨度长,可能是瓜德鲁普世末生物灭绝的肇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