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按照厅党组的统一安排,我参加了机关公务员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感到确实收获很大,特别是系统全面地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前正逢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结合本职工作,更深刻领会到必须要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努力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52.
基于日值SPEI的青藏高原干旱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0-2014年青藏高原74个台站的气象资料,通过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蒸散发及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采用M-K趋势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高原干旱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发的逐日SPEI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青藏高原干旱特征。1980年以来青藏高原SPEI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即偏于湿润,干旱强度有所降低。高原近35年的干旱演变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差异,20世纪90年代之前干旱较为严重。小波分析结果表明高原干旱的发生存在2~4 a的振荡周期,在2~4 a的时间尺度上总体表现出干-湿周期变化。在整体小波变化周期中,1983-1997年虽然出现了干旱严重区间,但在1997年以后高原总体上呈现湿润趋势,3.7 a的主周期并没有影响整体变湿的趋势,且三种指标的3.7 a振荡主周期均通过了95%的红噪声检验。  相似文献   
53.
样品质量对EA-IRMS法测量硫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样品质量对EA-IRMS法测量硫同位素组成的影响,通过对质量为47~1124μg国家标准物质硫化银GBW04414质量数66、65、64的SO2+和质量数50、49、48的SO+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受到样品质量的影响较大。当δ~(34)S的精密度要求标准偏差±0.2‰时,控制硫化银的样品质量应为(420±50)μg,即样品的硫含量应为(54±6)μg为佳。国家标准物质GBW04414的质量在380~420μg之间,δ~(34)S和δ~(33)S的精密度较高,标准偏差分别为±0.14‰、±0.09‰,精密度满足国家标准测量精度±0.2‰的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54.
在总结绿源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基础上,结合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对绿源金矿主要载金矿物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探讨。绿源金矿主要载金矿物为含砷黄铁矿、毒砂及黄铜矿,金主要以不可见金的形式存在,含砷黄铁矿中金主要以纳米级自然金形式存在,极少量以固溶体或离子金形式存在。据绿源金矿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中Co,Ni含量及Co/Ni比值,推测黄铁矿为热液矿床成因或火山成因。据绿源金矿典型叶片状方解石及胶状石英等地质特征,认为绿源金矿为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5.
我国教育基础设施的地域差异显著并形成地域鸿沟,但是网络环境及其应用却在均衡发展,那么Web.2.0时代教育主题SNS社区人际节点空间交流特征是怎样的,以及个人信息交流有什么效果,进而对消除教育发展地区差异能否发挥特殊作用,需要进行相关理论研究和针对整体区域的地理解释。选择百度贴吧中"高考吧"代表性教育主题帖为案例,以行动者地点和回复量体现人际节点空间交流,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SNS社区人际节点空间交流的特征,进而运用教育社会资源理论解释该特征的形成,旨在说明SNS社区人际节点空间交流对行动者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其地理学规律。研究发现:目前我国SNS社区人际节点空间交流整体表现为稀疏的类星型和线型结构,由低聚类系数表征出高扩散连接特性,点出度和点入度空间不对称形成围绕中心节点的局部集聚交流态势;人际节点空间交流具有非距离衰减性,较少依赖地方行政-经济中心,较大程度上突破了行政区划界限,行政区域内部的连接弱于跨行政区的连接;行动者个体特征在SNS社区交流中的作用较强。以上空间交流特征可以通过教育社会资源理论的个体、个体间和区域(位置)等观点进行地理解释。基此对改善我国地区间教育资源空间不平衡提供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56.
王辉  刘小宇  张佳琛  王亮 《地理科学》2016,36(4):540-547
海洋海岛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受破坏难以修复。人类社会历经原始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形态的演变影响着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以美国海峡群岛为例,以时间和事件两个维度对海岛生态环境破坏、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进行梳理,侧重于知识经济时代在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下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其中信息知识、生态文明、高新技术是海峡群岛实现生态回归的重要因素。海峡群岛的发展历程和后期的生态修复与管理为其他国家海洋海岛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7.
稀有气体质谱仪准确测量氩同位素组成是Ar-Ar法高精度定年的前提,目前测量氩同位素主要应用单接收或多接收质谱仪,其中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在数据准确性和重现性等方面具备优势。本文研究了Argus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应用于测量Ar同位素过程中一些主要因素对测量结果准确度和重现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整套系统在静态模式下不同时间段的本底值极低,不影响测定;仪器电子倍增器的接收效率优于99.67%,可显著提高Ar低含量样品测量精度,当40Ar信号强度低于0.5 V时,用电子倍增器测量40Ar/36Ar组成的标准偏差仅为0.11%,而用法拉第杯测量40Ar/36Ar组成的标准偏差为0.53%;仪器的质量歧视效应可通过多次循环测量并采用指数定律获得稳定的质量歧视校正因子(此值相对标准偏差为0.0434%),实现对Ar同位素组成的准确校正。本文以测量空气中的氩同位素组成为例,证明了Argus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的测试效率比单个接收器跳峰方式的测试效率高,测试结果更精确,因此适合年轻样品或含钾量极低的样品的Ar-Ar高精度定年工作。  相似文献   
58.
五氟化溴法在分析氧化物和硅酸盐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时,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是关键要素.在保证反应时间的前提下,研究较高反应温度条件(550~800 ℃)对五氟化溴法氧同位素组成分析的影响.在高反应温度条件下对国家标准物质GBW04409进行氧同位素样品制备与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反应温度在550~675 ℃,获得了较足量的O2产率,δ18O集中在10.4‰~11.8‰范围,准确度较高;反应温度高于700 ℃后,O2产率降低,δ18O分布在10.8‰~26.8‰范围,δ18O产生明显的正偏差;通过分次氟化反应、合并收集气体的方式获得了与标准物质推荐值相吻合的δ18O分析结果.在高于700 ℃的反应温度条件下,BrF5与镍反应器发生反应,增加了试剂消耗.由于BrF5试剂量不足,导致O2产率偏低从而引起氧同位素分馏.   相似文献   
59.
正内蒙古巴尔哲REE-Zr-Nb-Ta-Be-U-Th多金属矿床位于内蒙古扎鲁特旗境内,矿体产于燕山期碱性花岗岩中,其中锆和稀土元素的储量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从矿床发现至今,国内外一些学者不仅对巴尔哲碱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做了有益探讨(Jahn et al., 2001;Zhao et al., 2002),而且对锆、铌、钽、铍及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分析(陈金勇等,2019),以及对矿床的成矿  相似文献   
60.
应用五氟化溴法(BrF5)测定硅酸盐及氧化物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试剂纯化、样品预处理、环境湿度、反应器洁净程度以及实验质量控制是影响该法准确度的主要因素。为确定BrF5法最佳实验条件,提高分析精度,本文以国家标准物质为参考,对硅酸盐及氧化物矿物在不同焙烧温度下的氧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并对实验环境湿度和反应器洁净程度对分析数据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确定了焙烧温度设置为650~750℃,可去除硅酸盐全岩样品中的炭质成分,避免了温度因素引起的同位素分馏;将实验环境相对湿度降低至50%RH,并在0. 5min内完成样品装填,可解决由于水汽造成δ18O值明显偏低的突出问题;对于新使用的反应器,或反应器在使用中有黄色物质脱落、内壁受到污染,及时进行氟化处理和清洗,可避免因氧气产率降低所引起的氧同位素分馏;反应器交替进行样品和标准物质CO2试样的制备,可对样品同位素数据的可靠性进行监测。对国家标准GBW04409的氧同位素组成进行测试,δ18O测试结果与推荐值一致,分析精度优于0. 1‰。以上途径有效控制了氧同位素分馏,提高了BrF5氧同位素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