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新发现的又一典型矽卡岩型矿床,初步估算铁资源量规模已达中型。区内矿体与成矿岩体均隐伏于几百米厚的第四系风积砂覆盖层下,地表地质调查作用有限。在分析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背景及矿体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在该地区的找矿经验、方法手段及应用效果,探讨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方向。认为区内祁漫塔格群下岩组既是有利的含矿地段,也是矿源层;在祁漫塔格覆盖区进一步寻找铁多金属矿床,大比例尺地面高精度磁测与钻探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组合,应注重正负磁异常交替部位以及游离于大面积负异常区外的局部正异常区的找矿评价,并加强对磁测解译构造的关注,特别是与已知矿床呈NWW向串珠状排列的构造结。   相似文献   
42.
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省祁漫塔格地区新发现的又一中型矿床,矿体与成矿岩体均隐伏于第四系风积砂覆盖层下。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236.0±2.3 Ma,与成矿时代基本一致,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旋回的碰撞-后碰撞转化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形成于加厚的地壳背景。花岗闪长斑岩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配分具有LREE和HFSE富集、HREE和LILE亏损以及中等负Eu异常的特征。其成因类型属于Ⅰ型,具有壳幔混源的性质,与区域上大规模幔源岩浆底侵及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有关。它温查汉西铁多金属矿床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与祁漫塔格群碳酸盐岩的接触带附近,属于典型的矽卡岩矿床。矿体类型分为交代型铁氧化物矿体和细脉型多金属硫化物矿体两种,矿化大致分为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及硫化物-石英阶段。  相似文献   
43.
熔体包裹体在镁铁质火山岩成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熔体包裹体是矿物在生长或结晶过程中捕获的小的硅酸盐熔体,它保存了原生岩浆、岩浆演化以及源区性质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然而,全岩成分只保留了经历复杂地质过程(如分离结晶、岩浆混合、地壳混染和后期蚀变等)之后的"混合"成分,有关岩石起源方面的重要信息部分或全部消失。本文系统总结了熔体包裹体的研究方法,包括岩相学观察、挑选寄主矿物、加热均一化、镶嵌和磨制样品靶、成分分析等,介绍了熔体包裹体方法在镁铁质火山岩成因研究中一些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4.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常见的海水鱼类病原菌,有23种血清型,其中O1—O3为主要的致病血清型。我国海水养殖鱼类鳗弧菌的血清型种类尚未明确。本研究对实验室分离和收集自海水养殖鱼类的31株鳗弧菌临床菌株进行了生理生化、16S r RNA基因序列、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性的分析,旨在系统了解存在于我国海水养殖环境的鳗弧菌血清学型及耐药特征。首先用API ID32E生化反应鉴定系统对鳗弧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未能将待测菌株鉴定到种的水平;然后测定鳗弧菌的16S r RNA基因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所有分离株聚为一簇,与鳗弧菌有最近的亲缘关系(相似性99%—100%),据此可将临床菌株鉴定为鳗弧菌。以鳗弧菌O1—O5血清型标准菌株为O抗原制备兔抗血清,采用玻片凝集反应对鳗弧菌菌株进行血清学分析,结果显示属于O1、O2、O3、O5血清型菌株分别有16、5、3、1株,表明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存在3种血清型的致病性鳗弧菌,O1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用ATB药敏检测系统检测鳗弧菌对2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菌株对7种抗生素(林可霉素、夫西地酸、甲硝唑、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苯唑西林、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3种抗生素(红霉素、原始霉素、泰洛星)的耐药率为94.4%(34株),有83%以上的菌株(30株)对12种以上的抗生素产生耐药,表明我国海水鱼类养殖鳗弧菌普遍存在多重耐药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鳗弧菌的流行病学规律和防控弧菌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浅层地热能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对地层导热性能分析不足,现有开发利用项目失败率较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对陕西省不同地貌单元已开展的46组热响应试验结果进行整理,以线热源模型为基础,采用叠加法对陕西省典型地貌单元的导热系数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 山间盆地、沙漠高原和断陷盆地3种地貌单元的导热能力依次减小; 在同一地貌单元中,第四系黄土覆盖层越厚,钻孔的导热能力越差; 黄土塬地区导热系数大小差距较大,可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地貌单元内导热系数的影响因素。通过对不同地貌单元岩土导热系数分布特征的研究,提出了各地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相关建议,从而为进一步高效、高质开发浅层地热能提供思路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6.
张乐 《广西地质》1999,12(3):57-58,66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招待所走向市场后,必须摒弃旧的传统观念,变资产管理为资产经营,变行政管理为质量控制,变传统管理为制度管理。  相似文献   
47.
薛红盼  张乐  陆丽娜  李静  卫清  刘青 《地震》2020,40(1):184-202
地震地下流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地震监测手段。 本文分析夏垫断裂带上观测井的同震响应特征, 探讨观测井水位、 水温同震变化对夏垫断裂带的影响机理, 收集和整理布设在夏垫断裂带上的赵各庄井和西集井两口观测井水位和水温同震响应资料, 从响应的地震次数及发震位置、 异常幅度、 时间和形态类型等方面对其响应特征进行分析, 从震中距、 震级和井-含水层岩性等方面探讨了地下流体地震前兆异常的成因。 结果显示, 赵各庄井和西集井水位地震响应能力强于水温, 响应形态以振荡型为主, 对于MS7.0以上地震具有显著的映震能力。 在水温资料中, 仅有赵各庄井对2008年汶川MS8.0地震有响应, 响应幅度为0.0129℃。 综合分析认为, 井-含水层岩性影响了两井同震响应形态特征, 远场大地震产生的动态应变导致了较大的水位变幅。  相似文献   
48.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招待所走向市场后,必须摒弃旧的传统观念,变资产管理为资产经营、变行政管理为质量控制、变传统管理为制度管理.  相似文献   
49.
高浓度硅藻对桡足类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许多现场和实验室研究表明:一直被看作是桡足类主要食物来源的硅藻对桡足类繁殖、生长和发育具有抑制作用.本文通过桡足类体内因素和体外因素两方面介绍了高浓度硅藻对桡足类种群动态的影响.体内因素主要体现在硅藻的营养缺陷和次级代谢物毒性伤害上,体外因素主要为硅藻胞外分泌物、环境因素以及实验方法不同等.文章在介绍其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今后的工作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50.
在我国,冬季取暖多依赖于煤、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夏季制冷多依赖于电能。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既可用于冬季供暖又可用于夏季制冷,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新型资源。文章从多方面介绍了浅层地热资源,包括浅层地热资源的含义、与地热资源的区别、开发利用方式、开发利用现状(以陕西省为例)及展望与不足。为初步了解浅层地热资源的学者提供较为系统的介绍,同时指出当前浅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浅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