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309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61.
青海官亭盆地史前灾难性地表过程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详细的野外考察,在官亭盆地喇家遗址东侧二方村遗址区域发现完整的土壤沉积物剖面。该剖面记录了全新世土壤土地资源的形成和发展演变,以及灾难性地表过程和人类活动的信息。在深入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采样并进行多种指标测试分析及年代测定。结果表明:其基本的土壤层序由上到下为:现代表土层(MS)—现代黄土(L0)—全新世中期黑垆土(S0)—全新世早期过渡性黄土(Lt)。该序列最显著的特征,是全新世中期黑垆土古土壤被厚达1.2~1.5 m的山洪泥流沉积层分隔为2段,表明在OSL年龄3940~3780 a,对应喇家遗址14C年龄3850~3600 a BP期间,官亭盆地北侧第三系红层丘陵沟壑区发生大规模暴雨山洪泥流过程。它们在古洪积扇前沿二级阶地溢出沟槽,扩散覆盖土地表面,形成了山洪泥流层组。而辛店文化早期(3600~3400 a BP)的透镜状灰烬层,则出现在该沉积层组的表面。这表明以农牧混合型土地利用为特色的早期辛店/卡约文化在该区域的形成发展,是以灾难性地表过程沉积的红色砂土和粘土地为基础的。这就与山洪泥流层组之下齐家文化(4150~3850 a BP)时期粟黍类谷物种植农业赖以形成发展的肥沃疏松的黑垆土类土壤形成对照。该研究结果揭示出该区域史前人类原始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由谷物种植向农牧混合的转变,是在全球性气候恶化背景下,由灾难性地表过程造成的土壤和土地资源的退化所引起的。这对于深入了解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环境变化与土地利用方式发展演变的驱动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62.
矿物定量分析实验用捷克 FEI 公司生产的 MLA650F 型矿物解离分析仪,采用 MLA 原样法 和 MLA 重矿法分别对毛乌素沙地西南和东南地区典型沙样的矿物组成以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 明:MLA650F 仪器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精确度高,测得的矿物种类比光学显微镜更丰富,但不能 如同光学显微镜一样直接提供矿物最原始的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表面断口等特征。虽然扫 描电镜与光学显微镜测得的单个矿物含量和矿物分析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但矿物含量变化趋势基 本一致,均得到毛乌素沙地主要轻矿物以石英-长石为主,重矿物以角闪石-石榴子石为主的结 论。此外,扫描电镜与光学显微镜对同一样品的矿物分析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 MLA 原样 法与光学显微镜的 Q/TF 和 ATi 指标同化学风化指标 CIA 结果一致,均表明毛乌素沙地西南地区风 化作用较东南地区强。虽然扫描电镜与光学显微镜均能反应沉积物的沉积环境,但在实际工作 中,要注意所使用的数据应建立在同一测量系统内,不同实验室或实验方法测得的实验数据在引 用时要慎重。  相似文献   
563.
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组成研究是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及其生态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神农架大九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植物物种组成、优势植物种群及植物区系。结果表明:大九湖湿地维管束植物共52科140属201种,其中种子植物47科134属194种,外来入侵植物4科7属7种。草本植物群落类型主要以湿生植物群落为主,有苔草(Carex)群落、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群落和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群落等,占群落总数的59.60%。优势植物种有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阿齐苔草(Carex argyi)、灯心草(Juncus effusus)等,是组成该区域湿地植物群落的主要物种。植物区系主要有12个分布类型及4个变型,以温带分布为主,并含有一定的热带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564.
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及其环境地质效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1855、1954、1976年和1992年的高潮线对比分析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的整体变化情况,表明在行河岸段,海岸线迅速向前淤进,而在非行河段,由于风浪、海流等侵袭,岸线后退,采用1976、1982、1987、1990年和1995年海区实测水深资料,以-2m等深线的变化来研究清水沟流路河口三角洲岸线的动态变化过程,发现河口造陆速度已逐渐变慢,反映出河口尾闾从初期发育走向萎缩的趋势。岸线变化的环境地质效应表现在多方面,对下游河道中淤影响最重要的是河床主槽持续淤积及同流量水位的抬升所带来的防洪风险的增大。  相似文献   
565.
隐蔽油气藏成藏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隐蔽油气藏可以按其判别难度、隐蔽方式、油气富集动力学机制等进行分类。按动力学成因可基本分为五类:浮力顺优势通道输导油气聚集成藏、毛细管力引入油气聚集成藏、深盆气体体积膨胀推排油气聚集成藏、分子吸附油气聚集成藏、分子结合力聚集甲烷水合物气藏。受盆地类型、构造背景、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不同。论述了国内外对隐蔽油气藏的分类、成藏主控因素、成藏动力系统和成藏模式等研究的进展,提出了进一步开展我国隐蔽油气藏成因机理和富集规律等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66.
塔里木盆地塔北及周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作为有效烃源岩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然而,对碳酸盐岩烃源岩生、残、排烃特征及贡献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文通过研究区21口井测井、热模拟参数等数据分析,应用地质地球化学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生-残-排烃特征,并阐明了不同演化阶段排烃相态特征和排烃量贡献。结果表明:奥陶系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烃中心位于顺托果勒-顺南缓坡,烃源岩以水溶相、油溶相、扩散相和游离相多种相态的综合排烃,不同相态排烃比例分别为6.5%、0.4%、9.8%和83.3%。结合研究区优势运移通道及优质储层分布区域,顺托果勒低隆起-顺南缓坡断裂展布区以及沙西凸起南部-顺北缓坡带等地区可作为下一步的重点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