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了评估海洋酸化和富营养化耦合作用对近海浮游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以天津市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地球化学指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一次性及连续培养的方式模拟自然水华及稳态条件,探究其对二氧化碳(CO2)和硝酸盐浓度变化及二者耦合作用的响应。实验条件设置如下:1)对照:二氧化碳分压p(CO2)40.53 Pa、无硝酸盐添加;2)酸化:p(CO2)101.3 Pa、无硝酸盐添加;3)加N:p(CO2)40.53 Pa、添加硝酸盐50 μmol·L–1;4)酸化加N:p(CO2)101.3 Pa、添加硝酸盐50 μmol·L–1。实验结果表明,硝酸盐加富比酸化更加显著地促进浮游植物群落总叶绿素(Chl a)生物量及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有机氮(PON)积累,酸化和加N使浮游植物群落粒径大小升高。连续培养实验表明,酸化和N加富对Chl a、生物硅(BSi)、PON浓度、PON与颗粒有机磷(POP)比值(N/P)、POC与BSi比值(C/BSi)及沉降速率有协同交互作用,对POP和POC浓度及POC与PON比值(C/N)有拮抗性交互作用。在一次性培养后,酸化显著降低了浮游植物群落的沉降速率;而在连续培养后,酸化和N加富使浮游植物群落沉降速率显著升高。这些结果表明酸化和N加富对与近岸浮游植物相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种群碳沉降存在不同的潜在影响及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92.
裂缝是控制煤层渗透性的关键因素,关乎着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成败。为此,聚焦HTI型煤层裂缝参数的地震AVOA响应机制开展研究。依次采用Mori-Tanaka模型和Brown-Korringa各向异性流体替换理论模型,计算含垂向干裂缝和流体饱和裂缝煤层的等效弹性模量。基于煤层裂缝的岩石物理表征和HTI型煤层模型的正演模拟,分析裂缝参数的地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裂缝密度变化引起水平向纵、横波速度和各向异性系数,以及煤层顶界面各向异性梯度项变化显著;水平向纵波速度、各向异性系数ε((v))主要受裂缝孔隙度控制和影响,而横波速度、各向异性系数γ((v))、δ((v))以及煤层顶界面各向异性梯度项对裂缝孔隙度和纵横比变化均敏感;入射角大于0时,随着入射角或裂缝密度增大,煤层顶界面P-P波反射系数和煤层反射复合波最大正振幅方位各向异性增强,且当方位角为0时,裂缝密度变化引起的P-P波反射系数和煤层反射复合波最大正振幅变化显著。因此,分析并厘清HTI型煤层裂缝参数地震AVOA响应机制有助于为煤层裂缝的地震探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3.
在大量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松南地区深部层位以富气为特征,烃类气成藏阶段为登二段沉积期及早白垩纪晚期;浅部层位以富油为特征,油气成藏阶段主要集中于明水组沉积末期至古近纪早期;盆地中CO2气主要富集于营城组及泉头组(三、四段),储量丰富且以幔源成因为主,其形成与晚中新世后期火山活动有关;深层与浅层油气成藏时间均早于幔源CO2充注。与深部层位相比,松辽盆地南部浅层具备更完善的幔源CO2充注成因次生油气藏形成条件,可视其为常规油气资源再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94.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15~16世纪的佛罗伦萨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才荟萃,是欧洲的第一大城市和文化艺术中心.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学者纷纷用著作、演说、绘画和地图来表现该城的繁荣,表达佛罗伦萨人的自豪感和荣耀感.例如,15世纪的佛罗伦萨学者布鲁诺(Leonardo Bruni)先后两次发表著名的演说《佛罗伦萨的城市礼赞》(Laudatio Florentinae Urbis),以夸张的口吻颂扬了佛罗伦萨城的伟大和价值.  相似文献   
95.
辽宁海岛的历次统计数据有差异,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海岛实体自身的变化,二是统计对象范围与标准不同。辽宁海岛数量将呈现动态变化,必须切实加强对海岛的保护。  相似文献   
96.
在阐述宝珠寺水电站工程拦河坝坝址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宝珠寺水电站坝基排水孔异常逸出物的分布及其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进行了研究,对异常逸出物的工程危害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宝珠寺水电站坝基排水孔中,异常逸出物主要出现在河床坝段,其成分主要是地层岩石中的一些常见元素及常见的成岩矿物,异常逸出物对大坝工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其本身及其形成过程中从大坝基础中携带出了大量的物质.  相似文献   
97.
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应用在土壤热磁组分测量数据处理中,对准苏吉花试验区十四种元素的组合特征进行探讨分析。根据组合变量中元素间的相关性和因子得分来制作因子得分计量图,划分和圈定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分析每个因子对矿体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矿化指示元素组合可以划分为F1(Cu-Mo-Ag-W-Bi-Te)、F2(Pb-Sb-As-Mn-Fe)和F3(Zn-In-Cd),其中F1因子得分高值区与已知矿体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F2因子组合则进一步佐证了土壤热磁组分对矿化指示元素的富集作用,为土壤热磁组分测量强化微弱矿化信息、识别有效异常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依据。  相似文献   
98.
席会东 《地图》2014,(4):132-133
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推动了欧洲城市的繁荣和地图学的发展,而印刷术的改良又促进了地图的刻印和传播.随着“文艺复兴”以来世俗化的进程与欧洲城市的勃兴,城市地图开始成为1 6世纪欧洲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鸟瞰画法绘制的欧洲城市图开始大量出现.作为古罗马帝国的都城、中世纪天主教的圣城和“文艺复兴”的中心之一,“永恒之城”(Citta Enterna)罗马是欧洲城市图的重点表现对象.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城市图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其中15世纪的罗马城图主要以古典时期的古罗马城墙和中世纪的圣殿教堂为描绘对象,表现了罗马作为天主教圣城的城市意象.16世纪以来的罗马城图,除了描绘古典时期的古罗马城墙、广场和中世纪的教堂之外,也开始表现罗马城中的街道、广场、住宅一类的世俗建筑,彰显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作为教皇国都城的繁荣和辉煌.  相似文献   
99.
新地沟和卯独庆金矿赋存于新太古界色尔腾山群柳树沟岩组中,是典型的与韧性一脆韧性剪切变形有关的绿岩型金矿。构造-蚀变岩石的主要类型有千糜岩化石英绢云片岩、千糜岩化绿泥绢云片岩、糜棱岩化绿泥石英片岩、绢云绿泥长英质糜棱片岩、长英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质构造片岩等。构造一蚀变岩石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中基性火山岩类似.其稀土元素总量∑REE(44.9×10^-6~155.4×10^-6)、LREE/HREE比值(7.0~26.1)、δEu(0.6~1.2)也显示了中基性火山原岩的特点。构造一蚀变一成矿流体的特征为富CO2的低盐度的较高密度的流体,具有造山型金矿的特点。前寒武纪绿岩带建造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分布的地区构造一蚀变作用强烈的地段是重要的找矿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0.
河南省2005-06-21强对流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气图和FY-2C的卫星云图及其反演产品,分析了2005年6月21日凌晨到上午河南省中部的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空冷平流、地面辐合线和前期贮存的较高不稳定能量,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不稳定能量和动力条件;在灾害性天气发生的前期,FY-2C卫星云图及其反演产品有很好的指示性,云顶亮温梯度大的区域是灾害性天气的易发区,对流性降水易发生在高层急流南侧的低层高湿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