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提高油田采油速度为目的的人工压裂裂缝施工改造,对当前广泛应用于求取岩石力学参数的常规测井资料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三维岩石力学参数场随机模拟预测的方法,即以已知有限的常规测井资料计算出来的岩石力学参数曲线作为硬数据输入,以已知地震属性数据体及泥页岩水化和岩石环境参数数据作为软数据约束,选择序贯高斯模拟方法,随机模拟得到动态规律变化的岩石力学参数的三维空间数据场,然后由岩石力学参数的三维空间数据场预测空间任一位置的岩石力学参数在井上的测井响应,并把该反映动态规律变化的测井响应按照油田勘探开发的要求输出成特定格式,供生产和工程上使用。该方法为当前岩石力学参数的求取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对勘探开发上制定完善的钻井、完井与油气开发方案和技术措施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海湖现代滨岸沉积微相及其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将青海湖滨岸带沉积划分为沿岸砾沙坝、泥坪、沙滩、砾石滩、泻湖和水下风沙堆积六个微相。与国内外其它湖泊滨岸沉积相比,以发育沿岸砾沙坝和水下风沙堆积为其特征。其中规模较大的沿岸砾沙坝和沙滩分布于地形坡度不大(坡度10°±)和波浪、沿岸流及风力作用强烈的滨岸地区,粒度概率曲线以推移和跳跃总体为主、悬移组份含量少和跳跃总具双跳跃式为特征,垂向层序由分选差(δ>1)的上部粗碎屑物与分选好(δ<1)的下部细碎屑物构成反韵律层;砾石滩主要分布于冲积扇或扇三角洲入湖地带和湖蚀岸边,以砾石均匀、磨圆较好、绝大多数砾石长轴平行湖岸线和最大扁平面倾向湖方向且倾角8°±为特征;泥坪主要分布于湖水动力弱、无大河流注入的湖湾、湖岸地形平缓以及坝后湖水滞流地带;水下风沙堆积以分选好、磨圆好、石英表面具风蚀凹坑、概率曲线呈上凸和双跳跃式总体以及粒度参数δ<1、S=-0.15~0.21、Kg=0.75~1.13和M=0.22~0.023mm为特征。本文对丰富湖泊沉积相内容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海湖西岸风成沙丘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沙漠化是青海湖周围生态环境恶化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尤其湖西岸沙丘是近十多年来才形成的风沙堆积,并逐年扩大,已成为青海湖区第二大风沙堆积区。通过对青海湖西岸沙丘的分布、形态、物源及粒度特征的分析,对其形成进行了研究,并对布哈河三角洲的形成发育与沙漠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河流的自然摆动和截直造成了该三角洲东北缘的停止发育,加之气候的持续干旱和严重的鼠害,是导致研究区土地沙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大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层古老且埋藏深,滴西地区火山岩研究难度大。为获得研究区域火山岩储集空间最直接的认识,文中以区域内14口取心井共计482m岩心及其相关的铸体薄片等最为直接的资料为基础,对区域内火山岩储集空间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类,并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分析研究。分析发现,滴西地区火山岩孔隙类型多样,其中以溶孔占主导地位,包括基质溶孔、晶内溶孔、晶间溶孔、粒(砾)内溶孔、粒(砾)间溶孔、岩屑溶孔共计占79%;其次为气孔,占14%。裂缝类型以构造缝为绝对主导,占92%;成岩缝次之,包括层间缝、龟裂缝、冷凝收缩缝、其他成岩缝共计占7%。裂缝产状上以斜交缝占优势,约占34%;裂缝规模上以小型缝为主,占79%。研究区域火山岩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构造演化史,这使得其储集空间成因复杂。储集空间的分类统计结果及相关地质背景分析表明,区域火山岩储集空间成因复杂多样,主控因素依次为构造作用、风化作用和成岩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东准噶尔滴西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岩相特征及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气火成岩储层的研究为石油勘探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东准噶尔滴西地区石炭系火成岩气藏是克拉美丽气田的主体部分,位于陆梁隆起东南部的滴南凸起西端。根据钻井取心、薄片观察及成像测井数据,对滴西地区石炭系的火成岩岩性进行了识别和类型划分; 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在单井相划分的基础上,以井震结合为方法,建立了不同岩相的地震相模式,并对其不同特征进行了分析; 通过建立地质-地震对应关系,运用时间切片、波形分类等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岩相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滴西地区火成岩发育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和侵入相五种岩相; 研究区火山岩岩相分区性明显,整体呈现西北部以中-基性溢流相为主,中部以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为主、东南部以中-酸性溢流相为主的分布特点,滴西18井区为独立的侵入岩体,为浅成侵入相。  相似文献   
16.
全面论述了华北地台南缘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与矿产资源优势,通过分析相关因素,讨论了该地区紧缺矿产资源找矿突破途径与应对战略。  相似文献   
17.
全球火山岩油气藏研究的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全球火山岩油气勘探进入重要阶段,为客观评估其地位和前景,有必要对其研究历程进行系统的回顾和认识。通过较为广泛的文献调研,将这一历程整体上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最初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兴奋(偶然发现阶段,1949年之前),进入了漫长的低潮时期(缓慢发展阶段,1950—1979年),之后逐渐升温(局部突破阶段,1980—1999年),并走向成熟(成熟阶段,2000年至今)。分析总结认为,印度尼西亚的Jatibarang油气田、中国的徐深气田、克拉美丽气田、长深气田、纳米比亚的Kudu气田等为典型的大型火山岩油气田。从出现频度上看,目前已发现的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出现在中新生界,如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中所出现的频率较高;其次是晚古生界。从全球范围来看,各种岩性的火山岩都可能具有形成有效储层的潜力。在一些盆地中,火山岩储层下伏地层中烃源岩层的发现,使得传统意义上将这些火山岩视为这些盆地基底的认识得以改变,其基底可考虑进一步向深部修正和调整,油气勘探也得以向深部发展。目前来看,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区域依次有:环太平洋构造域的中新生界火山岩油气藏,古亚洲洋构造域的晚古生界火山岩油气藏,特提斯洋构造域(如其西端的环地中海区域)的火山岩油气藏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古板块再造方法和盆地勘探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详细研究了曼格什拉克盆地沉积、构造演化阶段与油气系统对应关系。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图兰地台周缘大陆(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与塔里木古陆等)汇聚作用影响,导致盆地下古生界基底被花岗岩侵入,组成盆地非均质褶皱基底。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由古特提斯洋向图兰地台南缘的长期俯冲作用决定了盆地内部后期沉积格局。盆地主要经历了二叠纪—晚三叠世裂谷期、早侏罗世—始新世断拗转换和渐新世—更新世挤压变形等演化阶段。中—上三叠统泥岩和中—下侏罗统海陆过渡相黑色泥岩是盆地主力烃源岩,中三叠系碳酸盐岩(含凝灰岩)、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陆相碎屑岩是主要储集岩,而中三叠统凝灰质泥岩和上侏罗统泥岩—泥灰岩是盆地主要区域性盖层。盆地由形成于渐新世—更新世挤压背下的背斜和断背斜圈闭为主。三叠系地层中源油沿着不整合面或沿着断层垂向运移,而在热德拜—乌津阶地侏罗系源油沿着断层垂向运移至上覆地层圈闭中。较弱的板块碰撞远程效应和优越的生储盖条件是源油保存的前提条件。通过油藏连井剖面,观察得知:沿着NW—SE方向,花岗岩体呈连续性分布,发育方向与二叠纪花岗岩侵入带基本一致,可作为今后勘探重点方向。这对里海区域常规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以及"一带一路"政策背景下的能源保障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杜书恒  师永民  关平 《地球科学》2019,44(12):4252-4263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长石含量较高且脆性破裂发育广泛,目前对该类储层长石粒内孔流体充注规律及分形特征等了解仍然十分匮乏.综合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图像处理、分形维数计算等手段,提出"粒内充注"概念并对延长组储层长石粒内孔开展了微观充注过程定量模拟,指出长石粒内孔相对于粒间孔的特殊性.从时间上将粒内充注过程划分为前期非稳态充注和后期稳态充注两大阶段,转折点为充注关键时刻.依据充注速率值分布特点,将长石粒内孔某一时刻发生充注的所有空间位置划分为高速充注区、中速充注区、低速充注区三大充注区域,并建立了粒内充注波及系数幂函数变化曲线,厘清了流动轨迹分形维数的物理意义.研究成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油气成藏过程恢复提供较为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