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地质学   38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非卢菲里安地区以铜钴资源闻名于世,同时也赋存一定的铀矿资源。铀成矿作用分别与大陆裂谷及盆地成岩期(876~823 Ma)、早期洋盆形成或大陆碰撞期(720~652 Ma)、卢菲里安变质高峰期(550~530 Ma)相对应。受区域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的多期次热流体,从基底及加丹加超群富铀岩石萃取铀元素并在构造发育的区域富集成矿为其主要的成矿模式,其变质基底或班委乌卢基底可能提供了铀物质来源,热流体为载体,断裂及穹窿构造则提供通道与空间。含铀矿体多受地层及构造双重控制,围岩褐铁矿化及方柱石化对找矿具有指示意义。研究区内铀矿成矿条件较好,下罗安群受断裂及逆冲推覆构造影响强烈且蚀变较为发育的区域为有利的找矿前景区。  相似文献   
22.
赞比亚班韦乌卢地块广泛出露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934±27 Ma~1974±9 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花岗岩SiO_2含量为69.4%~72.22%,K_2O含量为4.52%~5.08%,Na_2O含量为2.94%~3.11%,Al_2O_3含量为14.12%~14.65%,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I型花岗岩。花岗岩REE明显分异,铕负异常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K相对富集而Sr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U和Th相对富集,P、Ti、Nb和Ta相对亏损。锆石的ε_(Hf)(t)值变化范围为-2.7~3.9和-12.8~1.5,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2.37 Ga~2.83 Ga和2.52 Ga~3.37 Ga,样品的年龄数据投点位于球粒陨石演化线两侧,说明原始岩浆是不均一的,班韦乌卢地块花岗岩原始岩浆可能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壳幔混染物质。  相似文献   
23.
赞比亚东北部陇都地区位于班韦乌卢地块中东部,区内首次发现中元古代基性岩浆侵入事件,对于了解班韦乌卢地块中元古代构造演化历史及哥伦比亚超大陆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研究区的辉长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相学、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锆石中17粒具有他形板柱状,内...  相似文献   
24.
班韦乌卢变质克拉通活动时间和地壳增长问题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班韦乌卢地块中卡帕图地区姆波罗科索群姆巴拉组石英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合变质克拉通已有成果获得认识如下:(1)姆巴拉组的形成时间可能介于(1833±22 Ma)~(1712±22 Ma)之间,属于古元古代。(2)姆巴拉组具有丰富的物质来源,其中2728~2602 Ma(峰值为2650 Ma)的物质可能来源于坦桑尼亚克拉通中的花岗岩类、粗面安山岩及流纹岩等岩石。2246~1833 Ma(峰值为1880 Ma)的物质主要来源于班韦乌卢地块中花岗岩类、石英闪长岩及火山岩类等岩石。(3)班韦乌卢变质克拉通的活动时间包括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中元古代四个时期,其中古元古代(1870 Ma)为活动的高峰期,涉及范围广泛,可能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演化密切相关。(4)班韦乌卢变质克拉通沉积岩的源区地壳增生除来自古老地壳的再循环物质外,还存在新生地壳的物质。同时,地壳在古太古代-古元古代均实现了增长,其中凯诺兰超大陆聚合时期(2550 Ma)增长最快。在古元古代之前的地壳主增长期与坦桑尼亚克拉通及全球大陆地壳主增长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5.
纳米比亚金刚石资源丰富且品质优良,矿床类型以次生砂矿为主。文章对前人的大量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概述了纳米比亚金刚石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金刚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对纳米比亚金刚石包裹体氩-氩法定年分析发现,80%的包裹体熔蚀年龄<300Ma,表明大部分纳米比亚碎屑金刚石源自Dwyka期(<300Ma)以后的金伯利岩;纳米比亚金刚石以橄榄岩型(占比46%)和榴辉岩型(占比41%)为主,其余为二辉岩型或介于橄榄岩型-二辉岩型之间;纳米比亚橄榄岩型金刚石包裹体中石榴石-橄榄石平衡矿物的温度为961~1223℃,平均(1107±98)℃;石榴石-斜方辉石的平衡压力多为4.5~6.0GPa。纳米比亚金刚石的找矿有利地区主要为奥兰治河沿线及Oranjemund、卢得立次海岸地区,以次生金刚石砂矿为主。  相似文献   
26.
赞比亚北部地区广泛发育古元古代花岗岩,是研究班韦乌卢地块构造岩浆作用特征的天然实验室.本文对赞比亚北部卡帕图地区大面积出露的花岗岩体开展较系统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卡帕图地区主体花岗岩形成于2012±11~1970±20Ma,晚期浅肉红色似斑状正长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959±16Ma,均为古元古代岩浆活动,大量太古宙捕获锆石信息显示班韦乌卢地块可能存在太古宙地壳组分残留.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卡帕图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67.93%~72.80%)、高铝(13.85%~14.91%)、富钾(Na2O/K2O=0.29~0.89)、低镁(0.38%~1.93%)、低磷(0.10%~0.23%)的特点,铝饱和指数A/CNK在1.04~1.19之间,CIPW刚玉标准分子指数大于1%(1.01%~2.51%);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整体右倾,其中主体花岗岩稀土含量较高(ΣREE=191.79×10-6~294.25×10-6),Eu负异常(δEu=0.26~0.53),晚期浅肉红色似斑状正长花岗岩稀土含量相对较低(ΣREE=48.58×10-6~54.00×10-6),Eu弱正异常(δEu=1.04~1.37);微量元素中,卡帕图花岗岩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Sr和高场强元素Nb、Ta等,并具有较低的Cr(3.56×10-6~65.6×10-6)、Co(1.99×10-6~12.5×10-6)和Ni(2.16×10-6~33.7×10-6)含量;以上特征表明研究区古元古代花岗岩属于S型花岗岩.Hf同位素结果表明,卡帕图花岗岩的εHf(t)值和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值分别介于-15.9~+4.7和2289~3596Ma,远大于其锆石的结晶年龄,指示岩浆源区成分的强不均一性,岩浆源区系太古宙-古元古代陆壳部分熔融产物,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幔物质混入.此外,主体岩石较高的CaO/Na2O和低的Rb/Sr比值,表明主体花岗岩原岩是由地壳砂质岩部分熔融而来;晚期浅肉红色似斑状花岗岩低的CaO/Na2O和高的Rb/Sr比值,指示泥质岩源区熔融.综合区域和全球构造演化历史,本次研究认为卡帕图花岗岩形成于坦桑克拉通与班韦乌卢地块同碰撞的构造环境,该期岩浆活动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的碰撞造山事件在班韦乌卢地块的地质响应.  相似文献   
27.
中非卢菲里安地区以巨量铜钴资源闻名,但同时也赋存大量铅锌资源。通过对该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期次以及物质来源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获得以下认识:铅锌矿体主要赋存在恩古巴群及罗安群内的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中,属于后生层控型硫化物矿床,与MVT型铅锌矿成矿模式相似;矿化主要集中在680~600 Ma和500~450 Ma 2个时期,前者与卢菲里安造山高峰期相对应,后者则属于后造山期;该地区成矿金属元素以壳源为主,硫化物以海相物源为主,主要受卢菲里安造山活动影响而形成的高盐度热卤水从罗安群及铁镁质基岩中萃取金属元素并在断裂构造发育地区富集成矿。此外,本文还对该地区铅锌矿找矿方向提出了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28.
赞比亚东北部姆波洛科索盆地古元古代姆波洛科索群是研究早前寒武纪河流相、浅海相沉积序列和基底组分的重要地层单元。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岩石地层组成、沉积时代与沉积环境方面进行研究及系统总结,并结合对该地区姆巴拉组实测剖面及其碎屑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获得以下认识:姆波洛科索群可能形成于1860 Ma之后,其上覆卡萨马群可能形成于1434 Ma之后;姆波洛科索盆地沉积环境主要包括:辫状河、冲积扇、湖泊以及浅海等;姆波洛科索群底部姆巴拉组碎屑岩以班委乌卢地块基底花岗岩为主要物源,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之下;姆波洛科索盆地可能属于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化探分析数据显示盆地东部与北部地区分别具有金、铀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9.
为了建立有效的地球化学评价指标,对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床2号脉和13号脉矿石和围岩进行了多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金矿化的最佳指示元素为:Au、Te、Ag、Bi、Pb、Se、Mo、Cu、As、Sb,且存在矿化分带现象。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深部石英脉矿石的稀土元素含量高,没有明显的Eu异常;而地表含矿石英脉的稀土元素含量低,有较明显的Eu正异常。这些特征可以为该区寻找哈达门沟式金矿提供找矿指标。   相似文献   
30.
非洲中南部是世界上铀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区铀资源量约占全球铀资源总量的14%,主要分布在南非、纳米比亚、坦桑尼亚和马拉维,矿床类型以石英—卵石砾岩型、侵入型和砂岩型为主。通过对非洲中南部铀矿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别解剖了南非德里霍特恩砾岩型金(铀)矿床、纳米比亚罗辛白岗岩型铀矿床和马拉维卡耶勒克拉砂岩型铀矿床。通过对上述典型矿床解剖,对非洲中南部铀矿床研究现状进行了研究总结,并分析了该地区铀资源成矿潜力,圈定了5个找矿远景区。南非、纳米比亚、赞比亚和坦桑尼亚是国内企业赴非洲中南部开展铀资源勘查的重要目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