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木星探测轨道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与木星探测相关的轨道设计问题.重点关注木星探测轨道与火星、金星等类地行星探测轨道的不同及由此带来的轨道设计难点.首先分析了绕木星探测任务轨道的选择.建立近似模型讨论了向木星飞行需要借助多颗行星的多次引力辅助,对地木转移的多种行星引力辅助序列,使用粒子群算法搜索了2020年至2025年之间的燃料最省飞行方案并对比得到了向木星飞行较好的引力辅助方式为金星-地球-地球引力辅助.结合多任务探测,研究了航天器在飞向木星途中穿越主小行星带飞越探测小行星的轨道设计.最后,给出2023年发射完整的结合引力辅助与小行星多次飞越的木星探测轨道设计算例. 相似文献
32.
33.
本刊讯2014年1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对历时4年完成的“内蒙古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区域成矿规律调研”项目进行评审,经9位专家的严格评审,该项目以优秀的提交成果顺利通过了评审.专家评价该项目达到了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该项目是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聘请的国土资源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教授指导下,由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联合承担完成的. 相似文献
34.
35.
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在建立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揭示了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主要因素及耦合关系,并从时空角度对耦合度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系统要素耦合的机制复杂,而且关系密切;耦合度空间分布呈现与人口规模相反的规律,全区可划分为协调、磨合、拮抗和低水平耦合等4种类型。总体而言,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空间分布基本以拮抗类型为主、低水平耦合次之,与1990年相比,2000年的耦合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耦合度时序变动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波动性。 相似文献
36.
内蒙古满都拉地区二叠纪俯冲造山过程的岩石记录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内蒙古中部满都拉地区位于中朝、西伯利亚两大板块边缘的汇聚部位,关于两大板块在该处的最终拚合时间,学术界存在很多不同的认识.该地区发育一套中基性火山岩和深成侵入岩,火山岩系由块状、枕状玄武岩、细碧岩、玄武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组成;深成侵入岩由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等一系列小岩株组成复合侵入体.通过对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它们具有大洋岛弧岩浆岩的特点,是俯冲造山过程中的岩石记录.该套岩石的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85 Ma±11Ma、280.4Ma±1.1Ma,说明本区在二叠纪早期依然存在大洋板块活动.因此,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本区的缝合时间至少应当在早二叠世之后. 相似文献
37.
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北方农牧林交错带上的科尔沁右翼前旗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各土地利用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对今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38.
39.
花哈勒金地区铅锌多金属矿赋存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变质安山岩的断裂构造蚀变带内,矿体呈脉状受北东向构造及其伴生的断裂构造控制,铅锌矿石成分简单,伴生有银铜,围岩蚀变主要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多期次的岩浆侵入和侏罗纪火山岩的强烈喷发与区内成矿有利地层多宝山组,共同为本区多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物质来源.成矿热液来源于岩浆侵入体,矿床成因属于热液充填(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通过分析其成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地质环境等,认为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0.
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地球”战略的提出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并从各自专业角度献计献策。但“数字地球”战略的实施必须以区域或专题为切入点。本文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比较严峻及西部大开发以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的背景出发,结合研究区的自然、人文特征,设计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模型,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土地沙漠化信息查询子系统、模型库管理子系统等。系统设计的同时选择典型示范区进行了实践。结果表明,系统在其数据项相关性方面已满足本专题GIS系统的功能和模型的要求,本系统可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预测与评估以及决策部门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和对策。提供迅速、动态的信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