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3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96年第15号台风于9月9日在湛江市吴川沿海地区登陆,造成我省珠江口以西沿海地区的湛江、茂名、阳江市损失惨重。由于台风的破坏力超过了设施的防御标准和人们的认识水平,造成严重的灾害损失,为历史罕见。比较历次灾情,这是建国以来台风灾害最大的一次。对9615号台风灾害,总结经验教训,对今后的抗洪抢险工作有所裨益。纵观损失原因,客观因素是主要的,主观因素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对台风灾害损失的原因,作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22.
周起超  熊倩  李林  胡丽丽  宋立荣 《湖泊科学》2015,27(6):1059-1066
通过低温、低光处理太湖藻类后,研究光强、营养盐对水华早期藻类生长与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光强(50μE/(m2·s))下藻类生长状态最优,高光强(200μE/(m2·s))次之,低光强(5μE/(m2·s))最差;中、高光强条件下,样品中均检测到了绿藻与硅藻,且其所占比例有随培养时间上升的趋势,光强越高其所占比例越大,低光强下则未检测到绿藻与硅藻.营养盐添加实验中,N+P添加组的藻类生长状态最优,P添加组较好,N添加组次之,对照组最差,说明在水华早期N、P均限制藻类生长,且P的限制作用大于N;此外,还发现营养盐对水华早期藻类的群落结构有一定影响,添加N或(和)P后,绿藻与硅藻均被检测到.从水华早期控制角度看,降低光强与营养盐(主要是P)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浮游植物生物量及其生长;采取降低入射光强的措施后可能会出现更耐受低光的蓝藻尤其微囊藻占据优势的情况,相对低的N、P营养盐条件亦可能使蓝藻占优势,若一定程度上升高N、P营养盐浓度可使硅藻、绿藻逐渐占据优势,这为水华早期的选择性控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
李杰  欧丹云  宋立荣 《湖泊科学》2008,20(5):549-555
研究了四种胁迫条件下微囊藻衰亡过程以及衰亡过程中生长生理与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以及胁迫30d后转入正常培养后的微囊藻的生长变化过程.将对数生长期的微囊藻分别转入氮饥饿、磷饥饿、黑暗及10℃低温等胁迫条件下培养,测定光密度OD680、叶绿索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黑暗和低温条件下,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黑暗条件下25d后微囊藻衰亡,低温条件下仅需7d;与物理因子引起的胁迫相比.在营养胁迫条件下,微囊藻在胁迫前期均表现出生长趋势.N饥饿条件下叶绿素a含量从开始胁迫后即下降,P饥饿20d后叶绿素a含量以0.1mg/(L·d)急剧下降,在四种胁迫条件中下降速率最高,表明微囊藻对P的耐受能力最差.根据实验结果,在长期没有外来P源供给而内部又无可得P源的水体中、或者水温急剧下降到1012以下时,微囊藻水华可能会快速衰亡,相应的应急措施应准备到位,以尽量减轻水体微囊藻水华衰亡带来的损失.SOD与CAT活性的上升与叶绿素a含量的下降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尝试将两者结合预测微囊藻水华的衰亡.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探讨了四种环境因子对微囊藻消亡的贡献,比较了SOD与CAT活性与叶绿素a含量下降的相关性,为微囊藻水华衰亡预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宋立荣 《地理教学》2010,(21):28-29
初二地理教学内容主要为中国地理。初二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的同时,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在轰轰烈烈的重大历史活动中,隐含着许多地理知识的应用。将这些历史素材在同期的地理教学中巧妙应用,进行实例探究分析,教学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5.
宋立荣 《地理教学》2011,(14):12+50-12,50
今年4月1日,我在本校执教了一节人教版“俄罗斯”公开课并荣获一等奖。这节课受到了许多听课领导和教师的好评,我也收到了很好的建议和批评。为了分析总结和提高,也为了与同事交流分享教学体会,我认真地进行了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26.
27.
28.
滇池微囊藻水华多糖的提取和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水华"微囊藻多糖及其对水体化学和生态特性的影响,以去离子水、pH5的缓冲液和pH9.2的缓冲液为提取液,分别在4℃和80℃条件下从滇池"水华"微囊藻中提取多糖,并对其所提多糖部分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H9.2的缓冲液所提多糖总得率最高,为2.25%;pH5的磷酸盐缓冲液所提多糖总得率最低,为0.383%.溶解性分析表明,不同提取液所提多糖在所试验的几种溶剂中表现为不溶、分散或部分溶解,未能找到将多糖完全溶解的溶剂.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分析表明,不同提取液所提多糖都含有中性单糖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一个未知糖.硫酸-咔唑法分析显示不同提取液所提多糖含有糖醛酸.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显示去离子水4℃条件下所提多糖含有很高的金属元素钙和镁,分别为2.15%和0.4%.初步研究显示,"水华"微囊藻多糖为酸性杂多糖,低溶解性显示在自然水体中它易形成多糖颗粒,有较高含量的金属元素说明它会影响到这些金属元素在滇池中的溶解、沉积、生物利用和循环,特别是钙和镁.  相似文献   
29.
蓝藻水华及其释放的蓝藻毒素给我国很多地区的饮用水安全带来较大威胁.尽管去除蓝藻和净化藻毒素的技术目前已有较多报道,但能同时对二者起作用的技术方法还较少,发展能够同时去除蓝藻和蓝藻毒素的技术显得十分必要.根据前期Fe(Ⅲ)化合物去除微囊藻毒素的工作基础,选取4种不同的土壤对其进行Fe(Ⅲ)改性,并应用于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结果表明,黏土含量高低决定土壤本身对毒素的吸附能力强弱;土壤经过离子改性后,其毒素吸附能力与其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直接相关,且毒素去除能力较未改性前有显著提高,其中效率提升最高的一种土壤离子改性后其吸附能力增加了约148倍.离子改性土壤对微囊藻细胞同样具有絮凝沉降功能,沉降能力同样随土壤对Fe(Ⅲ)负载能力的提高而上升,使用剂量提高时微囊藻沉降平衡时间明显缩短.在野外蓝藻水华去除实验中,蓝藻细胞去除可以保持与室内实验相近的高去除率,但蓝藻毒素的去除效率有一定的下降,可能与天然水体中其它杂质的竞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0.
水华蓝藻产毒的生物学机制及毒素的环境归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宋立荣  陈伟 《湖泊科学》2009,21(6):749-757
本文介绍并评述了蓝藻水华中最常见的毒素——微囊藻毒素的产生途径和环境归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微囊藻毒素的来源、结构和一般特性;微囊藻毒素的分子合成机制、分布、产生规律及其功能;以及微囊藻毒素的环境归趋.重点介绍了在毒素环境归趋研究方面的重要突破,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