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依托韩城地区主要煤层,开展了饱和水煤岩在两种不同离心速率下离心1.5h后的核磁共振实验。同时,结合称重测煤芯饱和度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离心速率下煤岩内部可动流体和束缚流体的消长关系。实验表明,离心速率增大,煤岩核磁整体信号衰减,横向弛豫时间(T2)的几何均值和截止值逐渐下降。与饱和水煤岩相比,2000r/min速率离心后的煤岩T2谱强度下降5.14%~52.39%,几何均值下降24.72%~71.22%;4000r/min速率离心后的煤岩T2谱强度下降49.51%~63.36%,几何均值下降44.69%~81.59%;T2截止值下降44.09%~74.30%。研究发现,离心前后煤岩内部残留水量变化率与T2谱累计强度变化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与几何均值之间的相关性明显较差。分析认为,离心速率和孔渗特征共同决定煤层水可动性的NMR响应。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小麦籽粒的重金属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评价北京市小麦重金属含量及其健康风险,采集北京市现有小麦种植区土壤和小麦籽粒对应样品68份,分析其重金属含量,并估算消费导致重金属摄入量。结果表明:北京市麦地土壤重金属As、Cd、Cr、Cu、Ni、Pb和Zn的平均值分别为7.46、0.165、37.8、20.3、24.2、14.3和70.1mg/kg,处于比较清洁水平。这说明小麦种植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并不会导致土壤重金属升高。小麦籽粒中重金属含量,除Cr与食品卫生标准限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元素均显著低于相应标准限值。普通人群通过小麦制品消费,As、Cd、Cr、Cu、Ni、Pb和Zn的摄入量分别为0.005、0.004、0.136、0.994、0.041、0.024、4.75mg/人 · d。北京小麦种植的主要4个区中,顺义产小麦的Cr、Cu、Ni和Pb导致的重金属摄入量高于其他3个区,房山产小麦导致的重金属摄入量最低。对于普通人群而言,通过小麦和蔬菜摄入重金属没有明显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一种界址表和界址点坐标成果表的自动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卫  王文旭  宋波 《北京测绘》2011,(1):49-51,54
界址表和界址点坐标成果表是地籍测绘资料制作过程中经常要绘制的表格,然而很多测绘单位没有专门的软件来绘制,在平时的作图中,都是手工操作,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本文阐述了在AutoCAD平台下,如何应用VBA根据宗地图中界址点、界址线以及宗地的扩展属性自动生成界址表和界址点坐标成果表.程序已在Windows XP和AutoC...  相似文献   
14.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平原区气候变化的区域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近50年来,河西走廊平原区的气温在20世纪60~80年代偏低,90年代以后明显偏高,其中冬季升温显著,而降水在60年代偏少,70年代最多,80年代又偏少,90年代以后又偏多,2000年以来秋季降水增加显著。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走廊平原区的气温突变明显,而降水突变不明显;区域气温突变比较一致,春、夏、秋季在90年代中后期发生升温突变,冬季在80年代中期发生升温突变,年平均气温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后期也发生升温突变;降水突变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东、西部降水在60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突变后降水量增多。  相似文献   
15.
游客人体释放热量对玉龙雪山冰川退化是否有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龙雪山(27°10′~27°10′N,100°09′~100°20′E),位于横断山南端,主峰海拔5 596 m,是中国最南的一座雪山,也是欧亚大陆距赤道最近的海洋型冰川区.  相似文献   
16.
17.
2006年4—7月,在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消融区(P1)和积累区(P2)分别开挖雪坑连进行续观测,分析了海洋型冰川在消融期雪坑内各层位的物理变化以及各离子的沉积后过程.结果表明:海洋型冰川区雪坑的消融速率远大于大陆型冰川;随着消融的进行,雪坑中各种粒雪成分逐渐向粗粒雪转化,同时冰片数量增多以及含水层加厚,并且向雪坑底部移动.雪坑消融可以分为雪坑内部的细粒雪、中粒雪向粗粒雪转变,雪坑厚度变化不大以及雪坑厚度的快速变薄两个过程,P2处两消融过程转变时间比P1处大约推迟两个月.根据各种离子在P1处雪坑剖面的浓度变化,白水1号冰川积累区的淋溶序列为:K+SO42-NO3-Cl-Ca2+Mg2+Na+.由于海洋型冰川的消融期也是它的积累期,该序列中各离子的顺序不仅反映了融水淋溶作用的影响,同时反映了物质输入对雪坑内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柱撑蒙脱石改性磷铵及其增效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Keggin离子制备了柱撑蒙脱石,并对其进行了酸化处理。盆栽试验研究表明,利用柱撑蒙脱石和酸化柱撑蒙脱石对磷酸二铵进行改性试验处理,生物量显高于磷铵对照,氮素和磷素利用率显提高。X射线衍射技术和红外光谱对改性磷铵进行结构研究表明,其晶体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减少了氮的损失和磷在土壤中的固定,从而提高磷铵氮磷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20.
鲁西莱芜地区是国内重要的富铁矿基地之一,是典型的与中基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矿,矿石品位高、储量大。该区铁矿找矿采用地面磁测、航空磁测和重力测量作为主要方法,在区内圈定多个物探异常,累计探明大中小型富铁矿床40余个。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该区富铁矿成矿规律,介绍张家洼典型矿床磁异常特征,建立莱芜地区富铁矿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勘查模型,得到以下认识:①航磁、重力异常圈定隐伏岩体效果好;②地质、物探密切配合是正确评价异常的关键;③研究低缓异常必须高精度;④要注重研究磁场的局部特征变化;⑤突破乱磁场区可能取得找矿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