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209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273篇
海洋学   14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GIS建模的海水环境质量可变模糊识别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柯丽娜  张一民  韩旭  王辉  王权明  王利 《地理科学》2017,37(8):1251-1258
基于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定理的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引入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构建基于对立统一与质量互变定理的海洋环境质量可变模糊评价模型,首先分析可变模糊评价方法的原理和方法,然后结合GIS栅格数据在表达空间信息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以栅格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叠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建模等计算,建立基于多源栅格数据的海水环境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到莱州湾2004~2010年海水环境空间分布图。实践证明,该模型应用于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是完全可行的,为海洋环境领域的多目标综合评价与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2.
王辉  马婧  刘小宇  柯丽娜 《地理科学》2017,37(3):367-374
运用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以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为基础数据,利用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测算辽宁省14市、长山群岛与辽宁省14市及长山诸岛3个层次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经济联系度及经济隶属度。得出结论:① 各层级间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经济联系度及经济隶属度与距离呈负相关,区域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经济联系度及经济隶属度随距离增大逐渐减小; 城市间经济联系度越强,旅游空间相互作用越大,与海岛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就越频繁;③ 通过对长山群岛旅游断裂点测算,得出其主要潜在客源地为大连、沈阳、丹东市。  相似文献   
83.
关于业务上应用条件对称不稳定相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丽娜  周小刚  夏扬 《气象学报》2018,76(5):824-832
条件对称不稳定(CSI)理论常常被用来作为倾斜对流的发展机制之一,在业务上常用来解释与锋面相联系的一条或多条中尺度雨带、雷达图像上观测到的带状雨带的成因等。条件对称不稳定的诊断包括CSI斜率判据、斜升对流有效位能(SCAPE)、湿对称不稳定(MSI)、相当位涡(EPV)等判据。业务预报人员存疑较多的问题是这些方法是否具有一致性并在业务上如何使用。针对上述问题,首先通过与业务预报人员较熟悉的条件不稳定类型作类比,来说明条件对称不稳定两种判据与条件不稳定两种判据的相似性。但在业务使用上,判别条件对称不稳定时多使用CSI斜率判据,即等动量面的坡度大于等位温面坡度而小于等湿球位温面坡度。由于条件对称不稳定通常出现在大气处于几乎饱和的情况下,此时的CSI斜率判据则演变为湿对称不稳定判据,即等动量面坡度小于等湿球位温面坡度。为判别相当位涡与湿对称不稳定判据是否具有一致性,文中的推导和实例分析均表明,二维相当位涡实际上是湿对称不稳定判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但是湿对称不稳定判据需主观去比较等相当位温面与等动量面斜率大小,而二维相当位涡则可通过其是否小于0进行客观判断。需注意的是,在与推导条件对称不稳定斜率判据相同的二维坐标下,相当位涡与湿对称不稳定判据才具有一致性,将相当位涡扩展到常规坐标下使用三维相当位涡作为湿对称不稳定判据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84.
为了研究茶叶产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基于青岛市崂山区1994—2015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空气相对湿度及茶叶产量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筛选影响崂山茶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利用通径分析评价各因子的影响。利用1994—2013年产量资料与气象资料建立多元回归模型,2014—2015年做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当5—7月中旬降水量偏多(少),5月中旬—6月上旬平均气温偏高(低),但是该时段最高气温偏低(高),而9月平均气温偏高(低),7—8月平均最高气温偏低(高)时,有(不)利于崂山茶叶的生长和提高茶叶气象产量。同时分析表明:当12月—下年2月日最低气温低于-10℃日数偏少(多),7月日照时数偏少(多),也有(不)利于崂山茶叶气象产量的增加。表明崂山茶叶生长季节适宜于雨量偏多、平均温度偏高,温度变化趋势平稳,极端高(低)温少的气象条件。利用这些关键气象因子建立的影响茶叶气象产量回归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崂山茶叶产量,研究结果为开展崂山茶叶产量评估与气象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5.
利用2014—2016年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的逐日PM_(10)质量浓度和同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MODIS气溶胶产品(3 km),提取有效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并进行标高及湿度订正,得到近地面"干"消光系数(AODSEC-RH),分析关中及5个地市PM_(10)质量浓度、AOD、AODSEC-RH的月、季、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3 a关中及5个地市PM_(10)质量浓度均呈递减趋势;1月为峰值,7月为谷值,全年呈波动变化,冬季最大;3月较厚的逆温层及较稳定的大气致使污染不易扩散,PM_(10)质量浓度下降缓慢;4—5月降水开始增多,PM_(10)质量浓度下降较快;夏季PM_(10)质量浓度最低;10月雾和霾天气活跃,PM_(10)质量浓度迅速回升。西安年平均PM_(10)质量浓度较其他4市偏高,关中四季的PM_(10)质量浓度高值区均位于西安、咸阳、渭南市。近3 a关中整体AOD有所下降,高值区也位于西安、咸阳、渭南。夏季高温高湿,气溶胶吸湿强,AOD最大;其次为春季,气温回升、空气干燥、植被稀少,大风为沙尘天气提供了充分的动力,AOD次高;秋冬季AOD整体偏小。经标高及湿度订正的AODSEC-RH夏季明显降低,冬季明显升高,时空变化特征更接近于PM_(10)质量浓度,能充分体现近地面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86.
吕庆田  管志宁 《现代地质》1997,11(3):268-268,321
青藏高原中部岩石圈结构及地球动力学的天然地震学研究研究生吕庆田导师管志宁(应用地球物理系北京100083)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地壳缩短被普遍认为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结果,然而对隆升和地壳缩短的机制和动力学过程仍不清楚。已提出的动力学模式可分为3类:...  相似文献   
87.
柴胡栏子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朝阳金矿集区西段,是区内典型的石英脉型为主的金矿床,也是赤峰-朝阳地区首次发现的含大量单相甲烷包裹体群的金矿床.矿体呈脉状产于太古宙建平群大营子组下岩段含石墨绢云母片岩切层断裂中,金主要产出在蚀变含石墨绢云母片岩和石英脉中.根据野外观察和包裹体测温结果,将柴胡栏子金矿流体成矿过程划分...  相似文献   
88.
本文分析了测绘科技档案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89.
在岩土工程设计中,准确地衡量土层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决定了设计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土参数的自相关距离是反映其空间变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对于自相关距离与结构可靠性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还很不完善。本文以单桩可靠性设计为例,选取工程场地的静力触探试验数据,引入随机场理论描述侧摩阻力和锥尖阻力的分布特征,利用递推平均法计算各地基土层侧摩阻力和锥尖阻力的自相关距离,在描述土层侧摩阻力和锥尖阻力的分布特征时考虑了自相关距离的影响,进一步结合蒙特卡洛法计算单桩的可靠指标。结果表明土参数取值考虑自相关距离的影响后,降低了土参数分布的离散程度,计算的单桩可靠指标更高。在保证桩基安全度的前提下,设计结果能够降低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90.
二叠纪- 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地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该事件可能与当时气候环境的强烈变化有关。前人对该时期较连续的海相地层揭示的古气候研究较为成熟,而对同时期陆相地层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资料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选取豫西宜阳地区上二叠统孙家沟组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矿物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该时期的古气候进行恢复,并与同时期陆相地层对比,进而讨论气候变化对该时期生物灭绝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宜阳地区孙家沟组经历了滨湖- 浅湖- 滨湖等亚相的演化过程,其地层中岩相变化、古生物化石缺失、大量的钙质结核及其它沉积构造的出现揭示了孙家沟组的上段气候明显比下段炎热干旱。②元素地球化学指标以及粘土矿物组合的垂向变化等指示了该时期的气候经历了温湿向炎热半干旱- 干旱转变。③宜阳地区孙家沟组的气候指标所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地区同时期陆相地层古气候的变化基本一致,反映了研究区与同时期全球古气候的变化存在一致性。二叠纪末期温度的骤升、气候极度干旱化以及陆表生态系统遭受毁灭性破坏等因素,可能是导致或加速陆地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次研究对该时期气候变化与生物灭绝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探讨全球P- T之交生物灭绝的原因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