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9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王思恩  季强 《地质通报》2009,28(07):821-828
冀北张家口组、大北沟组及内蒙古相当地层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的综合对比研究表明:大北沟组与典型的张家口盆地的张家口组上部相当。大北沟组可以区分出一个Nestoria pissovi叶肢介组合和Ambonella lepida-Jibeilimnadia ovata亚组合、Keratestheria gigantean-Abrestheria rotunda亚组合;介形类可以区分出Luanpingella-Torinina-Eoparacypris组合和Luanpingella postacuta亚组合、Torinina obesa亚组合。生物组合、亚组合的识别为区域地层的划分、对比树立了标准和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2.
季强  季燕南  王旭日 《江苏地质》2018,42(3):349-350
科学界普遍认为海德堡人是现代人、尼安德特人以及神秘的"杰尼索娃人"的共同祖先。就在海德堡人发现之后25年,即1933年,中国东北哈尔滨的一位农民被日本军队强征去当劳工,在修建东江桥时发现了1件非常奇怪的人头化石,该化石显得十分粗壮,而且眉骨特别厚。这位农民虽然对海德堡人一无所知,但意识到这件人头化石可能非常珍贵,没有将其交给日本兵,而是偷偷地带回家,包裹好后扔进了自家的水井中,连夜用土将水井封埋。2017年,他的孙子在桂林遇见了季强并讲述了此事,经劝说,将这件人头化石捐献给了河北地质大学,永久性收藏于该校的地球科学博物馆。这件人头化石十分完整,许多形态特征与欧洲发现的海德堡人非常相似。目前,季强正在组建研究团队,对这件珍稀的古人类头颅化石开展研究。研究成果有望改变人们对人类发展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3.
季强  季燕南  梁蕾 《江苏地质》2020,44(3):223-243
众所周知,泥盆纪末期曾发生了一次全球性海平面下降事件(D-C事件),导致绝大多数晚泥盆世生物灭绝,只有少数生物躲过D-C事件残存下来,直到早石炭世最早期才开始复苏,而后辐射演化。全球的资料表明,这些残存下来的生物的演化谱系几乎均被D-C事件打断,牙形类管刺属(Siphonodella)和原颚齿刺属(Protognathodus)的演化谱系被打断。问题的关键在于被D-C事件打断的演化谱系的节点究竟在什么位置,事实表明,管刺属演化谱系中被打断的节点恰好是Si. praesulcta M. 3—Si. praesulcata M. 4演化支系,原颚齿刺属演化谱系中被打断的节点正是Pr. collinsoni—Pr. kockeli演化支系。Si. praesulcata M. 4和Pr. kockeli的所谓首次出现只是地层学含义的最低产出点,而不是生物演化含义的最早出现。这表明,无论是Si. praesulcata M. 4还是Pr. kockeli的首次出现都不适合用来定义泥盆—石炭系界线。通过详细研究牙形类管刺属的分类、谱系和分带,重点研究Siphonodella praesulcata M. 3—Si. praesulcata M. 4的演化谱系,并根据管刺属演化谱系识别出10个牙形类带,即下praesulcata带、中praesulcata带、上praesulcata带、sulcata带、下duplicata带、上duplicata带、下sandbergi带、上sandbergi带、crenulata带和isosticha带,各带基本均以带名种的首次出现底界。Sandberg等1978年提出的以管刺属演化谱系为基础的分带方案是可信、可行的。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1979年提出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定义是正确的。因此,目前根本没有必要再修改原来的界线定义,建议仍然以Siphonodella sulcata在Si. praesulcata M. 4—Si. sulcata演化支系中的首次出现来定义泥盆—石炭系界线。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能展示这种演化谱系的优秀剖面,并将其作为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推荐给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  相似文献   
104.
原始羽毛概念的提出及其在羽毛演化研究中的科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强  姬书安 《江苏地质》1998,22(2):65-72,T003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论证了中华龙鸟的皮肤衍生物不是什么“毛发”,而是一种以前人们没能认识的原始羽毛。详细介绍了原始羽毛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原始羽毛与现代羽毛在形态结构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探讨了原始羽毛在羽毛演化研究中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