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Steroid sex hormones, such as estradiol-17β (E2) and testosterone (T), are important regulators of sex change in fish.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E2 treatment on the dynamics of E2 and T during gonad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oliv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using histology and radioimmunoassay (RIA). Flounder larvae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G0-G4), and fed with 0 (control), 0.2, 2, 20 and 100 mg E2/kg feed from 35 to 110 day post hatching (dph). Fish growth in the G1 and G2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while fish in the G3 and G4 groups were less active and showed growth depression and high mortality. The gonads of fish in the G3 and G4 groups were smaller and surrounded by hyperplastic connective tissue. The frequency of females in the G0-G4 groups was 54.5%, 75.0%, 100%, 100% and 93.3%, respectively. The RIA analyses of E2 and T showed that T levels decreased during gonadal differentiation, and increased slightly at the onset of ovarian differentiation, while E2 levels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peaked at the onset of ovarian differentiat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E2-treated groups, T levels decreased before the onset of ovarian differentiation. E2 levels were high on the 48 dph, but declined to a lower level on the 54 dph, and then increased gradually during gonadal differentiation. And a sharp increase of E2 levels were observed in all E2-treated groups at the onset of ovarian differentiation. The data suggest that T and E2 play important roles during gonadal differentiation, and an E2 dose of 2 mg/kg feed could induce sex reversal in P. olivaceus.  相似文献   
52.
无迹卡尔曼滤波衰减记忆算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作为典型的卡尔曼滤波改进算法,有效地解决了线性化时高阶项的舍弃误差和强非线性模型的无法线性化问题。但是常规的无迹卡尔曼滤波对旧的数据和当前数据的利用率是相同的,很容易导致滤波的发散。通过引进衰减因子加强了对当前数据的利用,降低了旧数据对滤波结果的影响。本文基于此提出了衰减记忆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并对衰减因子的确定进行了分析。仿真试验分析表明,衰减记忆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能够提高滤波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53.
前兆观测干扰信号频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震前兆观测数据中干扰信号频繁出现,大大增加了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提取难度。本文选用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功率谱、傅里叶谱以及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的边际谱方法,针对黑龙江地区数字化水位和竖直摆倾斜测项中的典型干扰信号进行分析,提取了水位高频干扰、周期干扰以及竖直摆倾斜的风扰、同震应变等常见干扰信号的频谱特征。通过对比3种频谱分析方法的差异性,发现功率谱法和傅里叶谱对提取干扰和噪声等平稳信号更加有效,而边际谱法对提取同震应变波等非平稳信号的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4.
顾西辉  张强  孙鹏  肖名忠  孔冬冬 《地理学报》2015,70(9):1390-1401
采用塔里木河流域(塔河流域)8个水文站及相应气象站数据,全面分析了洪水发生量级、频率和峰现时间等特征,研究洪水发生成因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980s中后期塔河流域气温与降水持续增加,整个塔河流域年及季节洪峰流量普遍呈上升趋势,大部分在1980s中后期发生突变。1980s中期以后塔河流域年及季节洪峰流量呈持续增加或者显著增加趋势,量级位于整个观测时期均值之上,处于洪水“丰富”期。“丰富”期暴雨型和升温型洪水发生次数及造成的灾害损失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引起严重洪灾损失的洪水也集中在这一时期,且多由暴雨型洪水引发。大量级洪水(最大三场洪水及重现期大于10年的洪水)多集中发生在1990年之后,并且易引发多个水文站点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55.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洪水过程集聚性及低频气候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Cox回归模型、月频率法以及离散指数法,研究了新疆塔里木河(塔河)流域8个水文站点POT抽样和5个区域洪水序列时间集聚性特征以及受低频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塔河流域洪水序列呈现显著集聚性特征,洪水发生频率高的时期往往也是大量级洪峰集中发生的时期,这是塔河流域洪灾损失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Cox回归模型拟合的气候指标系数值为正值的站点和区域,气候指标正相位导致相同超过概率的洪水发生时间提前,而相同发生时间的洪水发生超过概率降低,气候指标值为负值时则相反;塔河流域大部分水文站点和区域洪水发生的超过概率均对气候指标变化有较好响应,这一现象有利于塔河流域洪水风险控制与洪灾管理;塔河流域站点洪水序列多无年际集聚性现象,而区域洪水序列的年际集聚性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56.
基于淮河流域1960—2014年39个气象站点数据、太平洋气候因子和NECP/NCAR再分析数据基础,利用空间Ward-like层次聚类分析划分4个子区域,通过体感温度的高温热浪指数分析淮河流域不同分区的夏季高温热浪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EOF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大气环流遥相关等进一步揭示淮河流域高温热浪演变机理。研究表明:① 1960—2014年淮河流域夏季高温、高温热浪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由暖相位进入冷相位,2010年后由冷相位进入暖相位;② 淮河流域各分区高温热浪开始时间呈现区域差异,分区1的高温热浪事件开始时间最早(平均为5月28日),分区3次之(平均为6月1日),分区2和分区4高温热浪开始时间最晚;③ 淮河流域轻度热浪发生频次最多平均为1.24次/a,中度热浪发生频次次之,平均为0.37次/a,重度热浪发生频次最少,平均为0.04次/a;淮河流域高温热浪事件与太平洋东部变暖(厄尔尼诺)或变冷(拉尼娜)变化相同。④ 青藏高原和内蒙古低压减弱导致了热浪高温事件的增加。分区4和分区1发生热浪的时间主要发生6、9月,分区2和分区3热浪发生时间集中在7、8月。分区1(西部)和分区4(东部)与Niño3、Niño1+2、MEI和PDO的相关性较高,分区2和分区3与Niño3.4、PNA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57.
参照渔业生物学、渔业资源解析学、数量遗传学等有关理论模型,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长期选择性捕捞(重点为渔具选择性)是否参与造成了渔业资源的生物学变化(体长、性成熟等)进行某些基础性探索。设计了一个具有一定体长遗传特征的模拟鱼类种群,并利用一种具有固定选择性参数的拖网对其进行长期捕捞。结果表明,多年的持续的捕捞压力使得模拟种群中鱼类体长逐渐减小,减小的幅度随开发率的增大而增大,而终止捕捞后种群的体长并没有发生恢复的迹象,说明这种变化很可能伴随种群遗传的变化,具有自然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58.
辽宁金羊盆地羊D1井油砂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实施的"羊D1"井的中侏罗统髫髻山组火山岩中见多处油气显示,取得了油气新发现。对该井已发现的2件油砂样品中的原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显示,2个油砂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表现为链烷烃呈现出单峰态的分布,主峰碳数分别为C_(21)和C_(22),无明显奇碳数优势,姥植比值低;萜类化合物表现为,三环萜烷以C_(23)为主峰呈正态分布,C_(24)四环萜烷与C_(26)三环萜烷丰度相当,伽马蜡烷含量较高;甾类化合物表现为规则甾烷相对含量关系为C_(27)C_(29)C_(28),以C_(27)甾烷占优势的不对称"V"形分布。这些指标总体指示,原油为成熟油,对应烃源岩沉积于偏还原性的湖相环境,母质来源主要为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陆源高等植物也具有一定贡献。通过和周边的北票组烃源岩进行油岩对比研究发现,油砂样品中的原油可能来自于盆地内下伏的下侏罗统北票组烃源岩的贡献。研究结果说明,北票组在金羊盆地分布广泛,其烃源岩可能具有较好的生油潜力,金羊盆地是一个具有勘探潜力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59.
采用全烃气相色谱、全油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突泉盆地突参1井原油的轻烃和金刚烷类化合物特征,剖析其母质类型、沉积环境、成熟度等方面的信息及地质地球化学意义.突参1井原油Pr/Ph=3.17,姥鲛烷优势明显,指示为偏氧化的沉积环境;甲基环己烷指数MCH为46%,环己烷指数CH为25%,3,4DMD在二甲基金刚烷类化合物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其相对含量为48%,根据图版所示揭示其母质类型为Ⅱ2-Ⅲ型;正庚烷指数(IH)为27.6%,异庚烷指数(Ⅱ)为0.33,甲基单金刚烷成熟度指数(IMA)为0.63,二甲基双金刚烷成熟度指数(IMD)为0.38,经公式计算Ro约为1.2%,属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认为突参1井原油来自于中侏罗统万宝组煤系泥岩.  相似文献   
60.
以地质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流体包裹体、自生伊利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资料,运用平衡剖面、盆地模拟技术,研究玉泉构造断裂演化史、圈闭发育史、埋藏史、成岩史、生烃史、油气成藏史及其时空匹配关系。研究表明:玉泉构造经历了前挤压反转期、挤压反转早期和挤压反转晚期3个阶段,其中挤压反转早期和晚期为NWW向调节断层和圈闭发育、定型的关键阶段;花港组下段H6—H7自13.0 Ma以来油气持续充注成藏至今,储层物性较差,花港组上段为13.0~11.4 Ma和4.2 Ma至今两期油气充注成藏,且第二期为主要油气成藏期,储层物性较好,龙井组为3.4 Ma至今一期充注成藏,储层物性好。总结出玉泉构造寻找有利勘探目标的关键条件为:以花港组上段为勘探主要目的层,靠近早期发育的NNE油源断层,避开晚期NWW向调节断层,指出玉泉3井区北部、玉泉1井区北部花港组上段以及玉泉3井区NWW向断层上盘龙井组、玉泉1井区龙井组上段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