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破裂压性面力学性质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岩 《地质科学》1978,13(3):265-274
破裂压性面力学性质之转化这一课题,由于在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上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广大的地质工作者所重视。本文试图根据野外观察的资料,对这一题课,阐述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2.
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为保护系统不受侵害而对操作系统进行设置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3.
在对碎屑岩、侵入岩中的浅层糜棱岩研究基础上, 拓展到目前很少涉猎的碳酸盐岩碎裂流变的探讨. 以中国东部地区为例, 从韧脆性断裂带、岩石组织结构、碎斑糜棱岩层、浅色应力矿物和摩擦动力变质的角度予以阐述. 以碎斑糜棱岩结构为标志的碎裂流变构造, 是在半还原的构造地球化学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征岩矿组成的冷变质、冷糜棱岩和冷应力矿物的冷型流变组合, 并同区域性构造的发育和中低温矿床的成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4.
粤北南雄陆相红色盆地及其紧邻的诸广山高耸花岗岩构成了南岭地区一处独特的盆山地貌景观. 研究表明, 诸广山花岗岩是一个发育在特提斯-古亚洲构造域变质基底之上的多期复式岩体, 具中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可认为是印支期碰撞造山、燕山期俯冲消减以及大陆内部玄武岩浆底侵和地壳深熔等联合作用的产物; 南雄盆地是一个晚白垩世-古近纪的不对称伸展断陷盆地, 具“北断南超”特征, 其沉降中心由南向北逐渐迁移. 盆山交接带构造运动学研究表明, 其韧性流变层和脆性变形层的运动学指向完全一致, 经历了中深部位韧性伸展变形(局部伴有左旋走滑变形)和浅层部位脆性拉张变形的联合作用, 韧性和脆性变形演化规律揭示该花岗质热隆伸展构造从中深部到浅部是一连续变形的结果, 花岗岩山体和山前的南雄断陷盆地共同构成了一个半地堑式的构造体系. 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诸广山晚三叠世到侏罗纪末的花岗岩体具有相似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SiO2, Al2O3和K2O含量高, 碱质指数>2.8, ANKC值>1.1, 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 具明显Eu负异常, 富集Rb和Th, 贫Ba和Nb, 属富钾过铝的钙碱系列S型花岗岩, 指示诸广山花岗岩浆经历了从晚三叠世到侏罗纪末的连续演化过程. 南雄盆地的形成与盆山演化受诸广岩体热隆作用和区域伸展构造的双重制约, 盆地岩层中多处发育的橄榄玄武岩层表明当时拉伸强度颇大. 玄武岩中自形锆石的SHRIMP测年数据(96±1 Ma)为该期构造热事件和盆山演化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制约.  相似文献   
105.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描述土壤基质势ψ和含水量θ之间的函数关系,表征土壤的持水性能,是研究土壤水分入渗、蒸发、土壤侵蚀及溶质运移的关键。高寒气候特征使有机质在青藏高原地区大量积累,为确定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因素,尤其是有机质的影响,在长江源北麓河地区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土壤粒度分布,容重和有机质是影响土壤持水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高基质势下(0~-30 kPa)以容重影响为主,低基质势下(-100~-1 500 kPa)以有机质影响为主;有机质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和增强土壤的吸附性而影响土壤持水性能,同时影响程度取决于有机质的多少,土壤持水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本次研究有助于认识高寒地区土壤水文特征,对展开土壤水文过程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6.
通过综合分析南沙海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依照板块理论的层块思想,对南沙板内新生代沉积基底构造特征进行了剖析。在南沙板内划分出了南薇-安渡和礼乐-半月两套倾滑-层滑-走滑基底断裂系统及其所围限的相应的基底层块。从多元动力成因观出发,分析了南沙板内盆地的成因机制,提出中壳塑流作用是南沙板内盆地的主要成因动力。根据动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划分了南薇-安渡、费信-南华、礼乐-北巴拉望3个主要的板内盆地群。分别就南薇-安渡、礼乐-北巴拉望板内盆地群的成盆机制提出了“基底层块对向倾滑-拆离”和“基底层块单向倾滑-拆离”模式。本研究对全球构造分析和南沙海域油气资源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岩石中纳米粒子层的观察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粒子具有个体极小(≤ 100nm), 大小均一, 多元物质和功能繁多的特点。岩石剪切滑移面纳米粒子层最早发现于美国圣安德列斯断裂带的花岗质糜棱岩中, 后相继在国内外一些地区的不同岩类中观察到。在剪切滑动作用下, 具有圆度和球度的纳米粒子可被变异, 并形成层状结构和各种构造型式。对岩石中纳米粒子层的成因有着不同的观点, 我们倾向于剪切摩擦的主导作用, 纳米粒子层可称谓摩擦-粘性薄层带。纳米级尺度粒子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效应是多种的、新奇的, 因此, 岩石纳米粒子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有关方面的研究工作, 国内外都处在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08.
新疆塔里木北部地区压,扭,张破裂面分维数D值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岩  勾佛仪 《地质论评》1997,43(2):162-166
本文精测了新疆塔里木北部地区压、张、扭三类不同性质断层断面的起伏高度和长度。利用谢和平及Parisean(1994)的公式,测算了断面分维数D,又由D值测算了粗糙度JRC值,发现压,张,扭三类断层的D和JRC值有明显差别,所取得D值与美国的San Andrees断层的D值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9.
大别山的构造变形期次和超高压岩石折返的动力学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从构造关系上看,大别山可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构造系统,大别山南部构造系统为一套(原地)构造堆叠系统(相对的),从上到下依次为:(1)未变质的震旦纪一早三叠世沉积盖层,它被造山后的侏罗-白垩纪砂-砾岩不整合覆盖;(2)弱变质的新元古代板岩;(3)高压变质岩系(宿松群),这些变质岩系大多退变质为绿片岩相;(4)含柯石英榴辉岩超高压变质单元的异地系统;(5)未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原地(相对的)片麻岩系。北西-南东向的拉伸线理在各个地质单元均有表现。从动力学上看,上盘指向NW的剪切运动被后期的褶皱所改变,大别山中部为(混合岩)热穿窿改造系统,系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地体叠加了混合岩化作用的产物,它与超高压变质地体的界限为一拆离断层,而正是这个拆离断层使超高压变质地体向地表折返并经历了角闪岩相的退变质作用。大别山北部为构造堆叠系统,早期的面理和南北向的挤压线理被轴面北倾的褶皱所改造,这种褶皱对应于大别山中部同折返期的韧性变形的隆升构造。同时建立了地球运力学模型并讨论了逆冲作用和正断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