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9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解决对地下矿产资源开采活动有效监控的难题,笔者在科技管矿上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以震源定位为基础技术的地下矿山开采活动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并开发出了融地质科学、岩土力学、电子信息与通信科学、数学、软件技术、工程学等多门学科于一体的非接触、感应式地下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实时监测工具,为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矿水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2.
23.
徐宿地区震旦纪地质事件及其成因讨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徐宿地区震旦系为陆表浅海沉积,沉积 相以碳酸盐台地相为主。在潮上-潮下低 能沉积中,常间有阵发性高能沉积,并伴生有异常沉积构造。这些异常沉积构造及同生阶梯 状小断裂多为古地震遗迹,据此可识别出五个古地震遗迹密集分布层段。在研究区至少有两 次浅成-超浅成基性岩浆侵入活动,分别发生在早震旦世和晚震旦世。地震事件、岩浆侵入 事件与海平面升降有成因联系。研究表明,研究区震旦纪地质事件受控于伸展构造,地质事 件发生于738.6~604Ma之间。这一时限与中-新元古代超大陆Rodinia在780~600Ma逐步裂 解的时间是一致的,因而徐宿地区震旦纪地质事件的起因可能与Rodinia的裂解过程有关。 由“古郯庐裂陷带”至北秦岭北部边界断层北侧可能就是当时华北板块边缘的板内裂解带。  相似文献   
24.
25.
青藏高原内部三条磨拉石带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藏高原内部自北而南沿羌北-昌都、班公湖-怒江、雅鲁藏布江分别发育了3条磨拉石带。各磨拉石带的长度均超过1000km,宽度一般仅数十km,沉积物具有碎屑性、粗粒性、再旋回性,沉积体厚3000~8000m,具有在挤压造山背景下形成的磨拉石建造的基本特征。各磨拉石带都位于各自的地体缝合带并跨越其两侧的部分地带。北边的为金沙江缝合带及其西延部分,中部的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边的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3条磨拉石带标志着有3条雄伟的造山带与之毗邻。北边的是可可西里-巴颜喀拉造山带,中部和南部的两条造山带一直不为人们所注意,文中建议分别称之为藏中造山带和藏南造山带。此外,造山作用发生的时间明显滞后于地体缝合的时间,其间有后继的浅海盆地发育。磨拉石带的发育历史勾绘出青藏高原构造演化遵循一个程式,即"地体拼接-后继性盆地发育-造山作用发生-山脉消亡",这是很有意义的构造现象。  相似文献   
26.
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区岩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区主要岩层方岩组(K1f)的22块岩石标本进行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的X荧光和薄片偏光显微镜鉴定,分析了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岩性特征与地貌成因的关系:(1)方岩组(K1f)砾岩中的火山岩砾石和岩屑含量普遍较高,SiO2含量普遍也很高(在44.90%~75.80%之间),表明岩性总体上抗风化能力强,这使江郎山丹霞地貌最具特色的"三爿石"历经沧桑仍能巍然屹立,江郎山也因此成为丹霞地貌发育晚年时期的典型代表.(2)方岩组(K1f)的砂岩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其胶结物的主要成分为方解石,粒间孔隙约占20%~25%,局部可见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蚀现象.岩石薄片鉴定可看出,其粒间孔隙很可能是方解石胶结物被溶蚀后的结果,而且构成砂岩的岩体的流纹岩岩屑等其本身就具有气孔构造,这些岩屑在显微镜下可见已经强烈泥化,岩体抗风化程度较低,这是构成该区地貌岩性之一的砂岩被侵蚀和风化程度较高的主要原因.(3)在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过程中方岩组(K1f)岩性对地貌的形成起了基础和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岩性的特征及抗风化能力的不同导致的差异风化现象,对该区丹霞地貌后期的微地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岩性差异风化是江郎山山体崩塌、扁平状洞穴的形成的重要因素,这也为研究江郎山等丹霞地貌山区地质灾害的岩性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九五"期间,山东省地质勘查工作一直保持良好势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格局,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证.本文介绍了山东地勘事业十大变化和特点,并就新形势下的地勘工作提出了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