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城市局域动态人口估算方法与模拟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获取城市局部区域内的实时人口是应急决策等诸多城市管理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时空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估算操作的困难:空间范围不确定,即给定的城市区域是可变的;时间不确定,即估计的时间事先不可知。根据城市居民的总体出行规律,居民日常活动基本以城市建筑为中心,或者认为居民因受建筑物所承载功能的吸引而出行。鉴此,给定区域内的静态人口可使用区域内的居住型建筑,以及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等统计数据来估算,而动态人口的估算则需要确定每类建筑物在不同时刻所吸引的居民人数。为此,引入建筑物修正系数和建筑物吸引率两个指数。修正系数是其他类型建筑物的容纳能力与作为基准的居住型建筑物的容纳能力之比。通过修正系数可获得每类建筑物的额定容纳人数。吸引率是不同时刻每类建筑物的实际容纳人数与其额定容纳人数的比值。根据居民出行的一般时间分布,将一天按照休息日和节假日分别都划分成七个时段,建筑物类型参照调查城市交通出行率时的分类划分。利用居民出行和交通出行率调查资料等数据,估算每类建筑物的修正系数和吸引率,计算区域内的实时人口数,模拟了一起突发化学品泄漏事故,将所提方法应用到模拟场景的动态人口估计中,并对方法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2.
毛曦  李琦  张子民 《地理信息世界》2012,10(2):57-60,64
在分析了现有地球系统碳循环模型后,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s的建模框架方案。定义了地球系统碳循环建模框架的体系结构,设计了地球系统碳循环模型服务的元数据。最后,构建了地球系统碳循环模型服务耦合与兼容性校验方式。实验表明,基于Web Services的地球系统碳循环建模框架可以实现网络环境下异构碳循环模型服务的集成建模。  相似文献   
103.
就SDI的空间框架数据、SDI等级体系以及空间信息共享的趋势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4.
随着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深部地热开采、地下储气库建设、页岩气开发、二次驱油/驱气等工业应用的快速发展,与地下流体注入有关的诱发地震活动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利用声发射实验观测油气田典型岩石在三轴压缩条件下变形破坏过程与声发射活动特征,对研究注水诱发地震过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四川盆地现场采集的震旦系白云岩及页岩,采用实验室声发射技术观测研究岩石三轴压缩变形破坏过程中地震波速度等物性参数及声发射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震旦系白云岩及页岩在变形破坏过程中均有一定的声发射活动.根据声发射定位结果,声发射主要集中在破坏前后的较短时间内,页岩的层理面为结构弱面,控制最终破坏面的形态及声发射特征.根据应力-应变结果,白云岩在压缩的后期阶段有一定的扩容现象,但页岩在整个压缩阶段均没有明显扩容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较古老的白云岩及页岩具有脆性破坏特征,地下流体注入容易诱发微震活动,形成裂缝,有利于页岩气压裂开采.微震活动有利于监测裂缝的发生发展,但同时在页岩气开发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时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安全合理的储盖层管理,避免灾害性诱发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以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目标和评价内容为依据,分析了海洋可再生能源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建立方法和过程,建立了基于驱使力-状态-响应(DSR)模型的海洋可再生能源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我国开展海洋可再生能源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6.
提出一种以直接数字合成(DDS-Direct Digital Synthesis)技术为基础的信号发生器的设计。采用单片机MSP430F149控制DDS芯片AD5930产生信号频率范围可调的正弦信号,同时通过16位DA芯片AD5662实现信号幅度调节。该信号发生器控制方便灵活,电路结构简单,同时具备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点,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7.
在分析了现有地球系统碳循环模型后,提出了基于WebServices的建模框架方案。定义了地球系统碳循环建模框架的体系结构,设计了地球系统碳循环模型服务的元数据。最后,构建了地球系统碳循环模型服务祸合与兼容性校验方式。实验表明,基于WebServices的地球系统碳循环建模框架可以实现网络环境下异构碳循环模型服务的集成建模。  相似文献   
108.
基于数字北京的空间信息工程的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李军  彭凯  李琦  郭玲玲 《测绘科学》2005,30(1):80-82
空间信息工程是指利用"数字地球"理论,基于3S等关键技术,深度开发和利用空间信息,建设服务于北京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依据北京市空间信息工程的建设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市遥感工程、北京市综合遥感影像数据库和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109.
北京城市增长边界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遏制北京”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引导国土空间合理布局,划定北京城市增长边界成为重要举措。本研究从城市内生发展动力角度,将遗传神经网络嵌入CA模型,建立北京城市增长边界预测模型,选定了自然、人口经济、区位、邻域、土地利用类型和政策规划6类因素共18个影响因子,预测北京市城市增长弹性边界。同时,从土地自身生态承载能力角度,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选定了地形、地貌、公园水域、土地利用现状、自然保护区、城市用地距离为影响因子,划定北京市城市增长刚性边界。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预测北京市2025年城市增长边界,总的面积匹配值为96%,模型精度较高;2025年北京市弹性增长边界总面积为1738.98 km2,刚性增长边界总面积为3297.01 km2。基于GANN-CA模型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对确定城市未来扩张方向有指导作用,可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地理编码(Geocoding)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该文阐述地理编码(Geocoding)的技术应用和发展。首先从地理编码的定义出发,论述了它在地址定位和空间信息整合方面的作用。分析国内外地理编码技术的应用方法和领域,总结了它在应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探讨地理编码在实现数字城市空间信息的融合和共享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