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篇 |
大气科学 | 9篇 |
地球物理 | 12篇 |
地质学 | 69篇 |
海洋学 | 11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21篇 |
自然地理 | 3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熊耳山北坡拆离断层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金银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熊耳山北坡发育一套典型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区内众多的金银矿床与变质核杂岩关系密切。研究表明,早期拆离断层带内Au,Ag等成矿元素具有较高的富集系数,拆离断层对区内的缓倾层间破碎带型、陡倾构造蚀变岩型和爆破角砾岩型金银矿化具有不同形式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2.
为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发展环境,绥芬河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工作的要求,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全局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同时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缩减了办理时限,优化了服务效能,有力地促进了全局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3.
黔西北铅锌成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康滇地轴东侧,是川、滇、黔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含矿层位为志留系韩家店组-二叠系茅口组,生物碎屑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是铅锌矿的主要赋矿围岩。构造以NW向和NE向的紧密褶皱和逆冲断层发育为特征,铅锌矿沿垭都-紫云断裂构造带,威宁-水城紧密褶皱构造带和银厂坡-云炉河断裂构造带的纵横断层交切部位及背斜倾伏端分布,呈陡脉状产出, 相似文献
114.
??????2001??2005??2009????????????????????????????2001-2009???????????????????????仯???????????仯???????????????????????????????2001-2009????????λ???????????????????仯?????????????????t?????????????????????????????????????????????????仯?? 相似文献
115.
建成环境对北京市郊区居民工作日汽车出行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郊区化导致的汽车出行增加及相关的城市环境与社会问题日益成为城市研究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国内对建成环境与汽车出行行为的研究刚刚起步。基于GPS与活动日志相结合的居民一周活动与出行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分别以居住地、工作地和活动空间作为地理背景,分析建成环境对于郊区居民汽车出行距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建成环境对工作日汽车出行的影响因地理背景的选择而有不同。整日出行受到工作地和活动空间的影响,工作地与活动空间建设密度增高汽车出行减少,但是居住空间的影响不显著;通勤出行受到居住地、工作地和活动空间的影响,居住地商业密度提高和建设密度降低、工作地和活动空间建设密度提高,汽车出行减少;非工作活动出行也受到居住地、工作地和活动空间的影响,居住地、工作地和活动空间的公交密度低、工作地和活动空间建设密度高,汽车出行少。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对地理背景不确定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出行行为的研究需要考虑居住地以外其他地理背景的影响,并对控制汽车使用的公共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6.
生活方式视角下的时空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城市转型带来了社会群体的异质化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满足不同群体的社会需求成为人本规划的重要目标,需要城市研究更多地关注微观个体的行为差异。随着城市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个体生活选择的增加,生活方式、城市空间与时空行为三者的互动愈加增强,生活方式对个体时空行为决策具有限制作用,导致个体行为差异的扩大并影响个体对空间政策的应对方式,因而需要在行为研究中增加生活方式的视角。本文从生活方式的相关理论、时间地理学和活动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出发,综述了生活方式视角下的时空行为研究在国内外的进展,系统介绍这一研究的2个重要方向,包括生活方式的定量测量和基于生活方式群体的行为模式解读,旨在为中国城市时空行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7.
118.
宣综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1994,(2)
国际地质大会(IGC)简介国际地质大会(InternationalGeologicalCongress)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巨大、学科广泛、极负盛名而成为国际地学界“奥林匹克”盛会。会议得到各主办国高度重视,大多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任大会名誉主席,‘并... 相似文献
119.
基于收入群体差异的北京典型郊区低收入居民的行为空间困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既有低收入居民空间困境的研究以居住空间研究为主,关注低收入者受到的住房与社区隔离,难以刻画低收入者在整日尺度面临的时空制约。行为空间作为行为地理学与时间地理学的重要概念,为描述低收入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移动性与可达性相关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提出利用潜在活动空间和实际活动空间共同描述居民行为空间,分析低收入居民在时空可达性和实际利用城市空间能力上的劣势。基于2012年北京市上地—清河居民活动与出行日志,利用路网分析、最小多边形分析等方法刻画居民每日的潜在活动空间和实际活动空间。通过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比较,发现低收入居民比其他居民的潜在活动空间和实际活动空间都要小。进一步构建模型分析潜在活动空间和实际活动空间的影响因素,发现包括收入在内的个体社会经济属性、空间属性和行为属性对潜在活动空间和实际活动空间存在影响,但是二者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对行为空间的测量有利于增进对于不同群体社会分异与空间隔离的认知,对未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