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4篇
  免费   718篇
  国内免费   738篇
测绘学   464篇
大气科学   726篇
地球物理   774篇
地质学   2092篇
海洋学   518篇
天文学   77篇
综合类   275篇
自然地理   44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26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10篇
  1959年   7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以IPS速度、光球磁场、K─日冕偏振亮度和卫星实地观测数据为基础,综合生成处于太阳活动上升期的1976年10个太阳周(1643─1652卡林顿周)的源表面高度(R=2.5Rs,Rs为太阳半径)和日球空间中(IAU)太阳同质量流量速度谱。结果表明,速度谱存在与太阳活动上升期一致的"三段"结构,且各段分别与不同的磁结构区相对应。  相似文献   
82.
83.
一、前言海洋流场的分析、预报是海洋环境因子数值预报的重要内容。海洋流场直接影响海洋水文物理、海洋化学诸种要素的变异,对海洋生物的繁衍、洄游有密切关系,对污染物质的扩散、迁移也是基本的动力。近海流场可以认为主要是由天文潮潮流、浅海分潮潮流、相对稳定的海流和海洋低频流系构成的。本文根据这一论点对舟山群岛(122°42′E,30°37′N)水深36米处,近底层(33米)1973年9月15日到10月4日19天连续自记测流的资料,把这四种流速矢量分离开来,由于资料的局限性,只能估算出它们的一些特征值。  相似文献   
84.
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富钴结壳是一种重要的海底矿产资源,对其进行资源量评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探讨了当前富钴结壳资源量评估的几种主要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85.
长江口北槽口外悬沙浓度垂线分布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时钟  周洪强 《海洋工程》2000,18(3):57-62
利用垂向一维悬沙运动模型,对长江口北槽口外大、小潮悬沙浓度垂线分布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同“六点法”实测值拟合较好,表明影响悬沙浓度垂线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悬沙垂向扩散及絮凝沉降作用。  相似文献   
86.
通常认为海底扇的发育出现于低海面时期。在陆生地体中 ,相对海平面的降低导致从河流和陆架向深海盆搬运的沉积物增加 ,从而促使扇体发育。在一般情况下 ,这是由于三角洲向陆架边缘迁移和陆坡不稳定的增强 ,在陆架上形成下切水道和峡谷 ,从而使河流梯度增加所致。在相对海平面上升时期 ,沉积物圈闭在近岸带 ,阻止了沉积物向深海搬运。然而 ,在海平面上升和高海位时期 ,在陆架边缘的三角洲前缘或与河谷相连的陆架峡谷体系中也发现了浊流沉积作用。在这些研究中 ,海平面信号没有揭示气候和构造背景的影响。这里我们研究了在地貌上存在差异的两…  相似文献   
87.
基于卫星遥感资料的海洋表层流场反演与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实际海流资料探测困难,难以大范围有效获取的问题,利用2000~2008年卫星高度计资料和QuikSCAT卫星遥感风场资料,开展了全球海表地转流和Ekman流的反演估算;针对不同纬度地区(赤道和赤道以外地区)地转效应和海洋运动差异,引入不同的运动学模型和反演估算方案,反演得到0.5°×0.5°的逐周全球表层流产品.对比分析表明,卫星资料反演估算的海洋表层流场能较为客观、准确地表现实际海表流场的基本特征,进而为海洋热量和海洋物质输送等研究提供了可用的海流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骨旁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术前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我院2例骨旁脂肪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骨旁脂肪瘤,男女各1例,分别位于右侧股骨上段、左侧胫骨中下段骨旁软组织内。X线表现为骨旁软组织内的透光肿块;CT、MRI表现为骨旁脂肪密度或脂肪信号、有包膜的椭圆形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邻近骨皮质形成突向肿瘤内部的珊瑚礁状或树枝状骨性突起。结论:骨旁椭圆形脂肪性肿块,伴有骨皮质突向肿块内的珊瑚礁状、树枝状骨性突起为骨旁脂肪瘤的影像学特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9.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剪跨比的格构式混凝土墙体抗震性能.将生产车间预制成EPS保温模块拼接成墙体模板,在横向和纵向孔洞中分别布置钢筋,然后在孔内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形成“EPS新型节能”格构式混凝土墙体,然后对6个参数不同的试件进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的试验.结果,墙体破坏形态为:首先墙体相邻格构柱间的连梁出现环状裂缝和“X”...  相似文献   
90.
Five mobile digital seismic stations were set up by the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Yunnan Province near the epicenter of the main shock after the Ning’er M6.4 earthquake on June 3, 2007. In this paper,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of the Ning’er M6.4 earthquake is relocated by using the double difference earthquake location method. The data is from the 5 mobile digital seismic stations and the permanent Simao seismic s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ngth of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is 40km and the width is 30km, concentrated obviously at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 area between the Pu’er fault and the NNE-trending faults, with the majority occurring on the Pu’er fault around the main shock. The depths of aftershocks are from 2km to 12km, and the predominant distribution is in the depth of 8~10km. The mean depth is 7.9km. The seismic fault dips to the northwest revealed from the profile parallel to this aftershock sequence, which is identical to the dip of the secondary fault of the NE-trending Menglian-Mojiang fault in the earthquake area. There are more earthquakes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west segment than in the southeast segment, which is perhaps related to the underground medium and faults. The depth profile of the earthquake sequence shows that the relocated earthquakes are mainly located near the Pu’er fault and the seismic faults dip to the southwest, consistent with the dip of the west branch of the Pu’er fault. In all, the fault strike revealed by earthquake relocations matches well with the strike in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The main shock is in the top of the aftershock sequence and the aftershocks are symmetrically distributed, showing that faulting was complete in both the NE and SW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