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9篇
  1987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南秦岭北缘山阳县板板山复式岩体存在3个阶段的岩浆侵位,分别为早期阶段的二长花岗岩、中期阶段的钾长花岗岩及晚期阶段的辉绿岩。针对早期阶段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Si O_2含量为73.35%~77.49%,全碱(K_2O+Na_2O)含量为3.15%~7.19%,里特曼指数为0.30~1.66,A/CNK值为1.18~2.48,属中高钾钙碱性的过铝质S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弱的负铕异常(δEu=0.70~0.89),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Ba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P相对亏损,具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板板山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且携带火山岩弧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岩浆来源于上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且受残留的俯冲洋壳脱水形成的流体交代。2件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743.2±6.1 Ma和743.7±5.9 Ma,表明板板山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新元古代。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板板山一带在743 Ma之前为古洋壳俯冲阶段,743 Ma之后古洋盆闭合,Rodinia超大陆开始聚合,发生陆陆碰撞。  相似文献   
72.
川西木里混杂带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向西与甘孜-理塘弧前混杂带相接,位于一个大地构造上十分重要的部位。我们详细野外地质调查揭示,木里混杂带由不同类型的大洋板片地层组成,其中海山岩石组合保存相对完整,枕状熔岩与上覆碳酸盐岩帽接触关系以及海山斜坡滑塌堆积组合完整清晰。海山枕状玄武岩具斑状结构,主要斑晶矿物相为单斜辉石,少量基性斜长石,基质为微晶斜长石和辉石。原生熔体包裹体主要寄存于单斜辉石斑晶中,形状不规则,大小20~50μm。熔体包裹体内部组成和结构简单清晰,主要为不透明玻璃质,有的熔体包裹体含圆形-椭圆形收缩气泡,个别熔体包裹体壁可见子矿物结晶析出。对单斜辉石斑晶及其中熔体包裹体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揭示,木里混杂带中保留了OIB和E-MORB两类海山玄武岩,其原始岩浆源区为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低程度熔融。其中,OIB型海山玄武岩(样品HS5)是地幔柱轴部岩浆活动的产物,而E-MORB型海山玄武岩(样品HS2)是某种程度的热点(地幔柱)与洋中脊相互作用的产物。磷灰石U-Pb测年结果和古生物化石证据表明,木里混杂带中的海山形成于石炭纪末-二叠纪初(302±11Ma)。这表明甘孜-理塘(松潘-甘孜)古特提斯分支洋在石炭纪末或更早时期就已经发育。在该分支洋盆内发育地幔柱以及地幔柱(热点)与洋中脊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3.
悬浮泥沙作为重要水质参数,其分布和动态变化对河口及近岸的生态、环境、物质循环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我国静止轨道高分四号(GF-4)卫星数据具有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的观测优势,在水色遥感上具有重大应用潜力。为探究GF-4卫星对悬浮泥沙浓度的监测能力,本文以杭州湾为研究区,构建反演模型,利用静止海洋水色成像仪进行交叉验证。结果表明,以GF-4卫星第5和第4波段遥感反射率的比值作为遥感因子建立的反演模型精度较高,决定系数为0.92,均方根误差为223.2 mg/L,平均相对误差为17.2%。交叉验证结果显示,GF-4卫星作为一种新的遥感数据源,在低浓度区与静止海洋水色成像仪反演悬浮泥沙浓度分布相似,但在高浓度区的差异随浓度增高而增大,总体可满足中国大部分海区的监测需求。  相似文献   
74.
选择1种代表性的潮间带大型海藻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为试材,研究了其抗氧化酶体系对不同剂量UV-B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SOD及其CAT酶活性与UV-B辐射的剂量和时间关系密切,而POX活性与此相关不显著.各处理和对照中均未测出有效的APX活性.抗氧化剂AsA含量在低、中剂量UV-B辐射时呈增加趋势.SOD同工酶谱受到UV-B辐射的显著影响.中度剂量下CAT酶出现新的谱带(CATⅡ).低、中剂量胁迫下POXⅡ活性有轻微增加,而在此次研究中,未能检测到APX同工酶谱带.这些结果表明鼠尾藻中SOD与CAT酶活性及AsA水平对UV-B辐射增强响应最敏感,在该藻抗紫外胁迫的应激反应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75.
钻孔水文地质观测规范,绝大部份是国外的,经生产实践证明,不完全符合我国具体情况。在执行规范时也存在问题。一个时期,死搬外国规范,要求所有地质钻孔一律都做水文地质观测,结果,造成很大浪费;一部份同志全盘否定钻孔水文地质的作用,也是错误的。一九六三年地质部和冶金部联合颁发了新规范,提出了“按百分比布孔”的原则;一九六四年冶金部水文地质总队又重新制定了新规程,提出按网度布孔原则。虽然经过几次“变革”,我们认为仍然未能跳出外国的“框框”。  相似文献   
76.
在东天山特殊景观地球化学条件下,采用特定粒级(2~10mm)、多点采样(采样点距内等距、等量筛取五处残积岩屑)的方法,开展了康古尔区1:5万岩屑地球化学普查,相继在C3、J2-4、J5异常内发现了铜、金、银等地表矿(化)体,显示出该方法在东天山戈壁荒漠特殊景观区普查找矿中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77.
桩古25井映震效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桩古25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地震前该井产油量变化特征和映震效能。震前该井产油量突升,有时还伴有自喷现象,地震强度越大,异常幅度越大或持续时间越长,该井对绝大部分发生在其周围200km以内的4级以上地震和500km以内的5级以上地硅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映,最后对该井的映震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8.
浅谈水土流失遥感定量模型及其因子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遥感定量调查法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水土流失调查方法,其核心部分就在于水土流失定量评价模型及期各参数的算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水土流失遥感定量评价模型的构成;并对其中USLE系列模型的因子的算式、算法进行了汇报  相似文献   
79.
快速、准确地获取溢油污染信息,对海洋的动态监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一号(HJ–1)是我国针对生态环境污染和灾害监测发射的新型卫星平台,但HJ–1 CCD多光谱数据的光谱波段较少,仅依赖光谱信息获取海面溢油范围的精度较低。因此,以墨西哥湾溢油事件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不同地物光谱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灰度共生矩阵,选择合适的纹理结构因子,提取HJ–1 CCD图像中影响溢油识别的地物纹理特征;建立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相结合的决策树模型,提取海面溢油信息,并与只考虑光谱信息的传统分类方法进行精度对比。结果表明,与最大似然分类法相比,决策树方法的油膜提取用户精度和制图精度分别提高了11.85%和4.28%。  相似文献   
80.
鉴于区域气象站的建立、灾情普查数据的细化,为小流域山洪灾害定量评估精细化提供了数据基础.通过合理利用区域气象站雨量数据,对小流域山洪灾害进行精细化定量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气象站雨量数据对小流域山洪灾害精细化定量评估是可行的,对雨量数据进行网格精细化的面雨量处理方法对小流域山洪灾害定量评估精细度、准确度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