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测量仪器实现网络化创造了条件。Internet的日益普及,为网络化测量仪器提供了通讯链路。地震前兆仪器在经过从最初的起步、改造、完善,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具有了自己的特色。为结合最新通讯技术,“十.五”前兆总体设计中提出了“IP到仪器”。本文探讨了在地震前兆仪器中实现网络通讯协议后,前兆仪器作为独立的网络节点,其工作方式和数据流向。仪器作为多种服务并存的中心,允许用户以多种方式对其进行访问,大大方便了用户对前兆仪器的监控。网络通讯技术的应用,为地震前兆仪器带来了很多益处,弥补了存在的问题,为前兆数据的实时传输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光纤光栅传感器用于高精度应变测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光纤光栅对温度和应力应变的敏感效应制成的传感器可以将温度、压力、应力、应变等物理量转换成光学量(波长),由此所构成的测量系统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不存在零点漂移,抗干扰能力强等一系列优点.不足的是光纤光栅传感器本身灵敏度不够高,在许多场合其测量分辨率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作为地震前兆观测的主要测量手段——应力应变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本文提出一种技术思路,即通过增敏装置来提高系统测量分辨率,理论上可以将应力应变的测量分辨率提高到10-9至10-10量级,可以满足高精度应力应变测量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地震前兆数据采集器常见故障分析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地震前兆台站广泛使用的DSC-2和DSC-2A两种型号的数据采集器,对其常见的故障现象及分析处理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就如何在复杂技术系统中确认故障点、数据采集器典型故障进行处理分析,相信对地震前兆台站维护管理人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前兆设备实时监控过程中动态实时信息的传输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现前兆设备动态报警、动态监控功能的解决方案,并在实际设备和网络环境中进行了应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地震前兆设备存在较大时钟偏差及时钟不一致的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关键环节,并给出了一套在地震行业网三级结构的节点分别部署校时钟服务器的方案.由国家中心时钟源同步区域中心时钟源、区域中心时钟源同步所辖台站时钟源,最终实现前兆设备在台站内部校时.通过此方案,设备校时可在本地完成,减少了网络中断、延时的影响;均衡国家中心网络校时服务器的负载,可以基本解决全国前兆设备时钟偏差较大和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IPv6技术在地震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介绍了有关IPv6技术的相关概念和发展现状,接着介绍了地震监测网络的状况。文中详细介绍了IPv6技术在地震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结构和应用方式,以及IPv6传感器网络可能带来的仪器运行方式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7.
???ù?????????????????????ж????????????е?????,??????????????????????????????????????????????????????????????????????????????????????????????????????????÷?Χ??????????桢?????????  相似文献   
18.
????????塱????豸??????????????е????????о???????????豸???????????????????????????????????????????IPv6???緢?????????????顣  相似文献   
19.
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网络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是将与地震相关的信息作为感知对象的综合传感器, 具备接入各种符合标准的物理量或信息量的功能. 地震传感器网络的功能结构可分为5个层面, 即基础层、网络层、数据管理与处理层、应用开发环境层及应用层. 具有端到端连接、服务质量(QoS)、安全性、多播、移动性、即插即用等IPv4环境不易实现的功能. 2005年, 我国IPv6将进入实质性的应用发展阶段, 我们需要抓住国家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契机, 尽快开展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开发与试验, 以服务于我国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基于GPRS的APN无线网络技术在地震前兆观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基于GPRS的APN无线网络通讯技术成为一种新型高效通讯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可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实时性,是地震前兆观测数据传输的有效通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