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大连市居住郊区化的现状、机制及趋势   总被引:47,自引:8,他引:39  
柴彦威  周一星 《地理科学》2000,20(2):127-132
以大连市居民问卷调查的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居住郊区化的现状特征、微观机制及其发展趋势,认为进入80年代后的旧城改造促使大连市进入了居住郊区化阶段,并且居住郊区化的地域范围偏小,迁居距离有限,自主郊迁者比例较低,但居住郊区化将是大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2.
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1982-2000)   总被引:76,自引:21,他引:55  
冯健  周一星 《地理研究》2003,22(4):465-483
利用2000年的第5次人口普查数据和1982年的第3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技术研究了近20年来北京都市区的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对比1982年的情况,2000年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的主因子、社会区类型、模式及其形成机制均发生了较多的变化。1982年北京都市区的社会空间结构相对简单,整体上表现出一定的同质性特点;2000年的社会空间结构则趋于复杂,诸社会区之间主要以同心圆的方式组合,也伴有多核心和扇形结构,异质性的特征十分突出。论文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提出了一种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化的交叉式网络机制,认为它有效地推动了计划经济特色明显的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向市场转型条件下的社会空间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63.
威远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其构造主体威远背斜属于大型穹隆状背斜构造,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变形,前人对威远背斜的形成过程与机制认识存在很大争议,无法满足油气精细勘探和高效开发的需要。本文通过地震资料的构造解析,确定威远背斜主体是在基底先存构造(NE向基底古隆起)的条件下,在燕山期近NS向斜向挤压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喜山期近EW向斜向挤压作用对其构造变形也有一定的贡献。按此认识设计了砂箱模拟实验,实验结果在平面和剖面上很好地再现了威远背斜的构造特征,表明了上述认识的合理性。这些认识不仅能为威远地区油气的勘探开发提供指导,还可以为相似区域的构造形成演化机制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4.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现阶段已日趋成熟,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内外业规范已无法指导数据的生产,制定相应的数字成果测图规范显得十分必要。1∶25000 1∶50000 1∶100000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是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针对其作业内容、技术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测图规范。对该标准的制定原则和主要问题以及与第1、第2部分的不同之处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65.
ON THE SUBURBANIZATION OF BEIJ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bUrbanizationisastageofurbanizationprocess.Itmeansthatpopulation,jobsandservicetradesdecentralizefrominnercitytosuburbanarea.SuburbanizationhasgreatlychangedtheeconomicandUrbandevelopmentinthedevelopedcountries.NOw,thefocalpointisWhethersuburbanizationinChina,asadevelOPingcountry,hasactuallybegun?Whendiditstartandwhatisthemechanisminprocess.ThispaperisapreliminalycasestudyofBeijing.I.~L~coxczviofaSUING~POLl~PeterHall's(1984)modelofurbanchangeofferedaframeworkthatcaneasilyidentifyOT…  相似文献   
66.
67.
城市发展战略要有阶段论观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们要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这是最近很多人在议论的事情。不言而喻,这应包括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城市发展普遍规律的研究;二是中国城市发展特殊条件的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是城市发展普遍规律在中国特定条件下的表现。  相似文献   
68.
孙九霞  周一 《地理学报》2014,69(10):1575-1589
在空间与旅游地空间的相关研究中,社区居民及其日常生活所扮演的角色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本文试图转向微观层面,关注空间演化中居民与日常生活的力量.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核心区马降龙村为例,运用观察法与访谈法,探索由旅游发展所推动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的现象与特征.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论”与德塞图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讨论在空间再生产的过程中,居民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对抗政府与景区管理主体构想的空间表征,体现具有反抗性的表征空间.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反抗性的表征空间表现出嵌入、抵制、进攻性抵制、反噬、再生等形式.现阶段,低度开发水平下居民与政府及景区管理主体的对抗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长期看来景区组织与居民角色的特性,以及对土地的掌控保障了反抗潜力的延续.而旅游社区的空间秩序最终将在所有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协商中形成.旅游发展中居民扮演的角色影响其协商能力,造成不同的行动机制与意义.旅游社区空间活力最终在多主体、多目标的空间生产过程中激发,这一过程始终展现出日常生活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69.
以摩岗岭滑坡勘查为例,通过高密电法二维剖面反演,能够清晰地反映滑坡体各层位及其相应的深度,有效地确定滑带的深度及厚度,确定基岩面埋深,指导钻探的位置及深度。通过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可对不同(二维)切片进行分析,有效了解整个滑坡体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低阻异常体的立体显示,更宏观地表达滑坡体的三维特征,可以对滑坡体规模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0.
乌蒙山区水资源严重缺乏,不仅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用水,还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结合本地区找基岩裂水的地质、地球物理前提,优选了高密度电阻率法、激电测深和视电阻率测井法3种物探方法,从定性-定量-验证三层次,提出了地球物理综合找水方法技术组合,克服了单一物探方法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多种物探方法可以相互验证;利用半衰时、衰减度等物探新技术进行综合处理与解释,可以提高找水资料利用程度,更准确地对探采结合井进行定位。根据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激电测量成果,与钻孔的实际深度进行对比,得出误差均小于5%,说明该方法组合能经济、快速、有效地确定基岩、含水性地层的埋深,可以为该区域开展类似的地下水勘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