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5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湖北黄石地区上二叠统和二、三叠系界线事件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近年对黄石地区上二叠统及下三叠统进行了研究,采到了有时代意义的化石。二叠—三叠系界线划在伊利石粘土层(冶钢二门剖面34层)之底,稍低于传统界线。在界线地层中发现大量微球粒,从其特征分析可能是火山喷发成因。在界线粘土层中还发现簇状沸石、火山玻屑和高温石英等,证明中国南部当时的火山活动在黄石地区有反映。  相似文献   
23.
福建雁石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及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雁石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及动物群可作为碎屑岩沉积区的代表性剖面来研究。首次发现和研究了本剖面的粘土岩层,鉴定为伊利石—蒙脱石粘土岩,它能和广布华南的界线粘土岩层对比,并与当时的火山活动有关。界线附近较丰富的动物群的采集及地球化学特征的测试,提高了界级划分精度,揭示生物更替规律,证明两系之间为整合的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24.
吴顺宝 《地质论评》1980,26(4):356-356
1980年2月11—24日,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与新西兰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召开了第五次冈瓦纳讨论会(Fifth Gondwana Symposium)。我国以杨遵仪教授为团长的中国地质学家代表团共三人出席了会议,受到热烈欢迎和普遍注意。参加大会的还有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印度、英国、苏联等18个国家,156位正式代表。  相似文献   
25.
牙形石动物     
关于牙形石的性质前人已作了各种不同的解释,至今有两个生物的化石被解释为可能代表一种牙形石动物,即:Scott(1973)和Melton et Scott(1973)描述了产自蒙大拿州纳缪尔阶熊溪灰岩中的几块具软体的动物标本,定名儿牙索功物,但Lindstrǒm(1974)和Conway Morris(1976,1979)曾指出这些所谓“牙索动物”是吃了具牙形石的动物,牙形石保  相似文献   
26.
为层序地层学服务的生态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地层学的研究能直接服务于层序地层学的目的.生境型曲线不仅有助于层序和副层序分析,而且揭示了区域上的海平面变迁历程;生物面往往与层序或体系域的界面相关或一致;时间框架内包含群落带、群落序列和生态体系域在内的生态地层格架,与沉积盆地内的层序地层格架完全对应.因此,生态地层学从单个剖面的生境型曲线的建立、生物面的识别,区域上的生态地层的对比,构筑盆地范围内的生态地层格架,为层序地层学研究和区域乃至全球的海平面变化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7.
在广西东攀二叠一三叠系界线剖面中发现了Domataceras guangziensis,Lopingoceras guangdeensis Zhao,Liang et Zheng,Schizoloboceras fusuiensis,Agathiceras sp.,Stacheocerassp.,Pernodoceras robustum Chao et Liang,Dushanoceras cf.rotolarium Zhao,Liang et Zheng,Huananoceras cf.peromatum Chao et Liang,Qianjiangocerassp.,Laibinoceras cf.compressum Yang,Glyptophiceras sp.,Lytophiceras cf.chamunda(Diener),Ophicer as tingi Tien,Ophiceras sp.化石。在剖面的第2~12—2层产Pernodoceras,Dushanoceras,Huananoceras和纰njiangoceras化石,均为长兴期菊石带Pseudotirolites.Rotodiscoceras的共生化石。第12—3层产长兴期菊石Laibinoceras cf.compressum Yang。第13-1A-16层产Lytophiceras和Ophiceras,为早三叠世菊石带Ophiceras-Lytophiceras的带化石。东攀剖面菊石的分布及其与华南其他地区的对比研究表明,广西东攀剖面二叠一三叠系界线位于第12—3层(厚55cm)内部或者位于第13—1A层的底部。  相似文献   
28.
下扬子区中二叠统孤峰组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化石极其丰富,这些化石主要由阿尔拜虫类(Albailelids)、球形多囊虫类(Sphericalpolycystine)、十字多囊虫类(Stauraxonpolycystine)组成.王汝建[1]曾将巢湖孤峰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