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3篇
  免费   579篇
  国内免费   771篇
测绘学   418篇
大气科学   421篇
地球物理   528篇
地质学   2276篇
海洋学   551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327篇
自然地理   45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62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6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氯化钠存在下氯化亚锡—罗丹明B—水体系浮选分离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Ir(Ⅲ)在NaCl存在下SnCl2-罗丹明B-水体系中的浮选行为,在1.0mol/L HCl介质中,Ir(Ⅲ)与Pd,Pt,Rh,Au同时被浮选,Ir(Ⅲ)的浮选率为99.2%,并与常见贱金属离子分离,被浮选分离的Ir可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与火试金分离富集法相符。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n=5)<3%。  相似文献   
942.
班公湖—怒江缝合所代表的中特提斯洋盆的属性及其构造演化过程仍在争论之中.多年来,地质工作者们不断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南的拉萨地块寻找新的地质证据以求厘清这一关键问题.2016年,地质学家先后在拉萨地块北缘保吉地区新识别出了晚侏罗世碳酸岩地层吐卡日组,这一发现为我们获得古地磁证据提供了新的地层基础.为了进一步明确该地层中载磁矿物的组合类型和特征,本文对采自班戈县保吉地区晚侏罗世吐卡日组灰岩样品进行了饱和等温剩磁曲线获得实验、累计高斯模型线性和梯度曲线分析、三轴等温系统热退磁实验、k-T曲线测试、磁滞回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保吉地区晚侏罗世吐卡日组灰岩地层中的载磁矿物组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以高矫顽力的针铁矿、磁赤铁矿`以及赤铁矿为主,含少量低矫顽力矿物;第二类以低矫顽力的磁铁矿以及贫钛的钛磁铁为主,含少量高矫顽力矿物.此外,吐卡日组样品中的磁性矿物颗粒粒径普遍较小,以单畴和假单畴颗粒为主.  相似文献   
943.
双差分激光雷达——一组可以提高臭氧测量精度的波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了气溶胶影响三波长双差分 (2 6 6 - 2 89- 30 8nm)方法和双波长差分 (2 6 6 - 2 89nm和 2 6 6 - 30 8nm)方法测量对流层臭氧的误差 ,并在合肥测量了对流层 2~ 3.6km高度的臭氧分布。结果表明 ,三波长双差分方法比常规的双波长差分方法能更有效地克服气溶胶的影响 ,三波长差分测量的结果比常规的双波长差分的结果更精确。同时还揭示了气溶胶影响双波长差分方法测量臭氧的规律。模拟结论与测量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44.
华南沿海主要活动断裂带的比较构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南沿海地区,发育3组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以北东~北北东向的断裂规模最大,地表迹象最明显;以北东东~东西向断裂切割最深,发育历史最长;而以北西~北西西向断裂的新生性和近期活动性最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上述3组断裂构造的特征,在宏观表征和显微构造特点方面都有表现,说明各组断裂都有各自类同的形成、发育过程,并受控于类似的构造力源,它们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壳运动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945.
海岸侵蚀灾害管理中的几项基础工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讨论了作为海岸带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管理内容──海岸侵蚀灾害管理中的几项基础性工作,主要讨论了灾害评估的意义;海岸侵蚀灾害管理基础图件和专业图件的名称及主要内容;建立海岸侵蚀灾害信息系统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关于海岸侵蚀灾害管理法的意义和急迫性;提出了建立禁建区和禁采区的意义和紧迫性,并指出在海岸带开发建设中要统一管理,全面规划,注意到海岸带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总之在海岸侵蚀灾害管理中,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做好法制建设和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946.
吴东浩  贾更华  吴浩云 《湖泊科学》2021,33(5):1364-1375
基于太湖31个站点的逐月监测数据,分析了2007-2019年太湖藻型湖区和草型湖区的叶绿素a变化特征,并分析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类型湖区叶绿素a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太湖不同类型湖区的总磷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变化基本一致,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不同类型湖区的总磷浓度拐点均为2015年,叶绿素a浓度拐点均为2016年.最低月平均水温、前冬积温、年平均水温、年均风速与藻型湖区和草型湖区叶绿素a浓度均呈显著相关.沉水植物分布面积与草型湖区叶绿素a浓度之间呈显著相关.湖西区年内和年度降雨剧烈变化,湖西区年降雨量与不同类型湖区当年叶绿素a浓度的关系不明显,5日极端降雨量与不同类型湖区下年度叶绿素a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太湖蓝藻水华强度在短期内可能仍会处于较高水平,迫切需要高度重视高温时段太湖蓝藻打捞处置工作,保障饮用水安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湖西区强降雨期间的非点源污染防控措施研究,推动入湖污染通量稳步降低,并探索东西山之间及东茭咀附近水域沉水植物生态修复技术,降低风浪扰动作用,尽快恢复相关重要水域的沉水植物.  相似文献   
947.
整理蓟县地震台小辛庄山洞定点形变观测资料,分析强降雨、气压变化、机井抽水、爆破、仪器故障和标定、人为干扰等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强化认识干扰特征和一般规律,为地震前地球物理异常判定提供准确可靠依据,为同类型地震观测台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8.
作为空间数据挖掘的一种重要手段,空间聚类目前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它是城市功能分区中的关键性步骤.根据空间-属性一体化的概念模型,把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空间坐标、空间关系和属性特征纳入到统一的空间计算模型,分别运用K-平均算法、神经网络方法,对城市功能分区进行空间聚类计算,充分挖掘空间坐标和空间关系数据中隐含的空间聚集信息.实例分析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空间聚类结果可以为城市功能分区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49.
基于高要(西江)、石角(北江)和博罗(东江)水文站1954-2011 年的连续径流量和输沙率资料,采用Mann-Kendall 非参数秩次检验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珠江流域的入海水沙通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1954-2011 年珠江的入海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输沙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间不同阶段的变化趋势不同:1954-1983 年珠江水沙均处于增长阶段,该阶段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的贡献率分别是70%和30%;1984-1993 年珠江水沙通量呈先降后升(1989 年是转折点)波动阶段,主要与气候变化有关;1994-2011 年珠江的水沙通量均呈下降趋势;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率下降的贡献率分别是20%和80%。(2)龙滩水库蓄水后的2007-2011 年与2006 年以前相比,珠江年均入海径流量减少了14%,而年均入海输沙率是减幅达到70%。这一时期水库蓄水和水土保持对输沙率减少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3)珠江的水沙通量变化具有明显年代际周期和年际周期变化特征,且不同子流域的周期有所不同。例如西江的径流量主要存在24 年和13 年的年代际周期以及4~7 年的年际周期,而输沙率主要存在16 年左右和10 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和4~7 年的年际周期;北江径流量主要存在12 年左右年代际周期和2 年左右以及8 年左右的年际周期和和输沙率年代际周期主要13-16 年,而年际周期是4~7 年和2~3 年;东江的径流和输沙率主要存在12 年左右年代际周期和2 年左右以及6 年左右的年际周期。这些年代际和年际变化周期与珠江流域降雨量的变化周期有较好关联性。  相似文献   
950.
网络并行电法是以分布式并行智能电极电位差信号采集方法为技术核心支撑的直流电法,其数据采集模拟地震勘探方式进行,与常规电法每次供电只能采得一个测点数据不同,并行电法每次供电可同时获得多个测点数据,是一种全电场观测技术。运用两种方法对龙岩市新罗区大弯煤矿和武平荧石矿进行超前探测试验对比研究,并经实际巷道掘进揭露验证,表明网络并行电法技术较传统电法技术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