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0篇
综合类   5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吴晔  马亮 《广西地质》2011,(9):51-52
(上) 值得欣慰的是,苦大仇深的周宣王上台后,确实做出了一番成绩。  相似文献   
72.
吴晔  马亮 《广西地质》2011,(2):47-48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都是脚踩在土地上写成的。而中国人,又是世界上最善于种地也最乐于种地的族群。会种地的民族,自然对土地看得最重,与土地的纠葛和牵绊也就格外悠远绵长。正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所讲述的那样",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民族像中华人这么喜爱耕种。中华人足迹所到之处,必然地会出现青葱的农田。一个中华人就是一棵树,离不开泥土,而且紧抓着泥土,根深蒂固。"人们吃土地,穿土地,生长在地上,归葬于土中。可以说,无数的先人在大地上舒展的个体命运汇集到一起,就是一部人与大地的故事集,就是一部厚重的华夏史。本期继续连载《中华五千年国土资源风云录》的第一部———《青铜时代的土地战争》。它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让我们得以窥见我们的先祖是如何去认识、了解和掌控土地资源的,它用尽可能忠于过往但又不失鲜活滋味的文字,为我们展现出惊心动魄而又趣味盎然的历史的另一面。沙场上的金戈铁马,宫廷内的权谋术数,闺房里的儿女情长……这些并不是历史的全部——人与土地的千古传奇,才更宏大,也更精彩。  相似文献   
73.
(上) <左传>中有一句话叫"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讲的是周天子打理庞大土地资源所采取的核心理念--周王室把自己能够直接掌控的核心区域以外更大片的土地,进行精心划分,一块一块地委托给自己亲近和信赖的人,让他们去管理.  相似文献   
74.
送给人的礼物,能不能再拿回来?按今天的常识,多半是不行的。譬如前几年有一段时间,财大气粗的地产开发商们特别流行给明星送不动产,甭管他们是因为单纯喜欢受赠人,还是想从受赠人身上捞点儿好处,总之送了就是送了,是不能再索要回来的。  相似文献   
75.
虽然,周宣王的老爸周厉王曾采取强盗手法掠夺财富,为中央政府积累了一定的实力,但终究又被国人暴动以及十几年的国中无王、周召共和时期消耗殆尽。这就像人得了一场大病一样元气尽伤,这时候频繁发动战争,饷银、粮食供应跟不上,兵器、战车、铠甲、头盔等来不及制造更新,军队也没有良好的训练,犹如病后去参加马拉松比赛一样,无疑是自取其辱...  相似文献   
76.
(上) 值得欣慰的是,苦大仇深的周宣王上台后,确实做出了一番成绩。  相似文献   
77.
78.
79.
正商朝从建国到灭亡,历经500多年。前期,把首都搬过来搬过去,选的地点,不是土地不肥沃,就是经常闹水、旱灾害,或者出产不丰富,不足以养活国民。而最后的270多年,商的首都定在殷,所以商朝又叫殷朝,也称殷商或者商殷。  相似文献   
80.
正《诗经》中处处都流露出人和土地之间那种深远浓郁的骨肉亲情。曾经说过,《诗经》是中华民族第一部大地颂歌,因为它记录了近两千六百年前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的生活状况,尤其是人和土地之间关系的描述记录,其形象化,其生动程度,其真切感,可说是人类文字记录历史的开天辟地之作。无论是开篇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还是脍炙人口的《七月》、《黍离》、《蒹葭》,无论是爱情、生产还是战争、祭祀仪式,处处都流露出人和土地之间那种深远浓郁的骨肉亲情。那种厚重的历史感给人以深刻强烈的印象,对华夏民族早期发展史,尤其是农业文明的大量记事,将先民和土地之间的血脉之情、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