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4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采用生长评价、生化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饲料中不同脂类营养对中华绒螯蟹幼蟹(2.4g左右)生长、成活和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实验分为A组饲料雌体(AF组)、A组饲料雄体(AM组)、B组饲料雌体(BF组)和B组饲料雄体(BM组).结果表明,饲料中缺乏PL和HUFA对幼蟹60天内的生长和成活并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其肝胰腺指数、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总脂及18:2n-6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其肝胰腺和肌肉的胆固醇、PL和HuF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BF和BM组),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到幼蟹的内分泌调控和生殖蜕壳.  相似文献   
42.
甲壳动物的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受到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的调控。本文研究了两组不同饲料—脂类营养平衡组(A组,含有磷脂和HUFA)和不平衡组(B组,缺乏磷脂和HUFA)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的激素调控,运用放射免疫法和放射化学法分别测定了处于不同卵黄发生期的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卵巢、血淋巴中孕酮(PG)、雌二醇(E2)的含量及中华绒螯蟹大颚器(MO)合成与分泌甲基法尼酯(MF)的速率。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体内三种组织(肝胰腺、卵巢和血淋巴)中均存在PG和E2,PG可能为E2的前体;2)早熟蟹的MO合成MF速率远远大于正常发育的幼蟹,MF的大量合成与分泌是促使早熟蟹产生的主要内分泌因素;3)B组饲料(含猪油)喂养的河蟹其MO合成MF的速率均高于A组饲料(含鱼油),且B组饲料的早熟蟹转化PG速度比B组饲料的早熟蟹快;4)PG和E2的脂类结合部位能结合外源性卵黄蛋白原(Vg),通过血淋巴的运输被卵泡细胞胞吞,最终与卵母细胞内的内源性Vg结合,共同形成卵黄体;5)多不饱和脂肪酸(如EPA和DHA)可能会抑制类固醇激素的产生。研究表明,MF是中华绒螯蟹的促性腺激素,具有促使PG合成和E2转化的作用,它们共同诱导河蟹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