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17篇 |
免费 | 588篇 |
国内免费 | 78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8篇 |
大气科学 | 421篇 |
地球物理 | 532篇 |
地质学 | 2311篇 |
海洋学 | 574篇 |
天文学 | 51篇 |
综合类 | 325篇 |
自然地理 | 4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09篇 |
2022年 | 147篇 |
2021年 | 152篇 |
2020年 | 90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133篇 |
2017年 | 102篇 |
2016年 | 126篇 |
2015年 | 136篇 |
2014年 | 236篇 |
2013年 | 159篇 |
2012年 | 166篇 |
2011年 | 147篇 |
2010年 | 146篇 |
2009年 | 169篇 |
2008年 | 160篇 |
2007年 | 176篇 |
2006年 | 151篇 |
2005年 | 167篇 |
2004年 | 159篇 |
2003年 | 132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103篇 |
2000年 | 107篇 |
1999年 | 141篇 |
1998年 | 140篇 |
1997年 | 163篇 |
1996年 | 157篇 |
1995年 | 163篇 |
1994年 | 125篇 |
1993年 | 106篇 |
1992年 | 87篇 |
1991年 | 110篇 |
1990年 | 106篇 |
1989年 | 67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7篇 |
1964年 | 4篇 |
1960年 | 6篇 |
1958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徐州张集水源地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其对不同开采方案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集水源地是徐州市一个拟建水源地。了解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是设计水源地最优取水方案、满足当地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需水和水源地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分析了水源地在现状以及不同开采条件下浅层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建立了三维等参有限元数学模型模拟水源地地下水运动规律,利用大型群孔抽水试验资料进行参数识别和模型校正,预报了不同开采方案对水源地浅层地下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源地开采后,水源地开采将成为浅层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水源地允许开采量为13.71万m3/d是适合的,它不会引起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不仅可满足当地居民用水需求,而且可以向徐州市稳定供水。 相似文献
902.
903.
904.
采用表观能源消费数据进行分能源品种和分行业类型的碳排放总量核算,利用基于IDA理论和Kaya恒等式的LMDI模型对碳排放总量变化进行多要素的分解分析,在解析人口规模效应、经济产出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影响机理的同时,进一步纳入人口结构性因素、产业结构性因素和能源结构性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广州市为例,对其2003—2013年产业活动和居民消费2个部门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定量研究各个影响因子在2003—2005、2005—2010和2010—2013年3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广州市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前期以煤炭为主,近年来以石油为主,同时外购电力对广州市的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影响显著。2)各影响因子对广州市碳排放总量变化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在3个发展阶段各不相同,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措施和政策背景对于各个影响因子的碳排放效应影响显著。3)总体分析,经济产出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产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工业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工业能源消费结构效应和经济结构效应是遏制产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城镇居民收入效应是居民消费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城镇居民能源消费强度效应是遏制居民消费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905.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可以有效促进地理学专业课程的教与学。本文以“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为例,按照组建课程思政改革团队、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改革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总体思路,探索课程思政实践,强调从课程思政元素提炼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两方面进行地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设计理念,为地理学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课程基于专业重要知识点,润物无声地融入区域发展观、家国情怀、团队合作与求实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同时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与讨论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相结合,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掌握。 相似文献
906.
以珠海市为研究区域,基于RS/GIS数据源,将多个时段TM遥感影像解译成土地利用现状图,研究1973-2008年珠海市城市空间扩展。结果表明:(1)1973-1988年是珠海市城市发展的初期,飞地式扩展占新增城市用地面积的84.51%,边缘式扩展的比例为12.76%,而填充式扩展为2.71%;(2)1988-1998、1998-2008年分别是城市发展的“扩散”阶段和“边缘扩张”阶段,飞地式扩展开始沿着交通线在金湾和斗门两区范围内大幅扩散,全市以飞地式扩展为主,边缘式和填充式扩展比例较低;(3)从政策和经济两方面分析影响珠海市城市空间扩展的驱动力因素,其中政策因素对珠海市的城市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特区设立开始,到后来的特区扩容,珠海的发展深深地刻上了特区政策的烙印;经济驱动是珠海市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与人口增长因素是导致珠海市城市空间扩展的最直接驱动力。 相似文献
907.
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点云数据提取房屋轮廓线的方法.首先在屋顶激光点云数据中搜索平面距离最远的两个激光点,选择其一为起始点,根据相邻边缘点连线的一侧不存在激光点的原则,检测屋顶所有的边缘点;然后对边缘点分组,利用最小二乘直线拟合方法分别拟合各条轮廓线并进行规则化;最后,选择轮廓线最外侧的激光点,对各条轮廓线进行平移外扩,并通过相邻轮廓线相交确定屋顶角点的坐标.实验结果表明,与通常采用的对屋顶激光点云构建不规则三角网(TIN)获取边缘点的方法相比,该算法运行效率明显提高,检测到的屋顶边缘点数量更多,获取的屋顶轮廓线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908.
正【设计思路】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本节分为: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三部分内容。本课时的备课内容为本节的第一课时:城市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教学内容主要是:了解城市外部形态类型,分析其外部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分析各 相似文献
909.
运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亚热带地区米槠天然林和阿丁枫天然林土壤N2O排放速率进行了1年(2012年1月—2013年1月)原位观测,分析了土壤温度及含水量对土壤N2O排放速率的影响,并探讨土壤无机N含量变化与土壤N2O排放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2种天然林均表现为大气N2O排放源,米槠天然林和阿丁枫天然林平均土壤N2O排放速率分别为7.29μg·m-2·h-1、7.41μg·m-2·h-1;米槠天然林和阿丁枫天然林土壤N2O排放速率季节变化明显,最高排放速率均出现在夏季6月,分别为16.51μg·m-2·h-1、18.86μg·m-2·h-1;2个林分N2O排放速率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012年1月和2012年9月,分别为3.04μg·m-2·h-1和2.17μg·m-2·h-1。2种天然林土壤N2O排放速率均与土壤温度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2种天然林土壤N2O排放速率与NH4+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米槠天然林和阿丁枫天然土壤N2O排放速率与NO3-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及NO3-含量的变化对中亚热带天然林土壤N2O排放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0.
基于集群理论的产业规划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产业规划在信息网络时代正受到诸多挑战,地方化、信息化正成为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在此思路上,本文试图构建一种新型的产业规划模式——集群理论下的产业规划模式。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产业规划的概念、基础理论及其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了集群理论并梳理了其理论要点,同时借鉴国外集群创导理论和一些具体规划范式构建了基于集群理论的产业规划的一般模式,并对该模式实施的误区及其与传统产业规划的区别联系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模式实施的相关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