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荣成湾营养盐分布和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2007年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荣成湾无机氮、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平面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荣成湾营养盐浓度基本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季节性变化明显,夏、秋营养盐浓度较低,春季营养盐浓度较高。根据营养盐相对和绝对限制法则,Si是冬季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其它季节浮游植物生长具有P限制的潜在可能性。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夏季荣成湾处于贫营养水平,秋季处于P限制的中度营养水平,春季和冬季处于P中等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黄骅港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分别于2014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该海域进行4个航次的浮游动物和环境因子调查,采用优势度指数、物种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采用冗余分析探究引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动的...  相似文献   
13.
石油烃胁迫下3种微藻的生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萍  吕振波  周革非 《海洋科学》2014,38(10):46-51
为探讨石油烃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机制,并对海洋石油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0#柴油石油烃对3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石油烃对微藻有"低促高抑"的现象:当石油烃质量浓度10 mg/L时,抑制青岛大扁藻的生长;当石油烃质量浓度30 mg/L时,则抑制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抑制聚球藻的石油烃质量浓度范围为20 mg/L,且质量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但低质量浓度石油烃污染物则易促进其生长。在Logistic生长模型的基础上,结合Lorentz方程和Exponential方程,引入石油烃污染物质量浓度项,建立石油烃污染物条件下的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模型。Lorentz方程可描述0#柴油烃对浮游植物生长速率参数的影响,Exponential方程可描述0#柴油烃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实验验证该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Naphthenic acids in petroleum are considered a class of biological markers. Their potential use in source correlation and as an indicator of biodegradation was reported in the past ( Dzidic et al. ,1988 ; Behar and Albrecht, 1984). Due to their highly complicated properties, detaile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cids is difficult. A method based on positive ion CI (chemical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using isobutane reagent gas to produce ( M 15)^ ions was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naphthenic acid esters. Since the complex mixture of naphthenic acids cannot be separated into individual components, only the determination of relative distribution of acids classified in terms of hydrogen deficiency was possible. The identities and relative distribution of fatty and mono-, di-, tri-, and higher polycyclic acid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intensities of the ( M 15 )^ ions according to z-series formula CπH2π 2 O2 of naphthenic acids. The components are characterized on the basis of group type and carbon number distributions. A comparison of the FAB and CI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up type distributions obtained bv both methods agree surprisingly well.The results indicated this method is simple, rapid and easy to operate. The geochemical implication of naphthenic acid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set of well-characterized crude oil samples. It is found that the naphthenic acid distribution can be used as a fingerprint for oil-oil and oil-source correlations.  相似文献   
15.
宗海图是海域使用论证和海域使用申请不可或缺的图件,为保证宗海图绘制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文章着重探讨并总结利用ArcGIS软件编制宗海图的技术方法及技巧,以期更多的制图用户掌握其绘图方法,进一步提高宗海图的制图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山东近海水质营养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春秋季对山东近海调查结果,分莱州湾及渤海湾南部海域、山东半岛北部海域、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和海州湾海域分析评价了山东近海水质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莱州湾及渤海湾南部海域均明显高于其他海域,COD含量各海域差异较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COD整体基本呈现由近岸向远岸逐渐降低的分布态势。少数站位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严重,COD整体质量较好。从营养结构看,N/P比值大于Redfield值16,P相对缺乏。根据营养化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指数计算结果,春秋季表层水质均处于中营养水平,底层处于轻度富营养化;两季节的表层有机污染程度均属于有机污染Ⅰ级,底层属于Ⅱ级,表层水质质量较好,底层已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渤海湾南部(滨州)滩涂为研究区域,设置6个断面共36个采样站位,覆盖潮间带(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和潮下带,研究该区域贝类资源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整个调查区域常见贝类总共有30种。潮间带共有23种常见贝类,优势种为光滑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 Hinds 1843)、四角蛤蜊(Mactra quadrangularis Reeve 1854)、短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 Lamarck 1799);潮下带共有26种常见贝类,优势种为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i Philippi 1846)、等边浅蛤(Gomphina aequilatera Sowerby 1825)、朝鲜笋螺(Terebra koreana Yoo 1976)、红带织纹螺(Nassarius succinctus A.Adams 1852)、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 A.Adams 1851);潮间带贝类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显著高于潮下带,而丰富度指数(D)则相反;潮间带贝类生物量(710.16 g/m2)和栖息密度(4 523个/m2)远高于潮下带(17.10 g/m2,35个/m2)。群落结构多元统计分析将贝类按照站位划分为5个组群,包括东侧潮下带、西侧潮下带、西侧潮间带、东侧潮间带以及D4站位。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对潮间带贝类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主要为沉积物的粒径以及砂、粉砂含量,而对潮下带贝类影响较大的主要为浮游植物密度、沉积物的粒径以及砂、粉砂和黏土含量。渤海湾南部(滨州)滩涂贝类资源较为丰富,但应从不同滩涂区域生态特性的角度出发,加强贝类的保护和资源修复,本研究可为该区域贝类的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8.
渤海南部辛基酚和双酚A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固相萃取(SPE)-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2012年5月份渤海南部表层海水中的辛基酚(OP)和双酚A(BPA)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渤海南部56个站位表层海水中OP均有检出,浓度范围1.50~20.1 ng/L,平均浓度4.17 ng/L,BPA均有检出,浓度范围1.50~275 ng/L,平均浓度34.8 ng/L。OP高浓度分布在漏油事故区Y系列和黄河口南部、莱州湾西部湾口以及SL20站位,且莱州湾湾口普遍高于湾内;BPA总体分布莱州湾沿岸站位浓度普遍较高。渤海南部表层海水中OP污染较胶州湾等水体严重,BPA浓度部分站位浓度已达到泥螺胚胎生成的4周10%效应浓度(EC10)。由此可知,渤海南部已经受到OP和BPA不同程度的污染,有可能对生物带来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