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的波速比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多台和达法,利用数字地震观测记录对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的波速比特征进行研究,获得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结果:(1)在震源深度10km上下,波速比平均值存在差异,差异层位正好是江西地区上地壳和中地壳的分界层位,与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5.7级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致,这种现象可能反映了震源位置附近的介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存在变异,可能与这次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有着密切联系。(2)在震源区的较小范围内,沿地震序列的北西优势走向,两侧的波速比平均值大小不同,反映出地质结构和岩石性质存在差异,其差异分界线走向与震源机制解中的一组北西向节面走向一致,推测九江—瑞昌5.7级地震可能是由一条北西向断裂活动引起的。(3)2005年12月3日ML3.9级余震前,波速比连续出现超出警戒线的高值异常,回落到平均值以下后地震发生。目前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的波速比持续处于高值异常,应当警惕回落到平均值以下后发生显著有感地震。  相似文献   
42.
曾新福  吕坚 《地震》2016,36(3):116-124
对华东南地区1970年以来5.5级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空间图像进行了分析, 发现震前多有不同程度的地震条带、 空区或增强异常出现。 所研究的9次地震中, 有4次震前出现了地震条带异常, 3次出现了地震空区异常, 4次出现了地震活动增强, 出现2种以上异常的地震有4次。 条带、 空区与主震的相对位置表明, 主震发生在条带内部的比例与边缘及外侧相当, 主震全部发生在空区内部。 条带、 空区相对于发震断层走向的角差小于30°的比例分别为33%和60%。  相似文献   
43.
基于《中国震例》(1970—2013年), 系统清理了246次M≥5.0震例前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 并结合区域差异进行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的统计特征研究。 结果显示: ① 在246次震例中, 震前出现地震空区、 地震条带的震例数分别为105次、 51次, 占震例总数的42.7%和20.7%; ② 随着主震震级的增大, 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出现的比例逐渐增大, 尤其是7级以上地震, 震前出现地震空区的震例数占同类震例总数的83.3%, 出现地震条带的震例数占同类震例总数的66.7%, 可见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可能是7级以上强震的重要异常判据; ③ 针对整个中国大陆及近海, 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的持续时间、 展布尺度、 起始震级与主震震级存在一定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能够通过95%置信水平的阈值检验; ④ 各主要构造分区的统计结果差异较大, 青藏高原北部除地震空区持续时间外, 其余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参数与主震震级之间的线性关系均通过阈值检验, 南北带中南段和华北地区有个别参数通过检验, 天山地区所有参数均未通过检验。  相似文献   
44.
在从事多年野外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隐伏断层的野外地质调查提出了跨断层综合地质剖面法。该方法主要是依据断层错动造成两侧相同地层(主要是第四系)相应地貌面产生垂直向高差或水平向的不连续,从而使两侧相应地层地貌面的高程和地层的相对运动发生变化。依据这些信息判断断层活动时代与运动性质。分析了该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影响因素,指出研究场地第四系发育齐全是跨断层综合地质剖面法的关键。最后将该方法在瑞昌-武宁断裂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得到的结果与传统隐伏断层研究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的一致性表明了该方法在研究及工程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5.
南北地震带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北地震带作为中国大陆地应力场一级分区的边界,其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对理解大陆强震机理、构造变形和地震应力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南北地震带1970—2014年的震源机制解819条,按照全球应力图的分类标准对震源机制解进行分类,发现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质构造活动性质比较吻合.P轴水平投影指示了活动块体的运动方向,T轴水平投影在川滇块体及邻近地区空间差异特征最为突出,存在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南北地震带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北段为NE向走滑类型的应力状态,中段为NEE—EW—NWW向的逆冲类型,南段为SE—SSE—NS—NNE向走滑和正断类型,在川滇块体的北部和西边界应力状态为EW—SE—SSE的正断层类型,表明来自印度板块的NNE或NE向的水平挤压应力和青藏高原物质东向滑移沿大型走滑断裂带向SE向平移的复合作用控制了南北地震带的岩石圈应力场.川滇块体西边界正断层类型应力状态范围与高分辨率地震学观测得到的中下地壳低速带范围基本吻合,青藏高原向东扩张的塑性物质流与横向边界(丽江—小金河断裂带)的弱化易于应变能的释放,在局部地区使NS向拉张的正断层向EW向拉张正断层转变.反演得到的应力状态基本上与各种类型地震的破裂方式比较吻合,也进一步验证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可为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模拟和活动断层滑动性质的厘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对赣北及邻区2014年以来的地震条带及视应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丰城—安徽蒙城2014年10月—2015年6月快速形成M_L≥3.0地震条带,地震条带及周边地区的视应力均值为0.49 MPa,条带上的地震视应力高于条带以西地区,低于条带以东的江苏北部地区。2009年4月以来江西瑞昌—南黄海出现M_L≥4.0地震条带,条带及周边地区的视应力均值为1.72 MPa,条带上的视应力水平高于条带外。视应力总体呈现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7.
Following the theory and definition of the Corioli force in physics, the Corioli force at the site of the M=8.1 Kunlun Mountain Pass earthquake on November 14, 2001, is examin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a statistical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rioli force effect and the maximum attershock magnitude of 20 earth-quakes with M≥7.5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then the variation tendency of attershock activity of the M=8.1 earthquake is discussed. The result shows: a) Analyzing the Corioli force effec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predict maximum attershock magnitude of large earthquakes in Chinese mainland. For the sinistral slip fault and the reverse fault with its hanging wall moving toward the right side oftbe cross-focus meridian plane, their Corioli force pulls the two fault walls apart, decreasing frictional resistance on fault plane during the fault movement and releasing elastic energy of the mainshock fully, so the maximum magnitude of aftershocks would be low. For the dextral slip fault, its Corioli force presses the two walls against each other and increases the frictional resistance on fault plane, prohibiting energy release of the mainshock, so the maximum magnitude of attershocks would be high.b) The fault of the M--8. l Kunlun Mountain earthquake on Nov. 14, 2001 is essentially a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and the Corioli force pulled the two fault walls apart. Magnitude of the induced stress is about 0.06 MPa. Alter a comparison analysis, we suggest that the attershock activity level will not be high in the late period of this earth-quake sequence, and the maximum magnitude of the whole aftershocks sequence is estimated to be about 6.0.  相似文献   
48.
在处理了部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发震断层旋性、历史地震类比、地震活动图像变化和地震序列特征等多方面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余震活动趋势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本次8.1级地震的最大余震震级可能为6级左右。  相似文献   
49.
东南沿海活动地块的初步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沿海地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华南中强地震多发区,西文度菌 从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角度,并根据地震学、海洋地质学及深部构造物理资料,对东南沿海活动地块作一个初步划分,并对其地震活动性作了初步分析,得出了地块内部比较统一的地震活动图像。  相似文献   
50.
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利用2001-2006年间邯郸数字台网记录到的413次M1≥1.0地震的P波和S波震相到时资料,对邯郸一邢台地区(35.0°~38.0°N,113.0°~116.0°E)的地震进行了重新精确定位.经重新定位后得到其中295次地震的基本参数.重新定位结果显示了比较精细的震中分布图像和有所收敛的震源深度剖面图像,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为12~18 km,平均深度为14.9 km,部分震中位置与震源深度变化较大的地震向断裂带靠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