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对瑞昌—武宁断裂带瑞昌段进行了跨断层气体地球化学流动测量,测定了断裂带土壤气Rn和CO2浓度,分析了该断裂带的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结合赣南地区b值讨论了断裂带气体分布特征与构造活动性的可能关系。结果显示:桂林桥、伍家畈土壤气Rn和CO2浓度均表现出强正相关特征,说明断裂带Rn是基于CO2载气运移至地表浅层。Rn和CO2浓度峰值均出现在断裂带附近,桂林桥测线中部土壤气浓度明显高于两端,而伍家畈测线中部与两端浓度平均值相对接近,这种浓度空间释放特征的差异可能主要是震后断裂带愈合程度不一所致。两条测线土壤气Rn浓度水平较高,b值扫描发现研究区应力呈增强趋势,表明断裂带活动性较强,可能意示土壤气Rn浓度与断裂带的活动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2.
吕坚  高建华等 《地震学刊》2001,21(4):18-23,58
通过研究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分析该带近期的地震形势,并预测闽粤交界及其沿海地区为该带未来1-3年内可能发生5-6级或6级左或地震的重点危险区。  相似文献   
33.
广平地震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与地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曾小苹等人提出的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分析了广平地震台1982-2006年地磁资料加卸载响应比与河北省及邻近地区Ms≥5.0地震之间的关系,初步提出了适用于广平地震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映震的定量指标,为广平地震台今后以磁报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4.
江西九江-瑞昌震区的尾波衰减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数字地震记录资料研究和讨论了江西省九江-瑞昌震区的尾波衰减特征,获得了可信的结果。经过计算,震中距30 km内的5个地震台站得到Q0值在75~79内波动。η值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九江台和范镇台η值为0.86~0.88;丁家山、狮子洞和武皎台η值为0.94~0.97,这种差别可能与台站方位有一定的关系。考虑到此次地震的破裂尺度不会太大,可采用后3个台的计算结果,拟合得到九江-瑞昌震区尾波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Qc(f)=(77.5±15.6)f0.96±0.09。九江-瑞昌震区的Q0值为77.5,η值为0.96,与云南武定、施甸地区接近,这种类似现象是构造运动活跃地区的特征体现还是反映了中强地震破裂区局部介质性质的一种共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参与计算的5个台站最大尾波流逝时间为40~44 s,得到的平均采样体深度约为53 km,相对江西地区地壳平均厚度33 km而言,结果反映的是九江-瑞昌震区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介质性质。  相似文献   
35.
接收函数H-k叠加方法自Zhu和Kanamori提出以来,已经成为处理地壳结构的常规工具。在近20年的方法使用和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该方法的认识逐渐加深,同时也对该方法进行了发展和改进。本文首先介绍该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综述纵波速度、震相权重、高斯系数、倾斜界面、各向异性、沉积层和壳内间断面对该方法的影响,最后概述该方法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应用,总结当前的研究成果,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6.
根据物理学中的科里奥利力定义和计算原理,在对中国大陆20次7.5级以上特大地震余震强度与科里奥利力效应关系的统计研究基础上,重点对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时所受到的科里奥利力情况进行了研究,并以此来讨论该地震后期的余震活动趋势.结果表明: ① 利用科里奥利力效应预测中国大陆特大地震的余震强度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对于左旋走滑断层和上盘错动方向通过震源子午面右侧(向北看)的逆断层,其科里奥利力效应是使断层两盘相互拉离,它降低了断层错动时断层面上的摩擦阻力,地震能量主要在主震时充分释放,故余震强度小;对于右旋走滑断层,其科里奥利力效应是使断层两盘相互挤压,它增加了断层错动时断层面上的摩擦阻力,不利于主震能量的充分释放,所以余震强度大;②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发震断层错动以左旋走滑为主,受到的科里奥利力使断层两盘相互拉离,大小约为0.06 MPa.经过类比分析后认为,该地震后期的余震活动水平不会太高,整个序列的最大余震震级估计为6级左右.  相似文献   
37.
利用九江-瑞昌5.7级地震后震区地震波形资料,采用Snoke发展的基于P波、SV波、SH波初动和振幅比联合计算震源机制解的方法(FOCMEC),分两个时段反演得到176个ML≥1.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MS5.7主震发震断层是在近EW向的区域应力场挤压作用下产生的带有逆断性质的左旋走滑断层,余震也以走滑型运动为主,NW向洋鸡山-武山-通江岭隐伏断裂为主震的发震构造。地震节面走向主要集中在NEE和NWW两个方向,与余震分布优势方向、震区构造大体一致。两个时段的震源机制解P轴优势方向均为近EW向,与主震P轴方向接近,也与江西北部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相一致。应力场反演结果与震源机制参数统计结果整体一致,表现为近EW向挤压和近NS向拉张作用。  相似文献   
38.
对赣北及邻区2014年以来的地震条带及视应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丰城—安徽蒙城2014年10月—2015年6月快速形成M_L≥3.0地震条带,地震条带及周边地区的视应力均值为0.49 MPa,条带上的地震视应力高于条带以西地区,低于条带以东的江苏北部地区。2009年4月以来江西瑞昌—南黄海出现M_L≥4.0地震条带,条带及周边地区的视应力均值为1.72 MPa,条带上的视应力水平高于条带外。视应力总体呈现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9.
曾新福  吕坚 《地震》2016,36(3):116-124
对华东南地区1970年以来5.5级以上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空间图像进行了分析, 发现震前多有不同程度的地震条带、 空区或增强异常出现。 所研究的9次地震中, 有4次震前出现了地震条带异常, 3次出现了地震空区异常, 4次出现了地震活动增强, 出现2种以上异常的地震有4次。 条带、 空区与主震的相对位置表明, 主震发生在条带内部的比例与边缘及外侧相当, 主震全部发生在空区内部。 条带、 空区相对于发震断层走向的角差小于30°的比例分别为33%和60%。  相似文献   
40.
基于《中国震例》(1970—2013年), 系统清理了246次M≥5.0震例前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 并结合区域差异进行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的统计特征研究。 结果显示: ① 在246次震例中, 震前出现地震空区、 地震条带的震例数分别为105次、 51次, 占震例总数的42.7%和20.7%; ② 随着主震震级的增大, 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出现的比例逐渐增大, 尤其是7级以上地震, 震前出现地震空区的震例数占同类震例总数的83.3%, 出现地震条带的震例数占同类震例总数的66.7%, 可见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可能是7级以上强震的重要异常判据; ③ 针对整个中国大陆及近海, 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的持续时间、 展布尺度、 起始震级与主震震级存在一定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能够通过95%置信水平的阈值检验; ④ 各主要构造分区的统计结果差异较大, 青藏高原北部除地震空区持续时间外, 其余地震空区和地震条带参数与主震震级之间的线性关系均通过阈值检验, 南北带中南段和华北地区有个别参数通过检验, 天山地区所有参数均未通过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