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71.
潮汐淹水时间对秋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鹭真  王文卿  林鹏 《海洋学报》2005,27(2):141-147
模拟正规半日潮淹水的条件下,不同淹水时间对秋茄[Kandelia candel(L.)Druce]幼苗生长的影响.应用沙和土两种培养基质,制备盐度为15的人工海水栽培幼苗培养时间为70 d.不淹水(0 h)和长时间淹水(>8 h)对秋茄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短时间淹水(淹水2~4 h)对幼苗生长有所促进.较长时间的淹水可促进贮气根的数量增加和长度的增长.在当前培养条件下,秋茄幼苗生长的最佳淹水时间是每个潮水循环淹水2~4 h.2 h处理的沙培秋茄幼苗总生物量和成熟叶面积最大,胚轴失重最小,土培幼苗也有相应的变化趋势.秋茄幼苗生长的临界淹水时间是每个潮水循环淹水8 h.秋茄幼苗有较强的抗淹水能力,适当的淹水对其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172.
从豹皮菌中的新鲜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种NMDA受体格抗剂,经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的测定鉴定为2-Amino-3-(1,2-dicarboxyethylthio)propanoicacid非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该化合物是首次从豹皮菌中得到,经进一步分离,得到两种非对映体异构体。  相似文献   
173.
略论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与南海海洋产业开发战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与南海海洋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战略高度,探讨了中国西部开放开发与南海海洋产业开放开发的关系,提出了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的新思路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4.
利用1951-1992年的热带太平洋每月海表温度资料,采用3-5年带通滤波,得到SSTA在这种时间尺度的低频振荡(LF),SSTA的LF振荡的经验正交分析第1主分量的时突变化突出地表现了E1 Nino和La Nina循环的特征。对热带大气环流850hPa月风场异常进行3-5年带通滤波,再对纬向风作经验正交分析,得到第1主分量明显地表现了热带大气环流在纬向上不均匀分布的循环特征。为了探讨上述两个循环的物理关系,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热带大气模式,其中包括蒸发,感热和风场之间的反馈以及凝结潜热和流场的反馈作用。当E1 Nino和La Nina所形成的SSTA为定常已知的分布时,模拟了热带大气纬向风和降水对海表温度异常的响应。  相似文献   
175.
廖博真  孙松青 《气象》1979,5(4):38-38
自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葵花—1”进入轨道工作后,我们即开始接收它所发送的高分辨云图资料,但图片存在着层次不足的问题。 图1、图2给出了NOAA—1卫星和GMS—1(即葵花—1)卫星云图的层次曲线,以红外层次曲线为例,两者是有很大差别的。在调试过程中发现121传  相似文献   
176.
朱抱真  雷孝恩 《气象学报》1980,38(4):289-299
本文利用一个π坐标的3层模式描写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大气运动。由线性化方程的解,讨论了大尺度地形和加热分布的控制作用和定常扰动。 结果得到:(1)地形和对流层热源的超长波扰动,可以传播到平流层中,扰动振幅向上增强,地形波的位相近于垂直,而热源波的位相随高度向西倾斜。(2)地形和热源对平流层平均槽脊的形成都是重要的。但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热源、热汇对30mb阿留申高压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3)平流层扰动的强大振幅主要是由于平流层大气密度很小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7.
关于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地震的震中位置,李群等同志把它定在天水,并引证了《旧唐书》中大段文字证明“上邽即是天水”。我们认为《旧唐书》的记载是正确的,但较笼统,并末叙述上邽有东西二城及其各自的地震破坏情况。据北魏郦遭元《水经注》记载:“黄瓜水又东北,历赤谷,咸归于籍,籍水又东,得毛泉  相似文献   
178.
1932年昌马地震破裂带及其形成原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32年12月25日,我国甘肃省西部玉门镇以南的昌马地区发生了7.6级地震。震中区产生了规模较大的地面破裂带,其中有张性、压性和剪切等多种型式裂缝。本文根据分析各种自然破坏现象的形成条件,结合极震区地质构造特征,对震源区的应力作用和地震成因提出初步看法。 对地震破裂带的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地震起主要作用的是南北向的水平挤压作用,并与自白垩纪以来控制着本区构造断裂的区域应力场是一致的。地震破裂带出现的部位与长期活动的昌马构造断裂带一致。因此,我们认为昌马地震的发生是昌马构造断裂带继承性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9.
西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流场结构和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平衡   总被引:58,自引:16,他引:58  
本文利用1954—1956年的高空及地面记录,作出了平均流场,并计算了垂直速度、冷暖平流及辐射等,得出下面几点结论:1)冬季在1.5千米及3千米的西风,在高原西边有明显的分支,东边有明显的会合,且在东西两边各有一“死水区”(风速很小),在高原北面形成了高压脊,而在其南面形成了低槽,到了6千米除了二个“死水区”消失以外,其余基本上没有变化。2)夏季1.5千米及3千米在高原附近的流线,绕高原作气旋性旋转,而到了6千米则相反而呈反气旋性旋转,其中心在高原西南部分,且随高度增加而向西偏。3)夏季在高原上基本上是上升运动,可能达到9千米;冬季在高原上估计可能是下沉运动(除西南角有部分上升运动)。4)夏季可以肯定高原是一个热源,而冬季除了西南角有—部分是热源外,其他地区可能是一冷源。  相似文献   
180.
角西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目前发现的首例石英脉型钨矿床。本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黑钨矿微量、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角西矿床主要发育与中新世花岗岩密切相关的含黑钨矿(±白钨矿)石英脉,矿脉主要受张性裂隙控制,宽度在0. 02~2m之间,"五层楼"分带模式较为明显,蚀变类型主要为云英岩化和角岩化。矿化可以分为氧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和萤石-碳酸岩阶段。与华南同类型矿床相比,角西黑钨矿的稀土元素含量极低(∑REE=0. 560×10~(-6)~1. 186×10~(-6)),具有较为明显的正Eu异常。黑钨矿中相对富集Sc元素(平均31. 15×10~(-6))的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富含F-和/或PO_4~(3-)离子。以上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加深该矿床成因的认识,而且为后续矿床勘查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