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根据高空环流特征、地面图、卫星云图、高低空要素场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中的物理量场对海东地区乐都、民和两县2003年5月5日的大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总结出预报这类大降水天气过程的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2.
利用FY-2G卫星反演云特征参量产品、MICAPS高空和地面形势场、逐小时地面降水和探空数据等资料,从云的宏观、微观结构及垂直结构和降水方面对2016年6月22日19:00-20:00拉萨市短时冰雹天气发生期间的GRAPES_CAMS云降水模式预报结果进行高原地区适用性检验。结果表明:(1)模式能够预报西藏地区的降水落区分布,对强降水中心和降水强度的预报存在一定偏差;(2)模式能较好地预报云系发展演变,在云系移速、移向上预报结果与实况基本一致,对云系发展旺盛程度的预报有一定偏差;(3)模式能较准确地预报高原对流云宏观特征,对流云的垂直发展预报结果比实况弱,云顶高度偏低1.0~2.0 km,云顶温度偏高10~20℃;(4)在云垂直结构特征上,模式预报与卫星、高空监测较为吻合,云的冷暖性质、垂直结构、特征温度层高度与实况接近。  相似文献   
53.
青藏高原处于欧亚文明交汇区,拥有古丝绸之路的高原支线,其严酷的极端环境对人类生存形成巨大挑战,研究高原自然环境与过去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对认识和理解人类应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模式与机制具有重要价值。文章选用了海拔、地形起伏度、地被指数、水网密度指数、温湿指数、风寒指数、人体舒适度及绝对含氧量自然因子指标,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以1 km×1 km栅格为研究单元的青藏高原极端环境指数(EEI)分区,探讨末次冰消期以来人类活动时空演化及原因。结果表明:高原EEI变化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根据EEI数值高低将评价结果依次分为低极端区、较低极端区、中极端区、较高极端区和高极端区,其中高极端区分布在高原腹地和西部少量高大山脉,较高极端区面积广大且高山横亘,中极端区包括柴达木盆地、川西高原、青海南部及藏南谷地等地区,较低极端区以高原边缘河谷和横断山区为主体,低极端区为面积占比最小的藏东南地区。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条件的转变、东西方文化交流引起的生存技术革新和生业模式的转变,使人类活动分布重心先后经历了较高极端区均衡散布型(旧-中石器时代)、较低极端区丛簇集聚型(新石器时代)、较低极端区连片集聚型(青...  相似文献   
54.
利用那曲市色尼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NCEP(1°×1°)、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学角度对2019年4月10日藏北一次浓雾天气的形成机制、物理结构特征以及局地性爆发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浓雾具有局地爆发性特征;前期积雪融化的水汽蒸发配合风场辐合作用,为此次大雾的形成提供了水汽条件;500 hPa环流背景及边界层内上层暖平流与下层冷平流配置,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弱风与稳定层结条件,从而雾得以发展且维持;夜间少云,地表净辐射加强,降温冷却作用导致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利于水汽凝结形成无数悬浮于空气里的小雾滴;近地层风速小、逆温及下沉运动使水汽不易向高空扩散,在相对有限的空间内水汽大量汇聚,导致大雾爆发性发展;大雾的局地性与特殊地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5.
基于多源卫星数据扎日南木错湖面变化和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dsat(MSS、TM、ETM+)系列卫星和环境减灾卫星CCD遥感影像数据以及西藏扎日南木错地区近40年(1970-2011年)气象资料,分析湖泊面积的变化特征,并探讨湖泊面积变化的可能气象成因.结果表明,扎日南木错1975-2011年间经历了先萎缩后扩张的过程,湖泊面积呈增长趋势,增长面积为7.08 km2.扎日南木错流域在过去40多年里冰川在退缩,温度升高,降水量增加,而蒸发量和最大冻土深度减少.湖泊面积与年气温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气温升高可能是湖面扩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6.
近40a西藏羊卓雍错湖泊面积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羊卓雍错(以下简称羊湖)作为西藏高原三大圣湖之一和藏南重要的高原特色风景旅游景区,其具体面积众说纷纭.本文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对1972-2010年羊湖面积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流域气象站资料对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972-2010年湖泊平均面积为643.98 km2.1972-2010年羊湖面积呈波动式减少趋势,其中,1970s平均面积为658.78 km2,之后至1999年面积显著减少;1980s面积为636.55 km2;1990s为635.06 km2;1999-2004年面积有所增加;2004-2010年持续缩小,减幅为8.59 km2/a.湖泊空间变化特点是除了空母错和珍错两个小湖面积变化较小之外,羊湖整体面积呈现萎缩态势,其中东部嘎马林曲入口附近退缩程度最大,达1.62 km.流域气象站资料分析表明,湖泊面积和降水的变化波动存在显著耦合关系,降水变化是羊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其次,流域蒸发量的明显增加,特别是2004年来连续较高的蒸发量是导致近期面积显著减少的重要原因,气温的升高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过程.羊湖的面积变化基本反映了西藏高原南部半干早季风气候区以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内陆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57.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简称高原)春末(5月)土壤湿度与初夏(6月)降水的关系,利用1979-2019年ERA-Interim土壤湿度月平均资料和同时段高原109站观测降水资料,分析了高原春季土壤湿度与汛期(5-9月)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春末表层(0~28 cm)土壤湿度与高原初夏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在空间上土壤湿度...  相似文献   
58.
随着快速的城镇化进程,PM2.5带来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所以本文从探讨城市扩展模式与PM2.5关系这一视角出发,利用景观扩展指数识别2005—2015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类型,并通过裁剪PM2.5数据,在国家、地区和省级3个尺度内探究PM2.5的分布情况.最后采用OLS模型和GWR模型进...  相似文献   
59.
堆龙德庆区德庆镇邱桑寺泥石流在2019年7月2日暴发,造成寺庙围墙垮塌、已有稳拦工程被冲毁、公路被掩埋.通过调查发现邱桑寺泥石流沟域面积不大,主沟纵坡降大,沟域物源丰富,包括滑塌堆积物源、沟道堆积物源、坡面侵蚀物源和人工弃渣物源,松散物静储量约57.66×104m3,动储量约10.51×104m3.近年暴雨天气多发,邱...  相似文献   
60.
收集了2017~2021年西藏自治区拉萨地震台、狮泉河地震台VP型宽频带垂直摆倾斜仪观测资料,与正常时段呈现的光滑连续、清晰均匀、日变周期明显的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拉萨地震台、狮泉河地震台宽频带倾斜仪观测主要受雷电、气压、降雨、风扰及一些人为因素影响,观测曲线出现不同程度的固体潮畸变。其中,受气压和风扰影响较多,观测曲线表现为固体潮抖动畸变、毛刺或增粗。综上,对干扰进行识别和排除,可进一步提高观测资料质量,为震兆异常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