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营口地震台位于海城大地震震源区域内。大地震之前两年九个月,营口台P波残差已持续升高了一年四个月。升高幅度在0.34-0.73秒间。在升高的背景上,似乎存在两个高峰,一个低谷。 此种变化表明,大地震之前台站附近地壳-上地幔内曾出现P波速度下降的区域。看来,这个区域是不稳定的,相应于P波残差的变化,有两次伸长和一次收缩。这可能是地内深处岩浆侵入活动的结果;由此而导致大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论确定地震震源深度的地震宏观方法及其解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基于在近场震源不能视作点源的认识,分析导出了相当于线、面源幅射场的深度公式,进而对源的类型不予作假定,将源指标的几何扩散率n作为待定参数,导出了一个物理意义明确且普遍化的震源深度公式。该公式的诸种解法中,以计算方法较准确,精度高;作图求解有较直观的优点,但准确性差,精度低;图算法仅作为获取粗略值和考察数据的均匀性用。用该公式对我国发生的一些不同震级的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计算,经对比,效果很好。利用计算所得震源类型,初步研究了这些地震的震源几何学,并且首次给出了宏观地震震源深度测定值的标准误差。  相似文献   
63.
64.
测定了自1986年12月至1991年11月在全泽市采集的雨水中硫酸盐的硫同位素比值,以便查明雨水中硫酸盐的来源。雨水中硫酸盐的硫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范围从+0.9‰至+14.87‰,平均为+6.3‰。在科季该比值高于其它季节。  相似文献   
65.
由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主持的、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基金和辽宁省气象局共同资助和下达的“辽宁台风路径预报客观定量自动化业务系统”课题,历时9年,于1990年元旦前夕在沈阳通过了专家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系统从设计到使用效果,均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66.
日本的植物地球化学找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菱刈矿山开展的植物地球化学找矿取得了良好效果。植物可以反映各种原因形成的再分散矿化,其样品数据更准确地显示了测点的平均值。根据植物对金的富集程度,可把植物分为四类,采样应选择1,2或3类植物。季节变化对植物样品金含量的影响显著。采样选择叶子较好,样品分析前根据情况可以进行清洗,而土壤对样品的污染不明显。  相似文献   
67.
抽拉—逆冲岩片构造—秦岭造山带的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志华  王北颖 《地球科学》1993,18(5):565-575
  相似文献   
68.
2008年是北半球彗星观测相对平淡的一年,除了三颗(8P/塔特尔彗星、C/2007W1博阿蒂尼彗星和C/2008A1麦克诺特彗星)勉强达到肉眼可见的彗星以外并没有太多亮点。倒是年初新疆星明天文台利用CCD巡天发现的陈-高彗星(C/2008C1)给国人带来了意外的·凉喜,这也是继2002年河南张大庆先生发现池谷-张彗星后国内爱好者独立发现的第二颗彗星。  相似文献   
69.
中国地震震源深度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星北 《地震学报》1997,19(6):590-599
利用宏观地震震源深度公式和完整宏观地震震源深度公式,计算了中国地震目录等书刊上的宏观地震场(等震线图)资料,得出震级为8.6~3.0的200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研究了它们的地理分布,可见中国地震以浅源地震为多.震源深度<9 km者在200次中有162次(81.0%).其中深度<5 km者有111次(55.5%),此种浅震多分布在南北地震带邻近各省,少数散布在除浙江省以外的各省.深度在10~20 km的中深地震较少,仅32次(15%),多半分布在南北地震带及新疆西部、陕西、山西和山东(沿郯庐断裂带并过海至东北).深度超过20 km的深源地震很少,散见于云南南部及内蒙东端.  相似文献   
70.
营口地震台位于海城大地震震源区域内。大地震之前两年九个月,营口台P波残差已持续升高了一年四个月。升高幅度在0.34—0.73秒间。在升高的背景上,似乎存在两个高峰,一个低谷。 此种变化表明,大地震之前台站附近地壳—上地幔内曾出现P波速度下降的区域。看来,这个区域是不稳定的,相应于P波残差的变化,有两次伸长和一次收缩。这可能是地内深处岩浆侵入活动的结果;由此而导致大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