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质学   20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由于裂谷盆地浅层疏松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渗透率级差变化范围巨大,常规相控建模无法表征储层内部非均质性,导致渗透率模拟结果与测井及试井解释难以匹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流动分层指标(FZI)、孔隙喉道半径(R35)2个参数,将储层细分为4类流动单元,依据各流动单元的孔渗对应关系重新计算测井渗透率。采用分级相控建模的思路,首先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微相模型的控制下,建立流动单元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流动单元的孔渗分布特征,建立各流动单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场。该方法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既精细刻画了储层内部非均质性,又能定量表征储层物性空间分布特征,保证渗透率模拟结果与测井及试井结果一致,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2.
关于地下工程的开挖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有限单元法计算地下工程在自重作用下的开挖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洞顶下沉量偏小、洞底鼓出现象被夸大的情况。在本文中,作者从这一情况出发,详细地分析了开挖计算的力学实质,揭示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同时提出来开挖时的卸荷效应和解脱约束效应两个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计算地下工程开挖问题的新提法。最后计算了几个简单的例题,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岩体结构效应的综合反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多点位移计现场测量的位移值,结合洞室开挖时一般性的变形规律和基本地质知识,探讨了反演推断洞室周围岩体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并且利用某一实际工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4.
湖南湘东北幕阜山地区新发现了仁里超大型钽铌矿床,为寻找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研究表明湘东北地区是铌—钽—锂—铍稀有金属矿重要的成矿区域,项目在仁里矿区西侧找矿勘查区开展了遥感—地球物理—化探—X荧光—地气分析综合探测研究工作,以建立南方高植被覆盖区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找矿高效、快速勘查技术方法体系。本次研究利用X荧光勘查技术,对工作区布设的3条共长3000 m的测线,共153个测点的土壤样品进行了分析,每个测点获得了Nb、Ta、Rb等重要成矿元素的含量。通过矿致X荧光异常特征的分析,确定了工作区内异常的性质,与已获得的勘查成果比较,符合程度较好,并且在一条测线上推测可能存在未探明的含铌钽矿伟晶岩脉,为后续的勘探工作提供线索。同时也表明了X荧光勘查方法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可以为找矿提供参考和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5.
幕阜山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传梓源锂、铌钽矿床,近年来在该区黄柏山、窄板洞地区亦有富锂伟晶岩报导,但幕阜山地区锂矿资源尚未系统评价。锂矿资源作为新能源产业领域重要的原材料且需求日益增大,开展幕阜山地区锂矿成矿潜力分析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黄柏山地区、传梓源矿区和窄板洞地区含锂矿伟晶岩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分析了含锂矿伟晶岩分布及含矿性特征,认为含锂伟晶岩在空间上远离幕阜山岩体分布,在垂向上锂矿化位于LCT型伟晶岩脉的上部。总结了湘东北地区铌钽矿伟晶岩和锂矿伟晶岩成岩、成矿年龄几近一致(140~130 Ma),稍晚于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年龄(143~138 Ma),且同位素研究结果也指示花岗岩与伟晶岩有着相同的物质源区,认为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稀有金属伟晶岩成矿母岩,进而建立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成矿模型。依据成矿模型及区域稀有金属成矿的规律认识,建立了“传梓源式”伟晶岩型锂矿预测要素,首次对湘东北地区锂矿资源潜力开展预测评价,初步预测黄柏山—传梓源和窄板洞—梭墩锂矿远景区内锂矿资源潜力达10.19万吨,具备寻找大型锂矿产地(>10万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6.
针对中国华南稀有金属矿集区植被厚、多云雾、地质环境复杂等特点,文章提出了植被覆盖区稀有金属矿床快速评价方法技术体系,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稀有金属"空、天、地"一体化快速有效探测.该体系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利用多尺度、小比例尺高空光学遥感卫星厘定区域构造格架及活动期次、结合已有地质科技成果确定成矿有利区;第二层次为地表...  相似文献   
27.
顺层边坡弯曲破坏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钧 《工程地质学报》1997,5(4):335-339
本文对顺层边坡在纵向力和横向力联合作用下发生表层弯曲破坏现象进行了力学分析, 还推导了理论计算公式, 最后讨论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28.
自动气象站传感器综合检测系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为了解决自动气象站传感器的批量检测、标定问题,进行了传感器综合检测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改变了目前国内传感器检测设备比较落后、一般采用手动方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能满足传感器的批量检测的状况。文章介绍了CAWS-JC01传感器综合检测系统的组成、结构和主要技术指标。该系统适于各类气象传感器的批量检测,可作为省、地区气象装备中心仪器检定部门或相关行业仪器检定部门用于自动气象站各类传感器定期检测的专用设备。  相似文献   
29.
湖南新宁县万塘地区的溪流重砂中发现了独居石矿物的新类型—变种独居石,其赋存地层单位为上泥盆统佘田桥组—下石炭统梓门桥组,赋存岩性主要为暗色粉砂质页岩、硅质页岩和薄层泥灰岩。变种独居石除产状和形态较为特殊外,其他特征与普通独居石相差不大。经沉积时代和岩相古地理分析,发现万塘西南方向的苗儿山岩体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处于局限台地相和滨海沼泽相区内,接受不稳定剥蚀,变种独居石正是由此时期内苗儿山岩体所含的青白口纪花岗岩和志留纪花岗岩经剥蚀搬运后沉积形成。变种独居石中稀土元素含量较高,通过探讨新宁变种独居石的发现及成因,寻找陆地边缘相区和局限台地相区环境改造过的花岗岩岩体,可将其周边的局限台地相或者开阔台地相沉积中的变种独居石的探寻作为寻找稀土矿物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30.
区域自动气象站中心站软件目前在区域站的监测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设备厂家的不同,造成中心站软件的不统一,带来了硬件资源配置增加、观测数据产品生成及时性减低、软件升级难度大等一系列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将中心站软件统一的思想;结合目前的统一性现状,采用分层的思想,综合运用.NET平台下的反射、多线程等技术,设计了一个能够无缝接入多厂家设备的统一数据收集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运行,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