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刘贵华  余兴  岳治国 《气象科学》2010,30(6):846-850
选取2006年的冷雾、暖雾和海洋平流雾3个个例,利用NOAA/AVHRR多光谱资料建立了RGB合成图,并反演生成了雾滴有效半径,利用可见光反射率、温度、雾滴有效半径等特征量,定量分析了雾顶微物理特征。分析表明,在RGB合成图上,雾呈现出纹理均匀、顶部光滑、边缘清晰的特点;3类雾的可见光反射率在30%~60%之间,较厚的雾可见光反射率较高,雾的有效半径小,为7~10μm,其值较稳定;与层状云相比,雾顶亮温较高,海洋平流雾的雾顶亮温比周围海表温度高。通过与地面观测值比较,反演的雾滴有效半径较为合理,说明反演结果较可靠。  相似文献   
32.
一次暴雨过程中云微物理特征的卫星反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卫星反演技术和云微物理分析方法,以陕北2006年7月2日发生的暴雨过程为例,反演了云顶粒子有效半径(Re)、云顶温度(T)等云物理特征参数,通过卫星不同时次对暴雨云团的探测资料,分析了暴雨发展过程.暴雨云团表现为多单体特征,发展旺盛期对流单体的数量明显增加、云团尺度大幅增加.根据暴雨云系中的对流云、层云、过冷水云、低云(未被高云遮挡住)4种类型,分别选择了9个代表区,用于分析这次暴雨过程中不同类型云的物理特征和垂直结构.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云团由多种高度的云组成,低云高度较低,温度较高,云顶在0--10℃;层云高度略高,T为-10--20℃,Re为10-20 μm,并含有连片分布的过冷水云(Re为10 μm左右);高度最高的云为对流云,镶嵌在系统性层云中或在其上发展,T最低达到-80℃左右.从云底至0℃层存在一个较厚的凝结增长带,Re为5-10μm;0--10℃层存在一个碰并增长带,Re从13-15μm增长到20~25μm,但其厚度小于凝结增长带;T<-10℃层以上存在一个深厚的冰相增长带,表明在对流云团的发展成熟期,冰相增长过程为优势云物理过程.随着云的逐渐发展,混合相增长带由厚变薄,冰化增长带增厚,晶化温度升高、高度降低,表明在对流云团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中,冰化增长带在下传,云中冰化增长过程向下传递明显.  相似文献   
33.
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雹、干旱是陕西省的主要气象灾害 ,实施人工防雹增雨是积极主动防止和减少雹灾旱灾的有效方法之一 ,目前已有 83个县开展了防雹增雨工作 ,拥有高炮 40 0多门 ,WR- 1 B火箭发射系统 1 0 0多套 ,全省每年投入资金近千万元。随着人影规模和事业的发展 ,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非常迫切。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自行开发了人影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较好的解决了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1 系统简介  系统依托 92 1 0和公用交换分组数据网 ,以实现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规范化管理 ,能够及时采集、管理和查询人工影响天气的各类业务信息。人影业…  相似文献   
34.
基于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了自动气象站定时观测数据库 ,实现了资料收集、传输、入库等业务化流程 ,开发了基于客户 /服务器模式的资料检索程序 ,实现了资料的图形显示、表格显示和曲线图显示  相似文献   
35.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气候变化及下游灾害性天气形成、发展有重要影响,研究青藏高原云微物理特征有重要意义。但因高原台站稀少,对云微物理研究不充分。NPP(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卫星ⅦRS(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传感器包含17个中分辨率通道(750 m)和5个高分辨通道(375 m),具有反演初生小块对流云的优势,能够利用NPP/ⅦRS反演对流云的微物理特征。利用NPP/ⅦRS卫星格点对流云云物理自动反演(Automatic Mapping of Convective Clouds,AMCC)软件对高原地区2013-2017年夏季(6-8月)过境的ⅦRS资料进行了反演,得到了高原对流云的宏、微观物理特征,并计算了这些物理量在0.33°×0.33°格点上的平均值。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反演云底温度(Tb)与那曲探空计算抬升凝结温度(TLCL)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7,均方根误差为3.0℃。(2)高原对流云宏、微观物理特征为:一是云底冷(Tb为-5℃),云底离地高度为1800-2200 m,云内含水量低;二是云底云凝结核数浓度(NCCN)为200-400个/mg,最大过饱和度(Smax)为0.7%,NCCN少,Smax大,云滴凝结增长速率更快;三是降水启动厚度(D14)小,为1500-2000 m,雅鲁藏布江流域及藏南地区D14约500-1000 m,更加容易形成降水;四是云顶海拔高度为10-13 km,云厚度从南部5000 m逐渐减小到北部2500 m,云厚有限;五是晶化温度高,从中部、南部-30℃到北部-25℃,加之高原Tb < 0℃,使得云内降水粒子以冰相为主。(3)高原对流云的这些微物理特征决定了其降水具有多发、短时、量小、滴大的特点。这些结论进一步深化了对高原夏季对流云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36.
云南高原10个湖泊沉水植物的碳、氮、磷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2010年8月以云南高原10个湖泊进行沉水植物的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以期为高原湖泊沉水植物的元素化学计量以及富营养化湖泊中沉水植物的恢复提供基础数据.研究表明,10个湖泊沉水植物的种类随营养水平的增加而减少,基本都是眼子菜科眼子菜属和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属植物.10个湖泊沉水植物的总碳、总氮和总磷含量范围分别为170.22~373.14、0.90~9.70和0.36~4.30 mg/g;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范围分别为37.21~188.47、83.18~468.02和1.57~4.90.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10个湖泊的沉水植物氮磷比与湖泊特征和理化参数没有显著相关性,而碳氮比和碳磷比分别与水体总磷和总氮显著负相关.从单一物种来看,总碳、总氮、总磷、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的最高平均值分别出现在马来眼子菜(368.41 mg/g)、光叶眼子菜(7.60 mg/g)、蓖齿眼子菜(3.26 mg/g)、微齿眼子菜(68.93)、光叶眼子菜(224.57)和光叶眼子菜(4.82)上.综上所述,调查的云南10个高原湖泊普遍磷过剩而氮相对不足,物种多样性下降,蓖齿眼子菜、微齿眼子菜和光叶眼子菜可能更适合作为云南高原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物恢复的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