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246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21.
城市扩展影响下的气象观测和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20世纪70年代的MSS(Multi-Spectral Sanner)影像、1990年前后的TM(Thematic Mapper)影像、2000年和2005年前后的ETM(Enhanced Thematic Mapper)影像,对全国700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历史时期下垫面属性进行判别,得到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222.
基于交通、人口和经济的中国城市群识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群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发展到较高阶段的自然产物,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新型地域单元。当前,研究人员对城市群的识别尚没有一个统一、快速的技术体系,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于中国城市群的准确识别和区域界定也不统一。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首先厘清了城市群的基本概念;继而提出了一套以地球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了交通、人口和经济属性判断的城市群快速识别和区划的技术流程,即以空间通达性的定量测算为基础,初步识别出空间上集结的城市集群;然后以城市集群的经济和社会属性为判据开展进一步的遴选,得到城市群空间分布及其区划界线。作者使用基础地理数据、DEM数据、空间化的经济社会格网数据,应用ArcInfo Macro Language 编程技术对中国的城市群进行了识别,研究明确了2000 年中国9 大城市群的空间位置及其覆盖区域。与国内外既有认识的对比表明,本研究技术路线简单、清晰,所得的中国城市群区划成果准确,具有可参比性。  相似文献   
223.
基于地学信息的土壤属性高精度曲面建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史文娇  刘纪远  杜正平  岳天祥 《地理学报》2011,66(11):1574-1581
目前土壤属性的曲面建模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缺乏足够多的采样点进行模拟,二是采样点的土壤属性与环境变量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高精度曲面建模(HASM)方法在如何融合地学信息对土壤属性进行空间插值,尚需深入研究。本文提出高精度曲面建模与地学信息相结合的土壤属性空间插值方法(High accuracy surface modeling for soil properties, HASM-SP),分别基于研究区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和母岩类型,模拟了江西省典型红壤丘陵区土壤的速效磷(AP)、锂(Li)、pH、碱解氮(AN)、全钾(K) 和铬(Cr) 6 种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将HASM-SP与普通克立格(OK)、OK与地学信息相结合的方法(OK-Geo) 和分层克立格(SK) 相对比,结果表明:结合地学信息可以使插值方法(HASM-SP和OK-Geo) 模拟结果的平均误差更趋近于0;相对于其他3 种方法,HASM-SP具有较小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从模拟的空间分布图上来看,HASM-SP获得了由于地学要素类型突变导致的土壤属性空间变异的细节信息。因此,基于地学信息的土壤属性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HASM-SP) 与传统插值方法相比,不仅提高了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的模拟精度,还能更好地刻画突变边界处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使土壤属性分布图更好地符合地学规律和实际情况。HASM-SP的提出对于丰富土壤属性的高精度曲面建模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土壤管理、精准农业的实施以及区域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4.
目的:探讨双能CT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30例膝关节外伤患者行双能CT和MR检查,观察软组织CT图像、双能CT肌腱伪彩(DETC)图像和MR图像上ACL。以MR图像为参考标准,评估双能CT图像诊断ACL损伤的预测值。结果:MR图像、软组织CT图像、联合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诊断明确的ACL损伤的例数分别为23、11和20。软组织CT图像诊断ACL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47.8%、100.0%、100.0%、36.8%和60.0%;联合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诊断ACL损伤的各预测值分别为82.6%、85.7%、95.0%、60.0%和83.3%。与软组织CT图像相比,联合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诊断ACL损伤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有明显增加(敏感度和准确度相应的χ2值分别为6.133和4.022,P值均<0.05)。结论:联合双能CT的软组织CT图像和DETC图像可诊断ACL损伤,并具有较高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225.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及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在地理信息数据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工序都已采用模块化、并行化的方式处理,目前进行中的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更需要大量业务人员分批分片开展。然而,该种作业方式经常需要将阶段性成果进行集成,用于统一处理或检查,完成之后又需要化整为零。因此,针对目前地理国情并行作业方式,迫切需要一套协同化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平台和体系来支撑多人在线、协同采集、网络化处理的业务。本文设计开发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协同生产系统,为地理国情普查内外业数据管理、质检和处理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此系统实现和验证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协同生产的思想,在地理国情普查青岛区域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26.
基于南中国海东沙海域某地震剖面资料,利用Basin2二维模拟软件,结合研究区有关地温场、热流探测资料和ODP184航次调查的岩心数据,重塑了研究区沉降史、有机质生烃史、古地温场与热史变迁。进而利用“生物成因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动力学模拟系统”(Hydrate Dynamics)软件,模拟了水合物聚集的过程与分布范围。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合物稳定域较厚(200~250 m),有机质含量适中,生物成因甲烷主要在海底1 km以浅范围内形成。稳定域之下早先埋藏的沉积物中有机质形成的生物成因甲烷在压实流的作用下能够向浅部层位中运移聚集,从而对现在的矿层有所贡献。水合物主要赋存于稳定域底部以上50 m的层位内,富集带中水合物的平均含量约为5%。  相似文献   
227.
基于中国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分类系统,利用1970年代中后期、1980年代末、2004年和2008年4期遥感图像分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近30a来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转类途径与幅度及各保护区各圈层转类指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a来,草地总面积经历了一个增加-减少-增加的过程。自然保护区1970年代中后期至1980年代末和1980年代末至2004年土地覆被类型变化主要是草地覆盖度下降,土地覆被总体上具有转差趋势。近4a来草地退化趋势得到遏制,大部分的保护区和内部各圈层土地覆被都有转好趋势,可能与《规划》实施有关。  相似文献   
228.
自1999年我国开始试行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主的生态退耕以来,到目前已历时十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工程实施强度较大,因此从国家尺度上进行宏观生态退耕格局的分析对于评估生态退耕政策和确定未来政策导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TM遥感监测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库为基础分析2000-2005年生态退耕的时空格局。在此基础上,以黄土高原典型地区陕西中北部为研究区,采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探讨了生态退耕工程实施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5年间,生态退耕主要集中在中国中部地区,尤其是在黄河和长江的中上游地区,生态退耕面积与建设占用面积基本持平。在各生态类型区中,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区生态退耕面积最大,达到了1162.50km~2,主要用于还林;(2)整体看来,研究区内生态退耕的空间格局是合理的,即适宜性越差的耕地退耕比例越大。从退耕区域的适宜性水平来看,有77.35%的地区属于勉强适宜区,其中退为林地的面积为603.32km~2,退为草地的面积为528.94km~2。整个研究区内前者大于后者。然而,退耕地中仍有19.38%属于中度适宜区,原因可能来自于退耕指标分配等管理因素,另外,当地农民外出务工从而将中等适宜度的耕地退耕。结果表明,当前仍有大面积不适宜和勉强适宜的耕地存在,在未来工程实施过程区应该首先考虑该类地区。  相似文献   
229.
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生态系统服务是国际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表现出向生态系统服务机理和区域集成方法两大方向发展的趋势.开展陆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是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区划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国际前沿,以主要陆地生态系统为对象,"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项目拟解决3个科学问题:①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服务功能的相互作用机理;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尺度特征与多尺度关联;③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指标与模型.通过上述研究,发展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为国家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30.
采用摸底调查和野外实地调查的工作方法,对厦门市418所中小学校地质灾害进行面上调查、逐点评价。系统地分析了校园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总结出厦门市中小学校地质灾害地理分布规律,划分了校园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危害程度等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