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火山活动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强烈的火山喷发会向大气圈排放大量的火山灰、水蒸气和SO2等气体,尤其是SO2能在平流层中形成气溶胶,并停留很长时间,减少太阳对地表的辐射量,影响局地或全球气候.地质历史记录表明,火山活动与气候冷期有密切的联系,现代观测和模拟资料也显示火山活动后的一年至几年内,火山周围地区甚至全球产生不同程度的降温.现有研究表明,在火山喷发的活跃时期,火山气体喷发物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影响程度可能超过CO2等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72.
莎车县下侏罗统琥珀的发现李毓芳,沈国良,刘秀枕,程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储量管理局,乌鲁木齐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田地质局,乌鲁木齐830000罗马沟煤矿位于莎车县达木斯乡,在县城西南228W向131km处,有公路至该乡,再沿河滩便道南行9k...  相似文献   
73.
土壤中磁性矿物的形成转化对环境变化具有指示意义,定量分析土壤磁性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是目前该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综合相关研究及野外实地考察,采集福建南部亚热带地区戴云山垂直地带相同母质的土壤剖面进行环境磁学和漫反射光谱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剖面中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主导其磁性变化,当海拔至1320 m以上,土壤中出现次生纤铁矿.当排除地形的影响后,相关磁学参数指示磁畴颗粒在低海拔区域以SP颗粒为主,而较高海拔区域土壤中以粗SD颗粒为主.漫反射光谱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赤铁矿和针铁矿对气候梯度变化较为敏感,其中赤铁矿含量随海拔增加显示出降低趋势,并且至海拔1320 m以上赤铁矿消失而主要以针铁矿和纤铁矿为主.对比加热前后针铁矿和赤铁矿特征峰变化,并进行半定量分析认为,当年均降水量超过1900 mm且年均温低于13℃时达到赤铁矿形成的临界值,而针铁矿和纤铁矿则继续呈增加趋势.本研究论证了赤铁矿、针铁矿及纤铁矿对气候梯度具较强的敏感性,可作为研究低纬区域古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4.
气候变暖对全球各领域及地区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是气候变化相关研究中受关注的一个主题.本研究对全球观测数据和大量过去气候变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针对几个关键问题就全球变暖对人类及其他物种造成不良后果的观点进行了辨析,包括气候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冰川、海冰和海平面以及降雨量和水资源变化的不确定性,极端天气事件增强的可能性以及生物的适应能力,指出不宜简单地将所有灾害事件都直接归因于全球变暖,应该在全面科学评估的基础上趋利避害,从而达到更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5.
胡军  余心起  曾严  刘孟言  刘秀  汪子莘 《地质论评》2018,64(6):1339-1355
已有的研究对皖浙赣相邻区新元古代基底岩系中上溪群和历口群的相互叠置关系和内部层序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同时野外地质现象和前人研究成果均表明了以歙县—祁门断裂带为界南北两侧基底岩系存在明显的变质变形差异。本文通过野外典型剖面及关键地区地质现象的观测,即歙县三阳坑倒转不整合和呈坎镇上汪村牛屋组与许村岩体之间的侵入关系,结合已有年龄数据分析,认为历口群应置于上溪群之上,牛屋组为该套基底岩系最底层;通过洽舍—寨西、虹关—板桥—溪口剖面和其他地点野外地质现象观察,结合部分岩相学的分析和已有资料,表明歙县—祁门断裂带北部以牛屋组为底,以上岩系表现为未变质或浅变质弱变形成层有序,南部则以井潭组为顶层,以下岩系表现为中等变质强变形片状无序。据已有的变形年龄,这种差异性变质变形主要是加里东构造事件的产物;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加里东期在江南造山带东段东南缘发生的陆内造山作用使得江山—绍兴断裂带北西发生了区域性动力变质及相应的变形,而歙县—祁门断裂带使由南往北的应力在南部岩系沿该断裂带向北逆冲的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削减释放,同时使较深部经受脆韧性变形和弱变质的岩层隆升遭受剥蚀,综合作用导致断裂带北侧较南侧处于一个弱变形环境,从而形成区域上的这种差异性变质变形。  相似文献   
76.
黄土由风积形成,黄土堆积的地层不仅记录了古气候冷暖变化,地表分布的黄土区常常是旱作农业高度发展地区,并可能发展为古文明起源地,如中国黄河流域。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古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伊朗西部地区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丝绸之路重要的途径地;位于两河下游的波斯湾入海口附近,分布着大面积尚未被认识的风成黄土。文章通过对伊朗西部胡齐斯坦省Shooshtar(SH)地区所采集的疑似风成沉积物样品进行系统的环境磁学、粒度、稀土元素,以及漫反射光谱测量,探究该剖面的磁学性质及其磁性增强机制,以发掘其蕴含的环境信息。结果表明:SH剖面具有风成黄土粒度分布特征和风积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磁性矿物以软磁性矿物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并含少量硬磁性矿物针铁矿和赤铁矿,磁性颗粒以粗SSD颗粒为特征。该剖面磁性的增强受微弱的成壤作用和外源输入的磁性矿物共同影响,而外源输入的磁性矿物贡献更显著,SH剖面与东北部黄土-古土壤磁化率增强机制相似,但又存在区别,主要源于外源输入磁性矿物的差异和区域降水差异所导致的成壤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77.
根据古气候记录的温度与大气CO2浓度变化的关系,结合近百年尺度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库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模式,探讨大气CO2浓度升高与全球变暖的关系.结果发现,不论是古气候记录的大气CO2浓度升高的时间滞后于升温的时间,还是古气候与近百年来大气CO2浓度升高幅度相近条件下,两者升温幅度存在约10倍差异的事实,均不支持"大气CO2浓度升高驱动了全球变暖"的观点.近百年尺度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功能随升温降低从而增大了大气CO2来源,这有可能是"温度升高促进了大气CO2浓度增加"的原因.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降低的驱动机制可能是由于升温降低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增大了异氧呼吸和有机碳分解速率所致;而海洋CO2吸收能力的降低则可能与升温导致CO2溶解度、海水盐度降低以及海洋温盐环流削弱或破坏等有关.  相似文献   
78.
基于中国107个气象站点的常规观测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1960-2013年的逐日潜在蒸散发(ET0),分析了中国5大区域的ET0对最高温度、最低温度、2m风速、日照时长、平均气压、相对湿度和地表温度的敏感性及其分区特征。结果表明:(1)模拟的从1960-2013年平均ET0和与蒸发皿蒸散发量之间的比值为0.55,各逐站点的ET0与蒸发皿蒸散发的相关系数为0.84-0.98(剔除观测值为0的情况的样本)之间和0.42-0.81(未剔除观测值为0的情况的样本)。(2)本研究中模拟的ET0以6.75mm/10a的速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敏感性分析表明,在1960-2013年间的全国范围内,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增加0.68℃和1.54℃,相应地导致ET0增加12.81mm和14.13mm;风速减少0.51m/s,日照时长减少0.61h,相对湿度减少2.84%,将分别导致蒸散量减少48.08mm,21.5mm,204.49mm,这能很好的解释“蒸发悖论”问题。(3)对中国不同地理分区的ET0,在东北区域、华北区域、和西北区域,蒸散量最敏感的气象因子是相对湿度,其次是风速;在西南区域和华中和华东区域,蒸散量最敏感的气象因子是相对湿度,其次是日照时长。  相似文献   
79.
采用GIS技术建立农村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子地图、影像等各种表现手法整合各种农村资源,把农村的人文地理情况以崭新的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为政府进行数据管理、对外宣传和前景规划提供了一套可视化的、易操作、便捷的信息管理平台,对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因子分析由于能简化繁杂的地质现象,找到形成矿化或矿床的主要因素,可得到找矿指示元素,还能大概判断出矿床的形成过程,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研究中.文章以青海尕大阪矿区为例,运用因子分析进行找矿研究,不仅阐释了该矿区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还圈定了找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