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44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考虑实测数据新旧程度的工后沉降单项模型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工后沉降预测是建筑物地基或路基安全性与加固维护方案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为了获得更加合理而简单实用的单项模型工后沉降预测方法,本文针对实测沉降数据新旧程度对地基沉降预测效果的影响,引入新鲜度函数,对单项预测模型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描述方法进行改进,从而建立出单项预测模型拟合分析的新型目标误差函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实测沉降曲线的拟合分析确定地基单项沉降预测模型参数的新方法,进而提出了反映实测沉降数据新旧程度影响的单项模型工后地基沉降预测新方法。它既不失传统单项模型沉降预测方法简单实用的特点,还能明显改善地基沉降预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452.
古生代晚期天山造山带经历了洋壳消减及地块拼合的过程,西天山伊犁地块周缘拼合带的花岗岩岩浆记录可以为俯冲造山作用时限提供有效的约束。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分析显示,位于伊犁地块北缘的桦木沟花岗岩体高硅,富碱,贫铁,富集HFSE,具强烈铕负异常,亏损Ba、Sr、P、Ti,富集Cs、Rb、U、K,与高分异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Pb同位素指示花岗岩源区为造山带下地壳;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该岩体结晶年龄为(330.2±5.7)Ma,说明桦木沟岩体产于汇聚大陆边缘,天山北部洋壳在早石炭世晚期仍在向南俯冲,准噶尔地块与伊犁地块还未碰撞拼合,天山地区可能正处于俯冲消减阶段。  相似文献   
453.
采用聚乙烯颗粒为天然冰模拟材料,对桥墩影响下的冰塞水位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性试验研究.试验发现,有桥墩时,冰塞演变可分为冰塞越过桥墩和未越过桥墩两种情况;冰塞动态演变过程中,桥墩附近冰塞底部存在冲刷现象,由此产生的冲刷输冰流量会引发较为复杂的冰塞水位演变过程.研究表明,有桥墩条件下,水力及来冰量条件对平衡冰塞时的水位增值影响规律与无桥墩时基本一致;水流条件和来冰流量相同条件下,当冰塞能越过桥墩达到平衡时,墩径较大时水位增值也较大,在断面阻塞程度相同条件下,双墩水位增值大于单墩.  相似文献   
454.
455.
生物学研究及种类鉴定是绿潮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系统阐述了石莼科绿藻常见种类的生物学特征,探讨了系统分类研究难点,并利用ITS、rbcL等基因序列以及质体蓝素氨基酸序列进一步研究分析了石莼科10种绿藻的序列结构特征和分子系统学关系.研究显示,石莼科浒苔属和石莼属绿藻rbcL和ITS序列差异未体现出属间分化的差异,根据rbeL序列和ITS序列分别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石莼和孔石莼、肠浒苔、扁浒苔都聚类到同一进化枝上,而裂片石莼和网石莼、浒苔和缘管浒苔聚类到另一进化枝上,这显示出在分子进化水平上较为一致的结果,为浒苔属和石莼属系统分类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证据;根据质体蓝素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阿氏石莼和孔石莼在NCBI上发表的质体蓝素氨基酸序列在第1进化枝中,浒苔的质体蓝素氨基酸序列在第2进化枝中.但在第1进化枝中,孔石莼的3个质体蓝素氨基酸序列没有完全分布在同一个分支上.  相似文献   
456.
南海中部上层海洋温度的短周期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季风试验(SCSMEX)期间,南海中部投放了3个ATLAS浮标.本文选取3个站点1998年4月13日~1999年4月8日的所有观测水层的温度数据作为研究.通过逐月功率谱分析,发现50-500m深度,温度存在全日和半日2个显著短周期的振动;利用小波分析得出了温度短周期振动的时空变化特点,并结合温度跃层时空结构的分析,发现跃层深度上,温度全日(或半日)周期振动的时空变化与跃层时空结构存在一致性,即在跃层核心深度上,跃层强度越大的时域内,温度全日(或半日)周期的振动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457.
广西北海银滩侵蚀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王增军  张建兵 《海洋学报》2020,42(7):147-154
广西北海银滩是一处典型的强潮海滩,以滩面宽阔、砂质纯白为特征,为当地的一处著名旅游景点。近年来银滩也出现了岸线后退、滩肩消失、沉积粗化等侵蚀迹象。为了研究银滩侵蚀的动力机制,本文对银滩海水浴场当前的滩面高程、坡度以及滩面后退距离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基于2016?2018年间的滩面高程动态变化,分析了冬、春季风浪和台风期间水位、波浪特征与滩面侵蚀之间的关系,并进而探讨了最有可能造成银滩侵蚀的台风路径。研究表明,1985年以来的滩面最大后退距离为80 m,侵蚀造成海滩上部滩面坡度降低,使得海滩上部的剖面形态向上凸状转化。冬、春季节的风浪叠加高水位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滩面侵蚀,并在海滩上部形成脊槽地貌,但是这种侵蚀会被夏季西南向涌浪导致的回淤所恢复。造成银滩侵蚀后退的主要原因是2003年以来风暴潮重现频率增加。发源于西太平洋,经海南岛北部或雷州半岛进入北部湾的台风可以导致显著的海岸增水,最易于引起强烈的海滩侵蚀事件。银滩东侧的渔港码头阻断了自东向西的泥沙沿岸净输运,也是加剧银滩侵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8.
利用GIS技术进行电网管理和规划是实现电力信息化、建设"数字电力"的必由之路。论文在分析电网规划的特点基础上,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思想引入电网规划设计中,以ArcSDE GeoDatabase的版本操作和基于权限控制的数据表技术,作为空间数据协同操作和业务属性数据协同操作的技术基础,建立了协同式电网规划系统,系统的实践应用证明了系统的高效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459.
460.
阿拉善地块南缘龙首山西段石炭—二叠纪岩浆活动受控于南侧祁连造山作用,还是与北侧的中亚造山带相关,一直存在争议。该问题直接影响到对本区构造属性的确定及进一步找矿方向。为此,作者通过野外露头及岩心观察、结合室内薄片鉴定、岩石化学分析及年龄测试,对该区中酸性岩体的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山头窑地区有 3 个期次岩浆侵入,第一期次侵入岩为白岗岩,为钙性-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206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为(304.3±2.2)Ma,87Sr/86Sr 初始值为 0.712 568,143Nd/144Nd 初始值为 0.512 205,具壳幔混合型花岗岩特征,可能与俯冲环境有关;第二期次侵入岩为石英闪长岩,为偏铝质、钙性-钙碱性岩系,显示火山弧花岗岩特点,206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为(287.5±2.4) ~(285.2±1.6) Ma;第三期次侵入岩为二长花岗岩体,为碱钙性-钙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