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3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冀北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及其区域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冀北地区是燕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在早、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对比问题上仍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通过对冀北下板城—带早、中侏罗世地层的详细研究,重新划分了该区的早侏罗世地层,对早、中侏罗世地层进行了区域对比。主要结论有:①原冀北地区的“下花园组”依岩石组合、碎屑成分变化可解体为3个组,即下花园组、龙门组和九龙山组;②原冀北地区使用的“九龙山组”与京西地区的九龙山组含义不同,建议归入髫髻山组;③经过重新划分后,冀北地区的早、中侏罗世地层与京西地区可以完全对比。本研究结论对于燕山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格架的建立和构造地质演化过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辉钼矿的矿物学研究对于辉钼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成因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手标本及镜下显微观察,并结合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数据,探讨了四川会理拉拉IOCG矿床不同类型辉钼矿的产状、晶体化学式及多型特征,以及对应期次成矿热液的温度。结果表明,本矿床共有2期辉钼矿矿化,其中辉钼矿(Ⅰ)形成于变质热液期,呈浸染状填充于黑云母片岩中,与萤石、黄铜矿、磁铁矿共生,镜下呈鳞片状、规则的板柱状,其多型为2H型,可能形成于温度较高的环境;辉钼矿(Ⅱ)形成于叠加热液期,呈团块状填充于黑云母片岩中,与方解石、黑云母、黄铜矿共生,晶体粗大,呈片状集合体产出,其多型为2H+3R型,可能形成于相对中低温的环境。结合2期辉钼矿矿相学、多型、晶体化学式特征,指示辉钼矿(Ⅰ)与钼矿(Ⅱ)可能有着不同的成因及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3.
燕山地区位于华北板块的东北部 ,自晚古生代华北板块与蒙古板块的拼合后 ,燕山地区进入板内构造演化阶段。以往燕山造山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侏罗世开始的燕山运动 ,而对已经发现的印支期构造的详细研究比较缺乏。通过对辽西凌源太阳沟地区进行详细的构造解剖分析和大比例尺地质填图 ,揭示出在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期间 ,该区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构造变形。即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早期 ,发育由东往西逆冲的后展式逆冲推覆 ,早侏罗世晚期由西往东逆冲的前展式逆冲推覆和早侏罗世晚期崩塌滑覆构造。三期构造变形显示了燕山造山带早期构造的非极性演化特征 ,也显示了燕山地区的快速抬升和剥露过程。短时期内三期逆冲构造推覆方向的反转 ,显示了板内变形的特征 ,结合已经确定的变形时代及构造指向 ,作者认为它们很可能是对晚三叠世秦岭—大别碰撞带和侏罗—白垩纪蒙古—鄂霍茨克碰撞带的远程构造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等分析方法,对鄂西贡水砚石进行成分、结构的表征,用贮墨实验表征砚石的性能,对砚石开发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鄂西贡水砚石主要矿物成分为白云石、方解石、水云母以及石英。可见光谱吸收峰位于378 nm、437 nm和540 nm附近,分别为Fe3+由6A1g基态到4A1g或4Eg的跃迁、氧八面体中Fe3+的电子跃迁吸收及氧八面体中Fe2+的自旋禁戒跃迁所致。光学显微镜下矿物排列致密,孔隙度极小,多在0.01 mm以下,砚峰密度0.6~0.7个/μm2,砚石类型属于中锋砚石。不同条件下贮墨时长1.3~60.0 h。为鄂西砚石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工艺矿物学近十年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工艺矿物学在过去十年中的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矿物加工和冶金工艺矿物学的发展与应用;初步建立了矿物-生物浸矿机制和各类微生物冶金的制约因素,为生物选矿和冶金过程中工艺矿物学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2)新的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使工艺矿物学开始从定性走向定量;探测和揭示了微生物在分子水平上与矿物表面相互作用和能量转换.这些研究将有助子了解微生物矿产开采和微生物选矿和冶金的控制因素的机制,为建立一个新的选冶工艺矿物学打下了深厚基础.(3)将矿物的晶体化学,矿物物理学,量子矿物学与工艺矿物学紧密结合,使这门应用学科不仅在选、冶、加工工艺等提取其中的某种有用元素,而且也促进了新兴的矿物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总之,在未来新的分析技术发展中,将被更广泛地用于研究矿物质,矿物-水界面和矿物-微生物界面,这不仅在新型的工艺矿物学发展中取得了好的成果,而且在环境矿物学,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燕山板内造山带东部辽西、冀北地区,晚三叠世末—中侏罗世期间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滑坡、泥石流沉积和成群的巨大岩块崩塌事件。辽西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邓杖子组是一套以碳酸盐岩砾岩为主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及深水浊积岩序列,邓杖子组中砾岩的砾石成分自下而上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即邓杖子组下部砾岩砾石时代新而上部砾岩砾石时代老。其中最新的砾石成分是来自于邓杖子组之下的晚三叠世水泉沟组的安山岩,砾石时代的倒序显示同构造剥蚀-沉积的特点。同时,邓杖子组沉积组合也反映出伸展盆地的沉积特点。邓杖子组沉积后不久,在辽西—冀北的其他地区,还发育许多早—中侏罗世巨大的崩塌岩块,野外见到的最大岩块延伸长度超过4km。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成群发育的巨大崩塌岩块都是在地壳快速隆升过程中发生的同构造沉积记录,这从构造-沉积学的角度显示燕山地区在早中生代曾经发生过强烈快速隆升。  相似文献   
17.
水泉沟组分布在辽西凌源地区,不整合覆盖早中生代第一期推覆构造系统,其上又被稍晚形成的燕山早期推覆构造所掩覆.水泉沟组辉石安山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为230.4Ma±3.1Ma.测试结果表明①辽西水泉沟组时代为晚三叠世;②燕山地区晚三叠世安山质火山岩很可能代表一种拉张的构造环境;③燕山地区早中生代早期挤压逆冲构造发育于早中三叠世,即燕山地区印支阶段早期为挤压逆冲,晚期为伸展构造.  相似文献   
18.
高岭土的化学成分与表面电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 ,研究了高岭土中高岭石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与表面电性之间的关系。硬质和软质高岭土具有相近的表面零电点 (pzc)值 ,几种硬质高岭土的 pzc值的变化范围为 2 .6~ 3 .8。pzc值与其中的SiO2 的重量百分含量呈正相关 ,与Al2 O3的呈负相关。高岭石的结晶度指数 (CI)并不是决定高岭石pzc值的主要因数。在较宽的pH值范围 ,硬质高岭土比软质高岭土的电位低。在高岭石晶体端面上的等电点 ( pH 7.3± )处 ,高岭土表面的Zeta电位与TFe的重量百分含量呈负相关性 ,与高岭石的结晶度指数 (C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辽西牛营子地区晚三叠世逆冲构造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燕山陆内造山带侏罗纪的构造及其研究已广为报道,但确凿的三叠纪构造分析明显不足,对辽西凌源牛营子地区详细的构造地质调查揭示该区晚三叠世晚期存在的逆冲构造,盆地东部中侏罗世郭家店组之下覆盖着一套晚三叠世逆冲叠瓦构造,其运动指向,黄土坡以西逆冲叠瓦构造由西向东推覆;黄土坡以北弧形断裂由北向南逆冲,为派生的运动。逆冲断裂带控制的槽地之中发育同逆冲期邓杖子组灰岩--白云岩质角砾砾岩,我们的资料表明,对杖子组时代应属晚三叠世晚期,与晚三叠世老虎沟组基本是连续过渡的,原定牛营子盆地早-中侏罗世地层是倒置的,正常的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序列自下而上应为老虎沟组,邓杖子组,水泉沟组,郭家店组,晚三叠世晚期逆冲构造事实的确定说明,燕山陆内造山带至少从晚三叠世起就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其早期形变历史对于认识区域构造演化和陆内变形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晓文  李泽琴  王奖臻 《地质论评》2019,65(Z1):225-226
正氢、氧(H、O)同位素在地质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成矿流体的来源与演化方面的研究(郑永飞等,2000, Deng J et al., 2009),其同位素值可用于直接与自然界水组成范围进行比较,由此指示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流体的混合特征(徐九华等,2011)。四川拉拉IOCG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矿区地层主要包括:下元古界河口群(Pt_1hk)、会理群通安组(Pt_1t)、上三叠统白果湾组(T_3b,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