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1.
马有华  左正金  王伟峰  刘春华  刘艳刚 《地下水》2009,31(4):128-129,138
魏家沟滑坡区位于伊河上游魏家沟河北部的斜坡区,为一多期活动的滑坡群,研究其滑坡形成机制和稳定性评价对于后期防治有极大的意义。从滑坡基本条件入手,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计算和评价了滑坡体的稳定性,为后期滑坡的防治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鲁北平原地下水同位素年龄及可更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笔者采用大量的地下水环境同位素数据, 利用天然放射性氚和14C的通用测年技术, 分别估算浅、深层地下水的形成年龄, 评价地下水的可更新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鲁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自当地的大气降水和引黄河灌溉水, 循环速度较快, 循环时间20~50 a, 更新能力较强。深层地下水主要起源于古代大气降水, 是在比现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由大气降水入渗形成, 循环速度较慢, 循环时间8~20 ka, 更新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
乳腺纤维瘤是发生于乳腺的良性肿瘤,育龄期的青年女性多发。情志不畅、肝气郁滞、痰湿血瘀、经络阻滞为其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采用自拟乳没四子膏(乳香、没药、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吴茱萸)配合针刺(双侧肩井、屋翳、乳根、合谷、三阴交及瘤体上下左右)治疗,收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证疗效。  相似文献   
14.
在简述韧性变形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韧性变形带分类,依据变形区域应力场型式,可以将韧性变形带划分出水平拉伸式、正断拉伸式、碰掸挤压式、逆冲推覆式,以及走滑式等五种基本类型。若从变形构造相色度出发,又可以将韧性变形带划分出四种类型,即构造片麻岩带、变晶糜棱岩带、(狭义)糜棱岩带和构造片岩带。  相似文献   
15.
基于笔者最近几年对构造片岩所做的研究工作,着重阐述了构造片岩的术语含义、组构及与区域变质片岩的区别、归属及分类、成因与变形机制、形成环境及伴生动力变质作用特征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伟德山岩体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相学标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山东荣城伟德山岩体的暗色微粒包体和寄主花岗质岩石的野外地质,岩体构造环境,特别是岩相学的研究,着重阐述了伟德山花岗质岩浆的混合作用特点和岩相学标志,并首次提出伟德山岩体是二长花岗质岩浆和辉石闪长质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蠕状石成因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华  陈华 《世界地质》1996,15(1):7-12
重点介绍了蠕状石成因的研究现状和目前流行的几种成因假说,并对其进行了讨论和评价,尤其对“出溶硅氧泵模式”假说的蠕状石出溶的原理、过程和“硅氧泵”的实验机理、数据等、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论鲁东造山带成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透视山东的三维地质模型数据库建设为例,以数据录入、钻孔标准化、剖面绘制、三维地质模型建设、三维地质模型检查等建模工作流程为主线,充分利用现有地质资料,最大限度优化提升各环节的操作流程,对数据质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障三维地质模型成果的数据精度,提高建模结果的可靠性,让地质成果为地质找矿、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等提供最重要的支撑和服务。  相似文献   
20.
伟德山岩体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相学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荣城伟德山岩体的暗色微粒包体和寄主花岗质岩石的野外地质,岩体构造环境,特别是岩相学的研究,着重阐述了伟德山花岗质岩浆的混合作用特点和岩相学标志,并首次提出伟德山岩体是二长花岗质岩浆和辉石闪长质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