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72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荆思佳  肖薇  王晶苑  郑有飞  王伟  刘强  张圳  胡诚 《湖泊科学》2022,34(5):1697-1711
湖泊蒸发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是水文循环响应气候变化的指示因子,因此研究湖泊蒸发的控制因素,对于理解区域水文循环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太湖中尺度涡度通量网避风港站观测数据校正JRA-55再分析资料,驱动CLM4.0-LISSS模型,并利用2012-2017年涡度相关通量数据和湖表面温度数据检验模型模拟蒸发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在太湖的适用性;估算了1958-2017年间太湖的湖面蒸发量,并利用Manner-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了湖面蒸发的变化趋势,寻找太湖实际蒸发的年际变化的主控因子.结果如下:校正后的JRA-55再分析资料模拟的太湖蒸发与观测值之间存在季节偏差,但是季节偏差在年尺度上相互抵消,再分析资料可用于年际尺度太湖蒸发变化的模拟;1958-2017年间太湖蒸发量以1977年为界,先下降(-3.6 mm/a),后增加(2.3 mm/a);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向下的短波辐射是太湖1958-2017年间太湖蒸发变化的主控因子,向下的长波辐射、气温、比湿也对湖泊蒸发年际变化有一定影响,但是风速对蒸发量的年际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2.
松嫩平原近20年土壤盐渍化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6年(TM)和2001年(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RS-GIS集成技术,对松嫩平原盐渍化土地的现状、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这15年中,松嫩平原盐碱地面积增加了21.7112×104 hm2,每年增加1.45×104 hm2,年平均增长率为1.4%.其中轻度盐渍化土地增加8812 hm2,年平均增长0.16%;中度盐渍化土地增加3.8306×104 hm2,年平均增长0.64%;重度盐渍化土地面积增加了16.9994×104 hm2,年平均增长了4.2%.气候变暖,降水减少,人为活动增强是盐渍化程度加重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3.
为提高我国对风暴潮灾害的灾情评估和防灾减灾水平,文章分析风暴潮灾害现场调查的工作机制和规范。研究结果表明:风暴潮灾害现场调查主要包括前期准备、现场调查、报告编制和成果归档4项工作内容;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制定调查方案、制作调查底图和配置调查装备,现场调查内容包括气象水文情况、承灾体受损情况、风暴潮淹没情况和防灾减灾措施,报告编制内容包括灾害基本情况、现场调查情况、灾害损失情况、灾害应对情况以及发现的问题和建议,成果归档类型包括记录类等6类。  相似文献   
94.
以共和县橡皮山地区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为基础,对磁测数据进行多项处理,并结合区内地质资料,对该地区岩浆岩的分布与磁异常的关系以及隐伏侵入岩的分布规律、状态及产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
向军文  刘强  隆东 《探矿工程》2008,35(11):7-9
通过对空气正循环水平井的注气量进行实验研究,得出实际注气量应是满足关键点处最小动能时,将井底理论计算压力扩大17倍以后所对应的注气量,这对实际钻井前的设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6.
计算机真实感图形技术在数码城市可视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强 《四川测绘》2001,24(4):156-158
目前,数码城市的建设正逐渐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热点,如何真实,生动,实时地表现城市面貌,是数码城市建设要达到的关键目标之一。本文对计算机真实感图形技术在数码城市可视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7.
采集康平、沈北、东梁、辽阳、阜新、浑江、舒兰、海拉尔、珲春、凉水、七台河共11处煤矿样品,设置了燃烧试验,使煤在近密闭燃烧炉中燃烧,杜绝飞灰造成的物质损失,然后测定煤及其对应灰分的238U、232Th、226Ra、40K活度.分析得出:在理论燃烧状态下,假设燃烧无飞灰产生,煤灰的238U、232Th、226Ra、40K天然放射性核素富集因子f与煤灰分比Ad的乘积为1.根据煤燃烧后核素的迁移富集规律和影响辐射水平的核素权重,提出了应用于煤的比活度、吸收剂量率、年吸收剂量、内辐射指数等放射性环境评价参考值.经11处煤矿验证,评价结果可以反映煤灰的辐射水平,辐射水平排序与实际测量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8.
针对实测水位资料中存在余水位的问题,进行气象因素中风与余水位的相关性以及风对余水位的延迟效应的研究。用统计分析法对青岛站数据分析得出,偏北风对减水贡献较大,偏南风对增水贡献较大;进一步对比分析得出:风对余水位的影响有一定的延迟性,延迟时间的长短与风速的大小成线性关系,风速越大延迟时间越短,造成的余水位变化幅度越大。通过本文分析可以为进一步研究余水位的特性、改进水位预报精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
北山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汇部位,总体上为一近东西向展布的构造-岩浆活动带。风雷山白山组岩性主要为紫红色流纹岩,流纹质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英安质、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夹少量灰色英安岩等,依据喷发特征和岩石空间叠置关系将其划分为一段、二段。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流纹岩Si O2含量高(77.05%~77.52%);K2O/Na2O1(1.03~1.07);Ti O2(0.06%~0.19%)、Ca O(0.38%~1.04%)、Mg O(0.09%~0.17%)含量低,岩石的里特曼指数平均为1.74,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P、Ti,稀土总量平均为138.47×10-6,轻稀土总量(ΣLREE平均为127.55×10-6)明显高于重稀土(ΣHREE平均为10.92×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变化于6.37~7.88,平均为7.05;(La/Sm)N变化于4.51~4.61,平均为4.55,Eu具较为明显的负异常(δEu平均仅为0.62)。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构造背景为陆缘弧。流纹岩LA-MCICP-MS锆石U-Pb年龄为(318.5±1.2)Ma,结合区域地质特征,白山组应形成于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100.
为探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植被变化和水库修建活动)对入海水沙变化的影响,运用HydroTrend3.0.4水文模型,对1958—2012年,3种情景模式(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下)鸭绿江流域的入海水沙进行模拟,定量估算出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入海水沙通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958—2012年间气候变化驱动、人类活动驱动以及两者共同作用的流域年入海径流量分别为264.5×10~8、264.3×10~8和263.7×10~8 m~3/a,年入海输沙量达到5.53、1.62和1.59Mt/a,而流域多年实测入海径流量与输沙量分别为259.2×10~8 m~3/a和1.48Mt/a。气候变化驱动下,不同年际间的降雨量变化(即暴雨和干旱的频率和强度)是导致鸭绿江流域年均入海径流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而频发的山洪是年均入海输沙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流域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成为鸭绿江流域年入海输沙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流域人类活动对入海输沙量变化的贡献量为3.94Mt/a,其中流域植被变化导致水土流失量增加1.20Mt/a,而流域大坝拦截了5.14Mt/a的入海沉积物,76.4%的入海沉积物被鸭绿江流域的梯级水库所拦截。因此,估算1940年鸭绿江流域修建水库前,其入海输沙量达到6.73Mt/a,约为现在鸭绿江入海输沙量的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