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青藏公路冻土区公路横断面地温时空分析方法,获取地温时空变化规律,为公路结构设计、维护及保温材料的选取提供依据。传统的分析方法主要通过绘制地温折线图研究地温随时间或深度的变化规律,方法简单,结果易于理解和应用,但较难发现地温的时空变化规律。该文提出基于GIS的公路横断面地温时空分析方法。选取西大滩实验段编号为K2887+500的横断面为实验靶场,通过建立地温场图层、多时段融区时空动态分析等方法,得出该横断面地温经历了融区收缩、融区扩展及融区过渡3个阶段,并准确计算出各观测时间的融区范围及融区变化速度,实现了横断面地温时空量化分析,其思路对时态GIS相关开发及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
腾冲火山区微震类型与波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腾冲火山地区流动数字化地震台网的微震资料,对发生于火山区内及附近地区的24个微小地震事件进行波谱分析.采用布龙模式计算震源参数.研究这些微震震源参数,显示位于火山区南部的热海和马鞍山一带应力降较高,平均达41 bar,其它地区应力降较低,平均在0.1~4bar之间.反映了该地区应力场背景较高,主要以小震群、微破裂及汽爆等方式释放应力.通过对微地震记录事件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将腾冲火山地区微地震事件划分为四个类型,即包络型、汽爆型、高频型和震群型.  相似文献   
93.
刘学军 《北京测绘》2014,(6):142-145
为了更好地利用已有大地测量成果、GPS测量成果,必须进行不同坐标系统之间的坐标转换。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参考椭球建立的大地测量坐标不同,特别是地方坐标和国家坐标经常进行转换,因此研究平面坐标转换及参数的确定的数学模型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95.
中国是维持全球氮平衡的关键.以大气氮沉降为例,畜禽养殖、化肥施用、能源消耗等人为扰动致使活性氮的排放量与沉降量正持续走高,欧美已率先开展氮沉降及其引发的环境与经济后果的评估.中国省级或更大尺度的沉降规模,空间分布和输移途径资料较难获取,大气传输模型(ATMs)提供了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概述ATMs的演进阶段和代表模型,并为应对我国缺乏氮沉降模拟专业模型的问题,建立一个总量近百的大气氮沉降相关模型(排放源含NH3、NOx和SO2的ATMs),以总揽世界模型发展全貌.理论上,模型的检验和相互比较以监测值与模拟值的定性分析为基础,中国面临的困境缺乏全国性的统一监测网络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事实上,大气氮沉降模型在污染场和浓度场的模拟过程中受到诸如大气环流、边界层高度等条件的制约进而影响模拟效果.NH3的特性对模型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归纳各种制约条件的相对重要性,另一方面结合模型自身架构(格网大小、垂直精度、气象场获取途径以及扩散模式的选取)、模拟过程(源排放、干沉降和扩散)、设计意图,力图以定性或半定量的方法探讨各个模型应对制约条件的能力,比较各自优劣,以期筛选出适用于模拟省域乃至全国大气氮沉降的数值模型.  相似文献   
96.
行为检测是智能视频分析的研究热点。目前,行为分析主要是基于视频图像空间,而丰富的空间场景信息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事实上,个体行为与空间场景紧密关联,不同场景可能具有不同的行为表征。本文以审讯室的典型微空间场景为例,以刑讯逼供行为检测为研究内容,探究空间场景约束下的个体异常行为检测方法。首先,从行为变量的概念出发,解析了刑讯逼供的行为变量和行为类型;其次,分析了刑讯逼供行为变量的视频特征,并设计了相应的行为变量检测模型;再次,通过灭点计算实现了空间场景和视频图像的双向映射关系的解算,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顾及空间场景的刑讯逼供行为分级分类检测策略;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对本文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97.
基本(准)站气象台站目前采集地面气象资料均采用两套设备。一套是人工观测,通过传统的目测和直接感应的观测方法;另一套是通过地面有线综合遥测仪自动采集每个正点的压、温、湿、风、降水、地温等气象要素。通过对运行一年来自动观测站与人工观测站各气象要素资料的对比分析,找出自动站观测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之间的差异,为气象资料的连续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
在讨论不规则三角网插值方法特点和地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顾及地形特征的不规则三角网二次插值方法。这种插值方法同时兼顾地形特征、插值精度和计算速度,还根据地形特征对不规则三角网进行了编码分类,就各类型的不规则的插值计算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
基于GIS的秦岭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质量因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分析大熊猫栖息地环境现状,将影响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因素归为4类:地形因素、植被因素、食物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根据陕西省秦岭山区第三次大熊猫栖息地调查资料,应用GIS空间数据内插分析及统计技术,从海拔高度、坡度、坡向、森林起源、乔木郁闭度、灌木盖度、竹子盖度、竹子生长状况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等方面系统分析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状况,绘制各自然要素的空间分布图,得出结论:现有调查区的大部分区域适宜大熊猫栖息。同时,探讨人类社会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影响,指出人类生产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的负面影响仍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00.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总被引:213,自引:21,他引:213  
李平  李秀彬  刘学军 《地理研究》2001,20(2):129-138
土地利用的基本竞争模型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驱动力分析的理论基础。把握土地利用个体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关系,尤其是它们之间的矛盾及其地区差异,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宏观分析的有效途径。工业化城市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矛盾。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选取11项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分省份计算了驱动力指数。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以生存型经济福利驱动和环境安全驱动为主,而东部地区以比较经济福利驱动和食物安全驱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