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DEM流径算法的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学军  晋蓓  王彦芳 《地理研究》2008,27(6):1347-1357
流径算法是分布式水文模型、土壤侵蚀模拟等研究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决定着汇水面积、地形指数等许多重要的地形、水文参数的计算。本文以黄土高原两个典型样区的不同分辨率DEM为研究对象,对常用的五种流径算法(D8、Rho8、Dinf、MFD和DEMON)通过相对差系数、累积频率图、XY散点分布图等进行了定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算法的差异主要集中在坡面区域,汇流区域各类算法的差别较小;算法差异在不同DEM尺度下都有所体现,但高分辨率下的差异会更明显;在地形复杂区域,多流向算法要优于单流向算法。研究也进一步指出汇水面积、地形指数等水文参数对流径算法具有强烈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22.
美国ESS200型电落锤是一种重复性好、便于运输和移动、可操作性强、经济实惠的绿色环保人工震源.可用于结构探测,又可用于地下介质物性变化的动态监测.在野外使用过程中,由于设计缺陷,容易发生故障,针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故障和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并通过加装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处理措施,使之成为自动控制的编码震源.  相似文献   
23.
腾冲火山区剪切波和尾波衰减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云南腾冲火山地区观测的地震数字化记录进行了尾波和剪切波的衰减测量。用AkiandChouet和Sato单次散射模型获得 5 2秒和 18秒流逝时间尾波的品质因子分别为Qc (f) =5 7×f- 0 94和Qc (f) =2 6×f- 0 95 ,表明地壳上部和地壳上地幔的地震波衰减频率变化率一致。两者均未显示出活火山地区尾波衰减的异常特征。尾波掠过空间椭球的平均半轴 ,前者约为 80km ,大大超出了腾冲火山分布的地理范围 ,后者约为 30km ,在腾冲火山分布的地理范围之内。用尾波规一双台S波振幅比法进一步缩小所用地震波掠过的空间 ,最后获得了S波随频率的衰减有类似于前人报导的活火山地区尾波频率衰减的特征 :相对于低频 (1 5~ 6Hz) ,高频 (6~2 0Hz)的Q- 1s 变化很小。从地表位置看 ,腾冲最年青的全新世的马鞍山和老龟坡火山就在S波掠过范围内 ,打鹰山火山也在近旁。这一结果表明在这三座火山体之下存在低速高衰减体。火山或处于休眠状态 ,或在消亡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4.
近景摄影测量是实现地面目标高精度三维建模的主要方法之一。实际摄影测量过程中,普通数字摄像机在拍摄与镜头距离不同的多个目标时,无法同时聚焦到所有目标而使近景影像各处都清晰。本文以不同聚焦点近景影像的融合为研究内容,以图像一层小波分解的高频系数能量为影像清晰度衡量指标。通过计算小波影像能量,将整幅影像划分为清晰区域、模糊区域及二者的交界区域。对于清晰区域和模糊区域,将清晰区域的像元值直接应用于融合影像,而对于二者的交界区域,将curvelet变换所得初始融合影像的像元值应用于对应位置处的融合影像,从而得到融合影像。最后,用两组实例数据对融合方法进行了验证,并采用信息熵、均方根误差和峰值信噪比三种客观评价准则,对所得融合影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5.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宁洱地震现场流动台网监测资料进行精确定位,结合云南区域测震台网地震波资料,给出了宁洱地震主、余震的震源参数,分析讨论了宁洱地震的震源过程。研究显示,宁洱6.4级地震发震构造为NW向断裂,主破裂走向约N50°W,倾向WS,倾角约80°,断层性质为走滑型。断层破裂长度约为30km,宽度约5km,破裂面深2~12km,断层走向与宏观等震线长轴方向基本一致。震源参数研究表明,宁洱震区地震矩范围为1012~1018N·m,震源破裂半径为300~3500m,应力降为0.0044~14MPa。高应力降地震事件主要发生在4~10km深度范围内,表明该深度区是宁洱地震的主要活动区域。地震应力降随时间逐渐衰减,表明宁洱地震序列类型为主震—余震型。  相似文献   
26.
基于ASF技术提出一套集视频采集、发布及播放于一体的具有定位信息的移动视频采集系统。详细介绍具有定位信息移动视频采集系统的组成,并逐一阐述各个组成部分实现的关键技术,并对本系统在南京市范围内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移动视频采集系统方案是切实可行的,真正实现了移动环境下视频、音频、GPS信息的实时同步通信传输。  相似文献   
27.
随着地球数字化、区域数字化、行业数字化等概念的提出和实施,对地观测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日趋成熟和广泛应用,国家级、区域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更新以及与之相应的信息共享、分发机制的相继完成,地理信息产业已由应用需求、技术拉动迈入地理信息服务阶段,知识发现、数据定制和信息服务已成为当今GIS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8.
格网DEM地形模拟的形态保真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现有格网DEM地形模拟的失真现象,研究DEM地形模拟失真的根源.提出了DEM地形形态保真度的概念,探讨了建设高保真DEM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DEM内插方法与可视性分析结果的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际采样的散点数据为原始数据,利用反距离权、样条函数、克里格、自然邻点内插、TIN内插5种内插方法生成规则格网DEM,并对其可视性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相关分析,揭示不同内插方法对可视性分析结果的影响规律和可视性分析对内插方法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可视性分析对内插方法比较敏感,不同的内插方法会得到不同的可视性分析结果,其中相关程度最强的是样条函数内插和克里格内插、自然邻点内插和TIN内插。  相似文献   
30.
采用中日合作,分别布设于东川垂直竖井中地下200m、100m 和地面3个位置的高精度数字化地震仪记录的地方震资料(震中距8.5~95km,震级ML1.3~5.1),用频谱比的分析方法计算了东川地区不同深度(-100m 和地面)的场地放大因子.在8个频率(f =0.75,1.0,1.5,2,3,4,5和12Hz)上所对应的在-100m 处的3个分向(N-S,E-W,U-D)的场地放大因子(与-200m 处相比),当0.75Hz f 2Hz时,为1.0~1.49;当2Hz< f <12Hz时,为0.47~0.99;在地面,3个分向在8个频率上所对应的场地放大因子(与-200m 处相比)均大于1,其值为1.6~7.63.-100m 处的S波和尾波场地放大因子与地面的S波和尾波的场地放大因子的相关系数,当0.75Hz f 2Hz频段时,分别为0.82和0.81;当2Hz< f<12Hz频段时,分别为0.47和0.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