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21.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在中始新世裂陷期文昌组沉积早、晚期之间存在明显的构造转换,该构造事件对古近系源?汇体系的形成和演变有重大影响.基于研究区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本文认为构造转换控制了裂陷期源?汇体系的盆山地貌、物源供给、搬运方向及沉积样式等基本要素,并影响深层古近系储层条件.而且在构造转换的制约下,研究区发...  相似文献   
22.
利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EPMA)对黄海南部野生银鲳和鮸鱼的耳石进行了锶和钙沉积特征的初步分析。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鱼类耳石的Sr/Ca之间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银鲳耳石Sr/Ca比,在耳石核心及相邻处为低值区(5.86±0.92);3段Sr/Ca高值区分别为近核心部(7.88±1.28)、第1龄处(9.44±1.82)及耳石边缘(7.91±1.38);揭示银鲳孵化和早期发育应需要盐度适中的生境,当龄鱼在后期的生长中需洄游经过两段高盐生境(其中之一在第1龄时)。鮸鱼耳石Sr/Ca比波动表现为耳石核心处(7.72±0.97)高于其余部分,反映了鮸鱼孵化及初期发育阶段可能生活在高盐度生境,而当龄鱼随后阶段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则会洄游至盐度有所降低的生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23.
珠一坳陷在中始新世文昌裂陷期幕内存在显著构造转变,该构造事件对烃源岩发育、储层形成及油气运聚等成藏的基础条件有重要影响.基于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录井等资料研究表明,在构造转变制约下,早、晚文昌期生烃中心及物源体系出现明显迁移,使得高丰度暗色泥岩和大型块状砂岩在纵、横向上错层叠置发育;二者在时空上多期次叠加、耦合,控制了下构造层优势汇聚和上构造层油气再分配;二级构造带上丰富的圈闭类型为油气成群成带分布提供良好的存储场所.构造转变导致生储运聚等成藏条件发生变化,在珠一坳陷形成烃源迁移型、物源迁移型和断裂转换型3类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24.
本文针对2020年全国公众防震减灾科普满意度调查工作,设计了防震减灾科普公众接触率、受众收获评价、公众满意度和需求等指标,量化衡量防震减灾科普在公众中的触达现状、公众的收获评价、反馈评价和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公众与防震减灾科普的接触较普遍,受众收获评价和满意度评价总体得分较高。防震减灾科普公众接触率在不同城乡、年龄、学历、职业等层面的群体差异较明显。科普活动的公众接触率相对较低,受众收获评价较高,公众对活动新颖性的满意度评价低于活动组织管理。科普作品的公众接触率最高,但受众收获评价较低,在促进公众技能提升方面具有明显短板,公众对作品形式新颖性的满意度评价低于内容通俗易懂性。科普场所的公众接触率最低,但受众收获评价最高,对公众知识、技能、意识的提升作用较好。公众对科普场所信息查找便利性的满意度较低,导致科普场所满意度评价低于科普活动和科普作品。分析表明,需重视公众需求和反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科普效率。  相似文献   
25.
利用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 ,模拟出中国大陆的长期平均运动状态。其位移场与当前GPS结果比较有很强的一致性和较小的差异性 ,这从一方面说明了各时期板块边界的运动状态可能只是在均衡状态附近的幅度不大的震荡。进一步分析其应力场 ,由于海洋板块的俯冲 ,在大陆东部边界产生挤压、引张、挤压应力相间的情形 ,华北地区出现引张力作用 ,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大陆东部的剖面 ,进一步证明大陆东部应力性质的变化 ,并且由于大陆岩石圈本身分层流变性会使应力逐渐集中到黏滞性较大的地壳部分。模拟显示在大陆岩石圈剖面中形成规模不等的位移对流环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6.
全球主要火山灾害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火山灾害各种致灾因子的物理过程和灾害特点,根据文献中记载的全球火山灾害,在进行火山灾害分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全球火山灾害分布特征.全球主要的火山灾害分布在8个主要区域.有记载的火山灾害在热带占73%,远高于火山喷发分布于热带区的比例.全球两个最强烈的火山灾害分布区都是围绕着位于板块结合部表现为复杂构造结的班达海和加勒比海,而且每一个灾害区都有3条分支.热带区第3个灾害区为中非区,地幔上隆是这里主要的动力学背景.本文还研究了1700年以来火山灾害时间分布特征,以及1993年以来各种火山灾害发生频次.  相似文献   
27.
海洋微藻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初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鼠乳腺癌细胞株tsFT210的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坏死以及对卤虫的毒性为活性指标,对48种海洋微藻的甲醇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以卤虫毒性为活性指标时,9种海洋微藻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以tsFT210为筛选模型时,也有9种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中3种为明显的细胞凋亡诱导活性、2种为细胞坏死性活性、1种为G2/M期抑制活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开拓海洋微藻药用新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28.
气枪震源地震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迄今为止,人类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组成和演化的知识仍主要来源于人们从天然地震引起的地震波中获取的信息.尽管天然地震能量大、探测范围广,但其发生的频率低、位置不确定、定位精度差,因此利用天然地震探测地球内部精度相当低.与天然地震相比,人工震源的位置及激发时间可以精确控制且重复性好,因此具有很高的探测精度.但常用的人工震源(如爆破震源、电火花震源、锤击震源及列车震  相似文献   
29.
首先分析对比了国产小型IMU/GPS组合导航获取的小POS数据特点,因仪器精度有限引起的测量误差无法在成像过程中消除,相位误差导致了Mini SAR影像中部分目标成像出现方位向散焦、模糊,导致目标像点坐标出现误差。将传统定向参数计算方法用于Mini SAR单幅影像定位时,地面控制点数量、像点坐标、定向参数误差向量的限差、地形特征、DEM分辨率及POS数据精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定位结果。当对定位精度要求不高时,多项式插值POS数据获取的天线相位中心的空间位置、速度比拟合更准确。  相似文献   
30.
提要:基于烃源岩热演化及生烃期、断层活动差异性及其定量评价等综合分析,对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生烃期断层活动差异性与新近系油气富集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力烃源岩大量生烃的新近纪至第四纪时期,断层活动差异类型可分为早盛晚衰型、渐盛转衰型、渐衰转盛型、早衰晚盛型、稳定活动型五种,差异系数(FDC)能较好地反映断层活动差异与新近系油气富集的关系。综合明化镇期断层活动速率及差异系数将断层控油级别分为Ⅰ、Ⅱ、Ⅲ类,其中断层活动速率及差异系数相对较大的Ⅰ、Ⅱ类断层控制的有利圈闭油气较为富集;而断层活动速率及差异系数较小的Ⅲ类断层控制的圈闭油气富集程度差,断层活动速率控制油气运移规模,差异系数控制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