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210)Pb年代学方法测定东北玛珥湖沉积速率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量湖泊沉积物中过剩的210pb可以推断沉积物的年龄,建立近代(约150aB.P.)沉积物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103.
末次冰消期热带湖光岩玛珥湖古季风变化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末次冰消期热带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高分辨率的生物硅、总有机碳、总氮和总氢等有机地化指标记录显示了一系列百年至千年尺度的快速变化 ,表明季风环流系统运行的强烈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变化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气候事件相比较 ,表现出一定的遥相关 ,但也表现出了末次冰消期初始转暖低纬度区超前高纬度区的显著不同 ,这种变化可能与低纬度区热带水文循环的驱动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04.
利用细颗粒热释光技术对渭南,会宁黄土剖面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古土壤共15个样品进行了年龄测定。实验中,通过光晒退确定各个样品的残留热释光强度,应用残留热释光法测定等效剂量值,结果显示,在测定的热释光年龄数据基础一确定的两剖面的S0/L1、L1/S1、S1/L2界线年龄基本一致,并与SPECMAP深海氧同位素1/2、4/5、5/6阶段的界线年龄可较好对比,这也表明应用热释发光方法测定的末次间冰期以来  相似文献   
105.
柴达木盆地北缘是一条著名的超高压变质带,带内矿产资源丰富.造山带金矿广泛分布于柴北缘带内,本文着重对柴北缘金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流体的温度和同位素及成矿时代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柴北缘造山型金矿主要赋存在中元古界、寒武系和奥陶系变质岩发育的剪切带中,且多数矿体的展布与NW向的构造相关.大多数金矿成矿温度呈双峰态分布,少部分...  相似文献   
106.
采用40Ar/39Ar法和激光微区等时线方法,对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利文斯顿岛东部产出的鲍勒斯山组火山岩重新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表明,45D安山质熔岩和262玄武安山质熔岩的等时年龄分别为(105.62±2.11)Ma和(111.48±2.23)Ma,其40Ar/39Ar初始比与尼尔值相当,岩石中不含过剩氩,表明等时年龄代表岩石真正的形成年龄。脉状产出的A9352细晶岩的40Ar/39Ar坪年龄为(96.7±1.6)Ma,计算得到等时年龄为96.6Ma,晚于熔岩喷发而形成。新的年龄数据证实了鲍勒斯山组火山岩形成于白垩纪。白垩纪火山活动曾影响了整个利文斯顿岛,在赫德半岛出露的鲍勒斯山组火山岩曾被较年轻火山岩所覆盖,构造抬升使其出露。  相似文献   
107.
玛珥湖高分辨率古环境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玛珥湖的形成机制和特点不同于一般的火山口湖,其特有的沉积环境是发育和保存高分辨率气候记录的理想场所。近年来国外的玛珥湖研究在解决一些重要的古气候问题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中国玛河湖分布广泛,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最近对湖光岩玛珥湖的研究已经获得了初步成果。加强中国玛珥湖的研究,从不同地区玛珥湖的沉积物中获取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信息,无论是对于研究东亚地区长期气候环境变迁历史,还是短期的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变的关系,必将会取得非常有意义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8.
贵德盆地位于青海东北部、黄河上游松巴峡以西和龙羊峡以东,北以青海南山和拉脊山为界、南依巴吉山,西靠瓦里贡山,东至扎马杂日山,四周为断裂所围限,被认为属新生代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09.
全球到2100年实现将温度上升控制在和工业化前相比2℃以内,已经成为一个政策目标。本文结合中国能源环境政策综合评估(IPAC)模型的近期研究结果,分析了实现全球2℃温升目标下我国能源活动的CO2排放情景,并对其关键因素进行研究,得到实现这些情景的可行性。研究表明,考虑到我国经济转型、能源效率提升、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的发展、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能源活动的CO2排放是可以在2025年之前,甚至更早(如在2020—2022年)实现排放峰值,峰值总量在90亿t左右,之后开始下降,这和我国在全球2℃温升目标情景中给予的碳空间相一致,支持我国未来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国际合作路径,以及国内低碳发展政策的制定。实现这样的减排路径,需要在既有的环境和能源政策之外制定针对气候变化减缓的明确和长期的政策,如碳定价。  相似文献   
110.
页岩作为典型的非常规储层,基质孔隙小,渗透率极低,水平井多级水力压裂为其商业开发的主要手段。准确模拟页岩气产能,应同时考虑水力裂隙和天然裂隙的渗流。基于离散裂隙模型和等效连续模型建立页岩气渗流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数值求解,研究不同走向裂隙组对页岩气井产能的影响。研究认为,页岩基质为气体的生产提供了主要气源,天然裂隙作为渗流的主要通道,将气体输送到水力裂缝,进而到达井筒。模拟结果表征,离散裂隙的渗流特征对于页岩气井的产能有重要影响。根据页岩储层的天然裂隙走向,可以优化相应的水平井方位。对于二维离散裂隙网络模型,水平井沿着2个裂隙组夹角的平分线更有利于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