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386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7 毫秒
631.
本文分析北部湾北部海面强风的天气气候特征,得出强风形成的三个主导因素:气压梯度,低空锋区和引导气流,并提出预报思路、经近七年来的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32.
633.
气候恢复力及其在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恢复力(resilience)一词自1973年进入生态学领域以来,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认识不断加深,气候恢复力也逐渐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理念。本文首先系统阐述了气候恢复力概念的实质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其他几个重要概念,然后在系统评估恢复力概念及其内涵的历史演变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实施气候恢复力建设的通用框架。尽管气候恢复力涉及行动主体的不同方面,而且还关系到不同部门和/或不同层次/尺度的优先选项,但希望此框架仍能对各部门、各尺度/层次的气候恢复力建设提供重要借鉴。最后以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管理为例,通过对英国皇家学会发布的《极端天气恢复力》报告进行述评,并对中国应对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管理框架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该框架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34.
西天山造山带构造单元划分及古生代洋陆转换过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天山造山带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卡拉库姆—塔里木板块的结合部,是由一系列前寒武纪微陆块、古生代洋壳残片及陆缘弧相互拼贴而成的多聚合带、多成矿带,其独特的造山-成矿过程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构造单元划分与编图,建立了古生代西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格架,认为古生代西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依次经历了:罗迪尼亚大陆裂解与北天山早古生代多岛洋盆形成阶段(Z-O_2),北天山早古生代多岛洋盆闭合与南天山洋盆开始形成阶段(O_3-S),南、北天山洋晚古生代洋盆形成与发展阶段(D-C_1),南、北天山晚古生代洋盆全面闭合与天山碰撞造山带形成阶段(C1-C_2)和碰撞后板内演化阶段(C_2-P)。  相似文献   
635.
道伦达坝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是一个中型的铜钨锡银矿床。矿体主要产于二叠系砂板岩中的断裂破碎带中,华力西期黑云母花岗岩中的断裂破碎带中亦赋存有矿体。该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石英萤石白云母电气石锡石黑钨矿阶段(Ⅰ阶段)、石英萤石黑钨矿黄铜矿毒砂磁黄铁矿阶段(Ⅱ阶段)、石英萤石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银矿物阶段(Ⅲ阶段)和方解石萤石黄铁矿阶段(Ⅳ阶段)。道伦达坝矿床主要发育富液两相包裹体(WL型)、富气两相包裹体(WG型)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Ⅰ和Ⅱ阶段均发育WL型、WG型和S型包裹体,两阶段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分别介于309~389 ℃和242~339 ℃、6.2%~46.3% NaCleqv.和5.3%~41.4% NaCleqv.;Ⅲ阶段主要发育WL型和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53~268 ℃,盐度介于3.5%~35.4% NaCleqv.;Ⅳ阶段仅发育WL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14~188 ℃,盐度介于2.1%~7.6% NaCleqv.。前两个阶段为中高温、高盐度流体,Ⅲ阶段流体具中低温、高盐度特征,而Ⅳ阶段为低温、低盐度流体。矿床的δ18OH2O值介于-10.0‰~7.2‰,δD值介于-127‰~-81‰,由Ⅰ阶段到Ⅳ阶段,成矿流体由以岩浆流体为主逐渐演化到以大气降水为主,表明道伦达坝矿床初始流体为岩浆热液,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硫同位素组成(-7.4‰~-1.2‰)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铅同位素组成(μ值介于9.3~9.7)暗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造山带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流体的多次沸腾和混合是矿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36.
总结了南极冰盖中 nss SO4 2 - 和 NO3- 的主要来源 ,通过对南极冰盖中几种主要离子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 ,结合南极冰盖中不同区域火山活动记录的时间差 ,认为南极冰盖中的nss SO4 2 - 和 NO3- 很可能是通过远距离高空传输到极地冰雪中 ,具体过程为 :nss SO4 2 - 和 NO3-在对流层顶部平流层底部呈带状输送到极地上空 ,然后辐射下沉 ,再辐散到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637.
2004/2005年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冰盖最高区域——DomeA(或称Dome Argus)地区,钻取了一支109.91m的冰芯.冰芯CH4浓度测试结果以及粒雪化模型模拟结果一致表明,该冰芯在约102.0m处气泡被完全封闭,并根据粒雪化模型计算气泡被完全封闭处冰的年龄约为4.2ka。根据冰芯碎屑样品的氢(JD)、氧(δ^18O)稳定同位素分析资料,结合东南极冰盖其他内陆冰芯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东南极内陆地区晚全新世以来气候状况较为稳定(气温波动幅度约为±0.6℃),且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DomeA冰芯中过量氘的值较高(平均值为17.1‰),是南极雪冰中过量氘的高值中心,这可能与过饱和环境下降雪过程中稳定同位素动力分馏效应有关,另外DomeA冰芯过量氘(d—excess或d=δD-8δ^18O)自晚全新世以来的升高趋势主要反映了水汽源区位置向赤道方向的总体迁移.研究结果为开展DomeA地区深冰芯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8.
本文对四川盆地北部长兴组礁和飞仙关组滩特征和分布及其控制因素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认为生物礁为海平面上升过程中形成的海侵礁,其在纵向上的分布主要位于长兴期中晚期;鲕粒滩主要是在区域海平面下降过程中形成的海退滩,其在纵向上位于飞一—飞三。礁、滩在平面上主要在广元—梁平海槽两侧呈带状分布。长兴期随着海平面的上升生物礁向海侵的方向迁移,并且其层位逐渐抬升。飞仙关期随着海平面的下降,滩向海槽中迁移,其分布层位也有逐渐抬高的趋势。控制这套地层礁、滩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海平面升降、大地构造、同生断裂及古气候。  相似文献   
639.
受静载荷的岩石在周期载荷作用下破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受静载荷的岩石在周期载荷作用下破坏及变形发展规律,在Instron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上进行了红砂岩的单轴动静组合加载试验。采用自制的一维水平静压加载装置,配合Instron电液伺服材料试验机进行了红砂岩的二维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试验表明,受静载荷的红砂岩在周期载荷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因所受静载荷的状态不同而不同,在周期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滞回圈先疏后密再疏,直至破坏;相同条件的受静载荷的红砂岩受不同周期载荷作用时,尽管其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不同的滞回圈数和不同的全应变,但仍与岩石在周期荷载作用下疲劳破坏的极限变形规律一致,并且破坏岩石所消耗的有效全应变能有向相同值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40.
Lambert冰川流域东西两侧气候环境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1993年,中国科学家参加了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对Lambert冰川流域西侧的考察,1996起,中国南极考察队对Lambert流域东侧进行了多次考察。本文基于以上考察的研究成果,对Lambert冰川流域东西两侧气候环境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ambert冰川两侧无论是降水还是温度,在几十年时间尺度上其变化趋势都存在着明显差异,Lambert冰川东西两侧从海岸向内陆近500 km断面上表面积累速率的分布截然不同,同时,Lambert冰川东西两侧的δ18O随温度的变化率 (又简称δ-温度梯度) 差别也很大,另外,反映水汽输送强度的海盐离子浓度近50年来的变化趋势相反。以上证据表明,Lambert冰川谷地可能是东南极洲一条重要的气候界线,其原因可能是特殊的局地环流 (顺时针的气旋活动) 导致不同的水汽来源,再加上局部地形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