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多参数自动记录仪对桂林岩溶试验场的降水量、水位、水温、pH值和电导率进行了监测,数据采集间隔根据参数变化的程度由2min到1h不等。结果发现,岩溶裂隙水在洪水期间pH值呈降低趋势,而电导率呈升高的不寻常变化。与此相反,对于岩溶管道水,同样是在洪水期间,它的pH值是升高的,而电导率呈正常的降低。考虑到Ca2 和HCO-3分别为地下水中主要的阴阳离子(>90%),及它们与电导率的线性关系,计算得到了洪水期间方解石的饱和指数(SIc)和水的CO2分压(Pco2)的变化情况。发现洪水时裂隙水的Pco2高于正常情况的Pco2,而它的SIc值比正常情况低。与此相对,对于管道水,尽管同一洪水期间其SIc降低,但Pco2也降低。从这些结果,可以推断,至少有两个关键的过程控制着洪水期间的水化学变化。一个是雨水的稀释作用,另一个是水-岩-气的相互作用。然而,对于裂隙水来说,后者的作用可能更重要,即在洪水期间,高浓度的土壤CO2溶解于水中,则更具侵蚀性的水能溶解更多的石灰岩,从而增强水的电导率。而对于管道水,雨水的稀释作用更重要,因为研究区较高的pH和低电导率的雨水能更快地通过管道流出,所以,要了解岩溶系统水化学的变化,仅考虑水-岩相互作用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重视CO2气体对岩溶系统中水化学变化的影响。总之,水-岩-气相互作  相似文献   
52.
不同方法萃取的溶解无机碳的δ13C值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测定水中溶解无机碳的δ13C值,通常可以利用两种方法对水中的DIC进行萃取:沉淀法和脱气法。但是,一直以来未有研究对这两种方法萃取同一水样DIC的δ13C值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尤其是对于具有高CO2分压(pCO2)的水样。本文对两组分别代表深部岩溶系统(高pCO2)和表层岩溶系统(低pCO2)的水样分别同时利用这两种萃取方法萃取其DIC然后测定δ13CDIC值。对比发现利用脱气法萃取物测定得到的δ13CDIC值要显著高于利用沉淀法萃取物测定得到的δ13CDIC值。这是因为在脱气法萃取DIC的过程中,由于水的pCO2高于大气的pCO2,水中富含12C的CO2通过扩散作用逃逸到大气中,从而使δ13CDIC值偏正。这表明利用沉淀法萃取物测定的δ13CDIC值的精度要高于脱气萃取法的精度。对两种DIC萃取方法萃取物测定的δ13CDIC值之间的差与水样和大气之间的CO2分压差进行分析后发现,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由于深部岩溶系统的水样具有很高的pCO2,富含12C的CO2向大气逸出的量相对较多,从而导致相应的深部岩溶系统线性关系的斜率和截距均比表层岩溶系统的线性关系的斜率和截距为大。文中所建立的这些线性关系为校正脱气法萃取物测定得到的δ13CDIC值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经验校正公式。   相似文献   
53.
利用苯酚- 硫酸比色法测定取贵州茂兰喀斯特自然保护区中的野生(石生、树生)铁皮石斛及贵州茂兰乡缘铁皮石斛开发种植基地人工种植的铁皮石斛(棚生)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石生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为( 27. 26± 0. 14)% ,树生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为( 26. 74± 0. 16)% ,棚生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为( 27. 2±0. 12)% ,石生、树生和棚生铁皮石斛的多糖含量几乎相同。铁皮石斛多糖是主要的药用成份,因此认为可以考虑用棚生铁皮石斛替代日益濒危的石生、树生铁皮石斛作为珍贵中药材铁皮枫斗的源材料。通过长期野外监测发现,石生、树生和棚生铁皮石斛的温度、湿度和光照都非常接近,这也是铁皮石斛多糖含量相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广西弄拉兰电堂岩溶泉水化学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军  刘再华  李强 《世界地质》2009,28(1):75-81
利用多参数自动记录仪对广西弄拉兰电堂泉无降雨时的水化学动态变化监测表明, 水中CO2 分压、温度和包气带含水状况是驱动泉水水化学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气温变化、降雨及太阳辐射的昼夜更替, 影响了植物生命活动的强弱。湿季泉水的溶蚀强度明显大于干季, 表现为方解石饱和指数 ( SIC ) 和白云石饱和指数( SID ) 较高。干湿季无降雨气候条件下, 温度对植物活动起主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5.
单生卵囊藻对DIC的利用及其对CaCO3沉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长在钙华池中的单生卵囊藻(Oocystis solitaria Wittr)为研究对象,利用pH漂移方法,探讨了封闭系统中单生卵囊藻在岩溶水和非岩溶水环境下对溶解无机碳(DIC)利用及其对水体Ca^2+沉积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单生卵囊藻在低CO2浓度时,通过胞外碳酸酐酶的催化,以HCO3^-作为无机碳源进行光合作用。在岩溶水环境下单生卵囊藻DIC利用能力要高于非岩溶水环境(4.78倍),而在此过程中对水体中Ca^2+沉积的影响也更高(2.13倍)。在岩溶水(非岩溶水)环境下,有42.6%(8.9%)的Ca^2+通过物理化学效应以CaCO3形式沉积,其余Ca^2+可能被藻体生长而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56.
层状钙华及其地球化学指标的古气候/环境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层状钙华作为高分辨率古气候环境重建记录已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关注.钙华的微层厚度、氧碳同位素组成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呈现出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特点.钙华年层的形成与方解石沉积速率或者微生物生长活性的季节变化有关;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主要受温度和沉积水体的δ18O控制,但蒸发作用(尤其是在干旱区)也有重要影响;钙华的稳定碳同位素...  相似文献   
57.
影响石笋δ13C的因素众多,且其中一些影响机制未知,从而导致利用石笋δ13C准确重建古环境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作为形成石笋母液的洞穴滴水,其δ13CDIC变化必然会导致石笋δ13C的变化,因而只有对影响洞穴滴水δ13CDIC的各种因素进行细致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利用石笋δ13C重建古气候环境.对贵州夜郎洞、天钟洞和普定岩溶模拟试验场的研究均表明,雨季上覆植被生物量的大小以及植被类型(C3和C4)是控制岩溶地下水δ13CDIC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对于夜郎洞的研究还得出旱季先期CO2脱气作用对岩溶地下水δ13CDIC的影响较大,如夜郎洞C3植被下雨季δ13CDIC值在-10.94‰~-12.15‰之间,旱季为-3.66‰~-5.50‰,夜郎洞C3植被下滴水点雨季旱季之间差异最大达到-8.49‰,这些不仅仅是由生物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先期CO2脱气对滴水碳同位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不同于夜郎洞旱季滴水δ13CDIC,先期CO2脱气作用对天钟洞滴水δ13CDIC的影响较小,天钟洞滴水δ13CDIC总体上能够反映上覆植被发育状况,因而先期CO2脱气作用等过程对滴水δ13CDIC影响因洞穴而异,可能反映了洞穴顶部包气带不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以四川黄龙沟、康定和云南中甸下给为例分析了地热CO_2-水-碳酸盐岩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碳稳定同位素特征及CO_2来源,发现该类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和碳稳定同位素特征与受生物圈强烈影响的表层CO_2-水-碳酸盐岩系统明显不同,前者具有较高的CO_2分压,并富集重碳稳定同位素.此外,该类系统与出露在火成岩地层中的地热系统也不同,后者水中缺少Ca~(2+),因而地表很少钙华沉积,且相对富集轻碳稳定同位素.进一步分析发现,该类系统CO_2来源于碳酸盐岩地层变质CO_2与幔源CO_2的混合.  相似文献   
59.
在过去十来年中,环境地球化学学科获得了很大发展,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以2011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的内容为线索,简要介绍了中国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包括氮、喀斯特、汞、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有机物以及气候变化等环境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云南白水台地区大气降水的δ^18O和δD分析,建立了该地区大气降水线,并通过对过量氘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发现白水台地区冬、夏季风期间降雨云团有不同的源区。对现代钙华δ^180的季节变化分析,发现钙华的氧同位素值与降雨量有着较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这一发现为下一步利用古钙华的占δ^18O数据重建古降水量提供了基础。研究还发现,水中富含轻氧稳定同位素^16O的H2O向大气蒸发以及富含轻氧稳定同位素^16O的CO2向大气逸出,是下游方向钙华δ^18O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